【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說得真好。Uber 已經有了在中國市場走不下去,最後和滴滴合併的前例,現在在俄羅斯遇到一樣的問題,該怎麼做?Uber 化敵為友的生存步數還是照用。
(責任編輯:謝秉芸)
繼中國市場後,Uber 又把俄羅斯業務「還給」了本土版「滴滴」。
據彭博社報導,Uber 與其俄羅斯競爭對手 Yandex NV 正合併他們的出行業務。當地時間週四,Uber 發表聲明稱,將投資 2.25 億美元給一家新合資企業,佔股36.6%,而 Yandex 以 1 億美元,佔新公司 59.3% 股份,該合資公司總價值為 37.3億美元,目前暫時尚未命名。
雙方聲明,Yandex.Taxi 俄羅斯的老大 Tigran Khudaverdyan,將擔任合資公司CEO。新公司將有權在該地區使用 Yandex.Taxi、Uber 兩個品牌,相應兩個 App 也可繼續使用,只是司機端整合稱單一平台。
彭博社援引給投資者準備的講稿指出,目前在俄羅斯,Yandex.Taxi 年度總訂單額(gross bookings)為 10.1 億美元,Uber 為 5.66 億美元。業務合併後,兩者每月能處理 3500 次乘車需求,未來將向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等地拓展業務。雙方還將共同運營 UberEATS 食品送貨服務。
預計該交易將在今年最後三個月完成。交易公佈後,Yandex 股價漲幅 15% 至 1881盧布(約台幣 1063 元),創歷史新高。
無論是合併業務的「姿勢」,還是合併後「用戶端保持兩個 App,司機端統一」的運營方式,這幕宛若去年在中國市場上演的翻版。
在中國共享汽車出行的大戰中,Uber 損失超過 20 億美元後,終「繳械」退出中國市場。 Uber 全球與滴滴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相互持股,成為對方少數股權股東,Uber 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數資產,由滴滴全盤接手。
俄羅斯是 Uber 第二次從主要市場撤退,這很可能成為 Uber 在其他大型,競爭激烈出行市場的前兆。彭博社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稱,有投資者日前提出 Uber 在印度和東南亞持續虧損的問題,並私下問他們是否與市場領導者 Ola 和 Grab 達成交易會更好。有 Uber 離職員工告訴 36 氪,Uber 接下來或也會從印度和北亞市場退出。
Uber 最近糟心事還很多。高管頻頻離職、性醜聞、專利官司、暗算競爭對手醜聞等,創始人 Travis Kalanick 還被迫離職。
為緩解投資者擔憂,日前 Uber 的確做了些改變。
6 月底,Uber 首次允許司機通過 Uber App 收取小費,作為決心 180 天變革的一部分。此外,Uber 還將為司機提供賺更多錢的機會。如若乘客讓 Uber 汽車等待時長超 2 分鐘,將按時間收取費用;以往乘客叫車後 5 分鐘若取消訂單,司機才能獲得 5美元補償費,之後時間將縮減至 2 分鐘。而與 Yandex 達成合併俄羅斯業務的協議也是 Uber 努力改善收入,縮減損失,處理其法律問題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財務方面似乎有向好發展的趨勢。華爾街日報援引 Uber 公司稱,Uber 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為 34 億美元(約台幣 1020 億元),環比增長 18%,Uber 總預訂量也增長 9%。同時,Uber 虧損達 7.08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48.29 億元),較前三個月 9.9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7.59 億元)有所收窄。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幾天前,Waymo 撤銷了對 Uber 4 項專利指控中的 3 項。一切似乎在慢慢回歸正軌,Uber 的改頭換面是否能助其重歸往日輝煌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 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Uber 中國賣給了滴滴,Uber 俄羅斯賣給了戰鬥民族的「滴滴」〉。)
延伸閱讀
花惹發!傳 Uber 與滴滴將握手和談,一起快樂的經營中國市場
Uber 中國退敗啟示錄:外企強攻軟進都無用,孤懸世界之外的中國互聯網確定成型
Uber 與滴滴休兵!合組價值 350 億美金公司,一起快樂的經營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