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家分店雪崩式倒閉!美國百年品牌 Sears 不敵新零售、電商,只能進棺材啦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先給各位讀者一個小概念,殺死傳統零售業者的,從來都不是電商。這些傳統零售業者會倒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沒辦法跟上消費者轉型的速度,大型傳統零售業者(百貨)轉型困難,成本結構反而是勒死自己的麻繩。

而傳統零售業者紛紛改做電商,卻只是 10 年前的傳統電商形式;而大型電商們紛紛以「新零售模式」開始踏入實體店面,兩者看似趨於一同,概念卻大相徑庭。(責任編輯:陳君毅)

美國傳統零售業衰退,百年品牌西爾斯(Sears)今年 4 度宣布將裁撤旗下分店,總計 400 多間分店將在 10 月結束營業。逼退西爾斯的,不只是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面對沃爾瑪(Walmart)和亞馬遜(Amazon)等新型態的零售品牌,西爾斯的衰退並非毫無理由。

2017 年年初,老牌百貨公司梅西(Macy’s)計畫關閉旗下 68 間分店;4 月,連鎖鞋業 Payless 熄燈,旗下 400 間店面結束營業。

面對電子商務的崛起,美國的傳統零售業走入黃昏。根據零售業智庫 Fung Global Retail & Technology 的資料顯示,截至 6 月中,全美已經有 5300 間零售商店結束營業,而這個數字是 2016 年同期的 3 倍。

美國百年品牌西爾斯,宣布再關 43 間店

零售業的倒閉潮短期內似乎不會消退。《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有 130 年歷史的零售品牌西爾斯在 7 日宣布將在關閉旗下 43 間分店,包含 35 間的 Kmart 和 8 間的西爾斯商店。

Kmart 是在 2004 年和西爾斯合併,2012 年時分店共達 2000 多間。然而到了今年,西爾斯旗下將只剩 1140 間店。

這已經是 2017 年西爾斯第 4 次宣布裁撤分店,預計年底前將裁掉 300 間分店。

「我們不會輕易的就做關店的決定,」西爾斯的執行長蘭伯特(Eddie Lampert)坦白道:「好幾年來一直試圖為虧損的分店恢復競爭力,並留住工作」。

《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2017 年第一季西爾斯銷售額相較去年同期萎縮了 12.4%,而 Kmart 也下跌了 11.2%。同年 3 月西爾斯所發布的一項報告中,甚至暗示了公司破產的可能。

位在加拿大渥太華(Ottawa)的西爾斯商店內部。(美聯社)

新型態零售業戰爭開打

儘管傳統的實體通路正在式微,卻不代表零售業未來毫無希望。許多傳統品牌老早就跨足電子商務,近年來甚至開始嘗試將科技融入消費體驗,來讓顧客更願意留在店裡。

全球最大零售業者沃爾瑪開始在特定分店實驗新的 Scan and Go 技術,消費者只要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掃描產品,直接省下排隊結帳的時間。

美國奧克拉荷馬市(Oklahoma City)的沃爾瑪超市,沃爾瑪提供 24 小時的線上訂貨取貨服務。(美聯社)

才剛買下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的電商亞馬遜也在計畫採用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來讓消費者模擬各種家電用品擺在家裡的樣子。另外旗下商店 Amazon Go 也主打「拿了就走」快速省時的消費模式。

藉由突破傳統零售業的經營模式,沃爾瑪和亞馬遜硬是在這個衰退的市場中逆勢成長。

2017 年 6 月,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砸下 137 億美金收購全食超市。(美聯社)

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勤業眾信(Deloitte)所公布《2017 全球零售力調查報告》(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7),沃爾瑪以總營收 4821 億美金穩坐零售業龍頭,其營收為第 2 名好事多(Costco)的 4 倍之多。

亞馬遜則是在 2017 年首次擠入前 10 名,它於 2011 年到 2016 年的複合成長率高達 20.8%,為總營收前 10 名之最,而第 1 名的沃爾瑪僅有 2.7%。

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閱讀:【轉型不成,守舊不能】美國三大百貨遭遇八年來最大跌幅,全死在轉型路上

不轉型,就等死!

電商該如何帶領台灣走向國際,創造下一波經濟高峰?2017 年度最大電商盛事 DATE 為您解密!

——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不敵新型態零售業、電子商務 美國百年品牌 Sears 雪崩式倒閉〉。首圖來源:Wiki,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馬雲也開了一家無人超市:「我們的方式比 Amazon 更省錢啦,他們茶葉蛋要賣三千才會回本!」
線上線下大戰開打!亞馬遜聰明拉攏 Whole Foods 布局新零售,先搶先贏才是絕招啊沃爾瑪
【馬雲哥是我知音】郭台銘: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看重數據與客製化的「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