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目前針對視力改善的最先進技術應該非「雷射」莫屬,但 2017 即將要推出的仿生晶體,將遠遠超越它。加拿大博士歷經 8 年時間,與團隊研發出號稱「只要 8 分鐘,永久恢復視力」的仿生晶體,未來將不再需要眼鏡和隱眼。(責任編輯:陳思寧)

你有沒有中學時因為戴著一副厚眼鏡,被人叫作「四眼田雞」的經歷?當然,除了冬天一進屋就造成兩眼一摸瞎的框架眼鏡,你也可以選擇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水槽裡的隱形眼鏡,又或者是冒著 20 年後不知是否會有副作用的風險去做眼睛雷射手術……

現在,這些可能都將會成為過去,因為能夠無痛植入雙眼,並讓眼鏡立刻恢復視力的仿生晶體即將來臨。(這難道是馬斯克說過的人機接口之一?)2015 年 4 月中旬,Ocumetics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兼 CEO,加拿大卑詩省加斯·韋伯博士(Dr. GarthWebb)發布了最新研發的仿生鏡片(Ocumetics Bionic Lens)。

他與自己的團隊歷經 8 年時間,耗資 300 萬美元開發出了一種仿生晶體視力修復技術。在僅需 8 分鐘的手術過程中,醫生只要將晶體植入你的眼中,再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10 秒後晶體就會擴散至你的整個眼球,隨即便可恢復正常視力……根據他的介紹,Ocumetics 仿生晶體可以很容易的植入眼內,不但安全無痛,甚至可立即提升 3倍於原來的視力。PS:這還是終身矯正……

無需麻醉,無需開刀,不會對眼鏡有任何副作用,散光眼、遠視眼、老花眼等視力問題永遠不會出現……為何聽著這麼像某莆田系醫院在地方電視台打出的廣告?但是,就在 2016 年年末,Ocumetics 公司宣布這項技術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目前已經進入臨床測試階段,甚至最快將於 2017 年上市。

「我相信這個發明會給眼睛護理行業帶來新的變革,人們將不再需要佩戴任何框架眼鏡或是隱形眼鏡。」韋伯表示。

為視力障礙群體帶來希望的東西我們自然要「安利」,但是如此「絕對」的東西也需要質疑一下。江蘇省蘇州市屈光手術中心主任醫師郭曉枚就表示,仿生晶體其實是一種人工晶狀體,而人工晶狀體很早以前就存在了,這就好比白內障手術,把眼睛裡不好的晶狀體拿掉,再植入人工晶狀體。

然而,雖然這種仿生晶體的植入手術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實際風險卻要比雷射手術來的要高,因為雷射手術只在角膜表面進行,而這種植入術卻侵入了眼球內部。
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晶體手術分為兩類:

  • 一類是晶體置換手術,如治療白內障的人工晶體置換手術;
  • 第二類是晶體植入手術,如矯正高度近視的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而「仿生晶體」的安裝過程其實更像是第一種晶體置換手術:把眼睛的晶體「摘除」更換為人工晶體。但是,就像郭曉枚醫生所說的,不同於角膜雷射手術,但這項技術仍未經過大量的臨床驗證與人體試驗。因此,即便韋伯團隊或許在8年中進行了動物試驗,但其對人類眼內生理組織的影響,或術後風險及感染風險等等都是未知數。

另外,我們也需要問一句,Ocumetric 科技公司的仿生鏡片目前被加拿大及其他國家政府的官方認證了嗎?

國內目前的近視診療現狀

2016 年,根據北京大學發布的國民視覺健康報告顯示,中國5歲以上的近視人口已經達到 4.5 億,並且將在 2020 年突破 7 億。其它國家像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城市裡,上完高中的學生近八九成患有近視,甚至有 10%-20% 是高度近視患者。因此,許多家長都想趁著自己孩子的近視還沒惡化以前,抓緊治療。

不過,仿生鏡片暫時還不能幫助到年輕的患者,Ocumetics科技公司的這項技術只適用於25歲以上人群,因為人的眼睛結構要到25歲以後才能完全定型。但是,相較於仿生鏡片, 現在國內也有許多權威的眼科治療中心可以服務所有年齡段群體:譬如,上海德視佳眼科(EuroEyes )的ICL 植入術(即人工晶體植入術)

目前,其被認為是一種可替代 LASIK 激光手術、PRK 及其他切削手術進行屈光矯正的最新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矯治特別是高度近視的安全產品之一,在美國已被廣泛使用。而德視佳眼科也在中國得到了許多官方認證。此外,還有中國中醫科學院治療近視新技術—— 鷹視療法。鷹視準分子激光是採用激光系統治療近視,手術過程只需要十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根據仿生學原理,針對近視的根本原因,研發的一項近視新療法。此外,這項技術經過了長達5 年的臨床測試,並在試驗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18 歲以下青少年一周內度數下降25—100度,3 個月有望摘掉眼鏡。

總之,美國矽谷一位醫療分析師告訴36氪,任何一項新興醫療技術,從其誕生到臨床應用,均需要十餘年時間大量的測試和廣泛的臨床實踐,待臨床效果成熟與穩定後才能最終走向市場。

雖然仿生鏡片聽起來非常吸引人,但仿生晶體就算進入當地審批流程,其從「臨床實驗」到「拿到醫療器械許可(CFDA)」還是有慢慢長路。就拿激光近視手術來說,它是 1987 年進入臨床,到 1993 年才真正引進中國,並開始在協和醫院採用。因此,等到這項技術成熟並引進中國……嗯,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

(本文經合作夥 36氪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8 分鐘讓眼睛永久恢復視力,加拿大博士的仿生晶體真的如此逆天?發現 〉。首圖來源:WIKIMEDIA

延伸閱讀

台灣人平均一年花 1244 小時在手機上,光想眼睛都痛了

【虛擬世界稱王的關鍵】Google 要眼球追蹤技術幹嘛?因為他將用「眼睛」攻佔 AR 市場

【台灣新創團隊募資】有 4 顆眼睛的 CamRover 高畫質全景相機,讓你享受在場的 VR 體驗!

近視幾度你說 degree?美國人其實這樣講!視力相關用語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