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產業者注意!《端傳媒》如果想活下去,也許「群眾募資」+「贊助與打賞」才是最佳解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內容產業到底要怎麼存活下去?

舉端傳媒其頁面上的例子,做一篇兩萬字的深度報導,需要 16 位專業人員,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成本 24 萬(我其實還覺得他們少算了),得到的效益收入,讓整篇報導合乎成本原則嗎?

我想一定是入不敷出,不然也不用上線這個集資計畫,而曾任遊戲橘子 PM、和信超媒體戲谷聯席執行長、Cybersocial Digital Technology 創辦人的 Miula Hung,便要以「遊戲業月費轉免費」的例子,帶讀者一覽內容產業的其他出路,以及對於《端傳媒》的集資一事,他怎麼看?(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Miula Hung

今天,是端傳媒集資計畫上線的日子,而集資網頁一上線,就立刻引發了網路上熱烈的討論。我個人其實是相當喜歡端傳媒的,雖然端在夏林清事件的處理其實是很讓我失望的,但整體而言,端傳媒的文章品質,基本上是這兩年所有中文新媒體中數一數二的。

自從端傳媒爆發財務危機裁員後,端傳媒就開始努力的想找到真正可以生存下去的商業模式,而非仰賴大金主燒錢。而之前推出的訂閱制,與這次的集資計畫,就是端傳媒想要嘗試的答案。

如果有人問我端傳媒這次的集資會不會成功?

我個人認為一開始的反應可能會是好的,因為端傳媒畢竟在過去兩年,累積了相當大的信任能量,也勉強擁有類似網紅的號召力。

端傳媒集資:做對了一半,卻也做錯了另一半

但如果以長遠來說,我個人認為端傳媒這次的集資嘗試,做對了一半,卻也做錯了一半。群眾募資是那正確的一半,但付費牆訂閱制卻不會是媒體的未來

很多媒體人,很想把付費牆訂閱制當成媒體的救星,但基本上,付費牆的建立,只會讓媒體取得新讀者的難度大幅增高,一旦舊讀者流失,新的讀者進來的速度根本很難補得上。換個角度想,端傳媒要不是有過去兩年的免費內容吸引了一票愛好它的讀者,現在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做這個集資呢?

一旦付費牆訂閱制建立了,那就代表未來會看到端傳媒文章的人會大幅減少(根據端傳媒說法,他們還是會有部分文章可以免費閱讀),長期下去,這只會是個影響力跟品牌力逐步降低的死亡螺旋而已。當第一批的訂閱戶逐步流失的時候,新的訂閱戶真的能夠趕上嗎?

邏輯思維的羅胖,在得到上推了李翔商業內參一年之後,最後決定要恢復成免費,就是最好的例子。

例子 1;《TO》也有相關的文章討論:中國版商業週刊《李翔商業內參》宣布免費,內容付費究竟是不是一場夢?

很多人批評現在媒體一昧追求流量是錯的,但其實關鍵不是流量的絕對數字,而是流量是否可以打造出影響力。當媒體具備足夠影響力的時候,才是媒體可以獲得最高商業價值的時候。這個商業價值,可以來自於廣告,可以來自於企業贊助,也可以來自於群眾募資與打賞。

端傳媒做對的一半,正是試著直接從群眾募資。從我的角度來看,免費+群眾募資/打賞反而更可能是媒體的未來。透過免費的內容,大幅增加用戶與影響力,而從免費的用戶中,想辦法挖到那批願意花大錢資助或打賞你的人

我自己待了很久的遊戲產業,正是經歷過從月費制到免費制的典範轉移。一千個願意每個月給你三百元的用戶的商業模式,比不上十萬個免費玩的用戶加上一百個願意每月付你三萬元的用戶再加上十個月願意每個月付你十萬元的用戶。

我完全認同內容是有價的,但如果沒有找到對的商業模式,那是無法長久持續下去的。

也許贊助、Donate、打賞才是媒體該走的變現模式?

以我自己最近參與的一個小說創作群募案件三國蒼天變來說,這部小說從一開始就聲明全部的內容都會在網路上免費刊登,也就是說,內容本身是可以免費看到的,為什麼呢?因為免費才能讓更多人看到,這個作品未來才會有更大的商業影響力。但即使是如此,還是會有不少人願意掏錢支持這個群募,他們不在意這些內容其他人也讀的到,他們就是想要贊助這個作品。

我相信以端傳媒過去建立的品牌與內容的品質,即使全部都免費可閱讀,仍然是可以得到很大量的群眾贊助的。付費牆真的是這些人贊助的必要條件嗎?我不這樣認為。

媒體未來的商業模式,我不負責任的猜測或許會是一種複合式的變現模式,結合了廣告,電商,以及想辦法讓群眾願意為你打賞。

如果以遊戲產業從月費轉移到免費遊戲的範例來看,如何未來在報導中設計付費點,讓每篇報導每篇新聞都變成有人願意打賞贊助的報導,這或許才是媒體除了廣告以外,缺乏的那一半的變現模式

無論如何,還是祝福端傳媒的集資,希望端傳媒這樣的優質媒體,能夠找到生存下去的方式。

——

(本文經 Miula Hu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來自 Miula 觀點:我看端傳媒集資計畫 – 訂閱制會是媒體的未來嗎?。)

延伸閱讀

中國版商業週刊《李翔商業內參》宣布免費,內容付費究竟是不是一場夢?

《The Information》創辦人:媒體應該發揮自己的強項,而不是與演算法賭博

別讓英文成為你前進世界的阻礙:認真思考要用英文來幹嘛,然後努力向前吧!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