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致這篇文章】
《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在這幾天引起了各方很大的爭議。台灣網友 ZMittermeyer (ZM) 在 ptt 上便對這次外籍人才來台灣求職發表了看法,撇除薪資、何謂人才的標準,這樣下去只會讓未來的發展被抹滅。這件事情對台灣創新和轉型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大。而且年輕世代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而不是我們一直怪罪的中老世代?
(責任編輯:謝秉芸)
時間有限,議題無窮,今天沒空完善文筆,盡力救國,看得懂的,能救一個是一個。 這種錯傷無辜的言論發展下去,台灣的創新轉型,和微型企業年輕人白手起家的希望,竟然不是被老人扼殺,而是被年輕人自己扼殺,真的是無間地獄中的無間地獄,神在不久的將來絕對會天罰台灣。盡力救國,看得懂的,能救一個是一個。
1. 余宛如開的公司,是創業裡面的溫拿組,都已經上了創櫃板了。依據現行法令,創櫃板的公司聘請外籍人士,早就沒有限制,也就算就是不修法,他也可以繼續用,哪來的圖利自己公司?這本身邏輯就很有問題,你要勉強說,頂多只能說是「圖利別人公司」,哪來這麼佛心?
2. 本次實習生開放的對象僑生,一年在台灣 500 人不到,台灣一年就有 22.7 萬畢業生,只佔 0.2%,這超小的數字根本不會對就業市場有任何的影響。但這一點點要素,很可能對某些小型企業,以及新創事業,是開拓東南亞市場的關鍵必要生產元素。
3. 為什麼是必要的生產元素,這個邏輯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需要港澳、東南亞的僑生/學生留下來,理由很簡單,只有一個:「當地市場,只有當地人懂」。台灣現在「意圖」想要新南向,如果要達成「總部在台灣、市場在東南亞」的條件,那你的團隊一定要有原生的東南亞人。就算他們都只是 junior,根本稱不上專業,但是他們天生就懂他們的老家風氣怎樣、民情如何、現在在流行什麼、每天在戰什麼議題、吃的用的是什麼牌子、這個產品會不會被接受。
對於當地市場的狀況,隨便一個本地人,閉著眼睛都比台灣人研究半天強。這應該很好理解吧。台灣這幾十年來不斷的開放一批港澳、東南亞的僑生/學生,這些人是台灣非常珍貴的資產,他們不少人其實很喜歡台灣,因為台灣社會對他們而言,還是一個相對有吸引力的地方(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他們的輪廓,其實不外乎就是:
(1)港澳除了金融菁英以外很難混下去、討厭中國價值,對台灣小確幸有好感的科系的學生
(2)在東南亞因為種族歧視被排擠的華人,社會地位又不夠高,帶有一定認同台灣的僑生。
他們來台灣大學讀四年後,過著很爽的日子,基本上都被洗的對台灣有一定程度的好感 ,有的真的會想要試著在台灣發展。這些人人數不多,只有 500 不到,但真的太重要太珍貴了,原因就是上述說的:東南亞市場,只有東南亞當地人會懂。而且這批人在台灣過了四年,既懂台灣又懂東南亞,很好溝通,這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只要這個要素沒湊齊,就不用想去東南亞市場打。
然後這些人,通常擁有的僅僅就是「素質」,都只是 junior,所有的知識都要重新訓 練,不帶任何專業屬性,一開始就要求四萬七以上,也是有點不合市場行情,四萬就 差不多了,再上去,對於新創事業和小公司根本出不起。所以目前的港澳東南亞僑生,留在台灣的,很多都是假帳,也就是跟雇主喬好,薪水故意報高一點,實領沒這麼高,這樣都是幫企業增加支出而已,根本沒啥意義。
然後比較正派的,看到這麼麻煩,來不及一畢業就找好,就會算了回國去了。有很多更值得發展的新興市場,台灣雇用的外籍人才條件如果愈來愈麻煩,去新加坡組隊的誘因會愈來愈沒辦法抵抗,在那邊撈魚,又快又有效率又方便,本來只是想去人資一下,最後開著開著,不小心總部就長留在新加坡了,比比皆是。
4. 現實是,非常了解東南亞,又通中文,又通當地語言文化的 senior 和 master 人才, 幾乎都被中國挖走,根本沒辦法留給台灣,現在只剩下這批來台灣唸書的junior,大概是最後一些希望,看能不能盡量媒合,多一點是一點,把事情弄得方便一點,盡量提高機率。為什麼不去當地雇就好? 比如在台灣做 APP,想打進東南亞 不過就是一個小工作室,要去 Local hire,就會整團搬過去了,根本沒有展開分社的能力。
這種新創公司,讓他們雇東南亞僑生,是提高東南亞市場生存率的方式,要想盡辦法提高存活率,公司才不會倒,才有辦法創造就業機會。在當地聘人消費跟繳稅都不在台灣,把人請到台灣貢獻比較大,職缺不是零和市場,不是所有人搶幾個固定位置。 職缺是可以被創造的,特別是正在創造職缺的新創事業 你如果缺那個生產要素,根本整個生產線都不會存在。
5. 「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善意所鋪成」,這句話講得非常好,今天這個問題嚴重的點,在於竟然是對「年輕」的「新創小型公司」發起鬥爭,這是很嚴重的訊號,今天看到真的是嚇出一番冷汗。這一個條例弄掉,那也沒什麼,大家不開放實習生留台了,那就是大公司才玩得起,小公司請不起;沒道德做假帳的玩得起,正派的玩不起。請得起的就只剩下大中公司,但大中公司都是老人在掌握,他們的思維更舊,才是真正在搞奴隸低薪的那一群。
在現場實務裡,鄉民想像的「聘高薪請外國人來台」根本不會發生,南向大企業、老企業的典型操作是直接去東南亞 cost down 搞奴隸,在這種是非顛倒之下,不利的是小資本、微資本、賣技術、 真正有新思維的人被消滅,被逼出走。「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善意所鋪成」。這種錯傷無辜的言論發展下去,台灣的創新轉型,和微型企業年輕人白手起家的希望,竟然不是被老人扼殺,而是被年輕人自己扼殺,真的是無間地獄中的無間地獄,神在不久的將來絕對會天罰台灣。盡力救國,看得懂的,能救一個是一個。
(本文經原作者 ZMittermeyer (ZM)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余宛如狂推低薪白領是為了自己公司〉,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立委林淑芬:臉書馬克來台只領 22K,是台灣雇主沒有競爭力,還是他沒有競爭力?
【外籍白領應該來台】台灣不需要通才角色,就像雷神不會去搶蜘蛛人工作一樣
「只准外籍白領工作,不准家人留台」──台灣荒謬外籍人才制度終於修法
開放外籍白領入台,詹益鑑:限制只會阻擋台灣新創國際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