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國最好的商業記者」李翔推出的《李翔商業內參》,在推出時爆出了許多轟動,包含了幾個重要的標籤「馬雲是第一個訂閱用戶」、「邏輯思維的羅胖也有參與」、「小米雷軍也背書推薦」。
風風火火的《李翔商業內參》採用付費訂閱,一年的費用為 199 元人民幣(約為 1000 元台幣),上線第一天訂閱數就破 1 萬人,之後訂閱人數大概在 9 萬人(非常靠近 10 萬人)左右。
粗略算了一下數字也將將近一億元台幣,自此之後也都被拿來當作內容產品「訂閱制」的最佳實例:不靠廣告、不任職任何公司,靠著知識直接變現。
但,現在它免費了。
拿到 BMW 贊助後,年費由 199 元人民幣直接降為 0 元
不久前在「得到」的發佈會上,羅振宇宣布《李翔商業內參》第二季更名為《李翔知識內參》,年費直接降為 0 元,而李翔進入團隊成為總編輯。
免費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更名為《李翔知識內參》已經拿到了 BMW 的直接贊助。撐了一年後,回到了傳統的廣告老路,由企業主來直接贊助。
至於為什麼走回頭路,主要仍是媒體內容的特性,以及內容產出者與閱聽眾間的尷尬關係。
李翔的確有資深的經歷,不過要維持一年 52 個禮拜毫不間斷的文章撰寫,難以將品質維持高檔。只要讀者看出來「品質下降了」,續訂率、忠誠度必然會大幅下降。
此外,《李翔商業內參》的開信率大概在 18% 左右,在用戶不願意閱讀、品質難以維持、留不住用戶等各方面的夾擊,一年時間到就馬上收攤的《李翔商業內參》也算退場的即時。
回頭看看台灣的訂閱制內容
過去一直被視為內容產業的教科書,都不免走回廣告贊助的老路,而大力推動《李翔商業內參》的羅胖,現在則改稱:「越好的內容,更應該做廣告,因為商業價值高」。
沒錯,內容產業烏托邦式美夢的確在《李翔商業內參》上獲得成功,卻又狠狠地被現實戳破,後面的人還要繼續做夢嗎?
回頭看看台灣訂閱內容 PressPlay 上,每個月獲得 10 萬元訂閱的人數有 5 個人,分別是:
【老王愛說笑】- 為您洞悉全球財經與掌握台股主流! —>95.8 萬/月
《囧說書》- 推廣閱讀的美好!帶給世界更多的智慧—>47.6 萬/月
阿滴英文:立志讓更多人開心學英文—>46.2 萬/月
啾啾鞋 – 幫你的大腦開外掛!—>16.8 萬/月
加點吉拿棒-帶你看電影看熱鬧,也看門道—>14.5 萬/月
在經歷過一年的時間之後,是否也會遭遇李翔所遭遇的瓶頸呢?要如何在「付費用戶」與「非付費用戶」中的內容做取捨呢?
雖然上述幾個例子更像是經營粉絲之後所獲得的「Donate」,不過我相信其中也有許多訂閱用戶想要「買知識」。
此外,由有物報告周欽華收掉有物報告,新成立的「科技島讀」,一年 1,699 元,要帶給你「充滿台灣觀點」的科技內容,要怎麼突破李翔與羅胖遭遇的難關呢?
內容產業最終的商業模式,似乎還沒有個 100 分的定論啊。
——
參考資料來源》
《李翔商業內參》免費了,羅振宇曾鼓吹的內容付費是偽命題麼、《李翔商業內參》免費,為什麼沒有繼續賣下去?;圖片來源:得到官網。
延伸閱讀
【暗黑版馬雲的傳奇故事】用兩年狠賺 360 億台幣,一個好學生打造了無人能及的邪惡電商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