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自動卡車,其實是比城市內無人車更簡單,而且商業模式直觀的生意。重點當然是無人卡車「運送」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價值,其次則是高速公路上的路段比較簡單,意外性較少。
Google 的 Waymo 當然不能看著 Uber Otto 專美於前,先宣布開始向自動卡車領域進軍。Uber Otto 在先前就完成過將近 200 公里的長途旅程,後進的 Waymo 能夠獲得好成績嗎?(責任編輯:陳君毅)
Uber 的自動駕駛卡車 Otto 在去年已經完成了獨自運送貨物的任務,而作為 Uber 死對頭的 Waymo 也開始向自動駕駛卡車領域進軍。
據國外媒體 buzzfeed 報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無人車已經開始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卡車了。而 Waymo 隨後也正是其意已經開始測試自動駕駛卡車,不過現在仍處於收集行駛數據的階段,而且 Waymo 的自動駕駛卡車目前還不能完全脫離駕駛員行駛。
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 Waymo 的發言人對自家自動駕駛卡車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Waymo 在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車輛及自動駕駛軟件上已有 8 年的經驗,這為將來自動卡車的開發打下了基礎。
而在談到為什麼要開發自動駕駛卡車時,Waymo 認為,自動駕駛運輸比當前依靠人類駕駛員更加的安全,它有望減少數千起由卡車引發的傷亡事故。

Uber 的 Otto 自動卡車
ifanr 認為,自動駕駛卡車的商業化或許將比自動駕駛出租車更快的到來,因為從運輸狀態來看,自動駕駛卡車適合中遠途的運輸,而中遠途運輸的場景主要發生在高速路上,高速路況路況相對城市路況來說,遠沒有後者複雜,這也是為什麼去年 Uber 的自動駕駛卡車在第一次載貨運輸時就可以獨自行駛接近 200 公里(當然車上還是有老司機盯著的)。
而城市路況就較為複雜了,車流、人流,交通信號燈以及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都會使自動駕駛汽車對路況不斷的對道路做出判斷,這也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和硬件有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的技術來看,還沒有完全自動駕駛的系統,多為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到目前為止,Uber、Waymo、英特爾和沃爾沃等科技公司或車企都已經開始在自動駕駛卡車上有所動作,或許不久我們便會看到比老司機開的還要穩的無人駕駛開車了。
台灣企業如何運用數位轉型的力道,讓整間公司趕上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先機? 6/16 經理人關鍵講堂解密:https://goo.gl/VJvqm5
——
(本文經合作夥伴 ifan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Google 母公司的 Waymo 無人車要用自動駕駛卡車趕超 Uber〉。圖片來源:Waymo 官網。)
延伸閱讀
當無人車遇上車禍:Benz 決定要保乘客撞行人,你的選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