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過去《TO》也刊出了李開復的:【台灣銀行思想古老,法律落後】缺乏軟實力!李開復:台灣根本沒機會發展 AI,也引起了不小的迴響。
正反意見都湧上了李開復的臉書,而他沒有退縮,用更詳細的論述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點出了臺灣在 AI 領域的發展,可以往「有愛的服務業」(人情味、小確幸商店)發展。
我們非常肯定李開復正面回應的態度,不過他的這八點論點,你都同意嗎?(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李開復
看到兩篇調查網友是否同意我對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意見。我來澄清一下我的觀點:
1)若想在人工智慧扮演一席之地,有幾個方法:擁有最領先的技術或專家(美國、中國大陸、加拿大、英國),做最有意義的政府補助和聚合工作(中國大陸、英國、加拿大),用最高薪水吸引專家(中國大陸、加拿大、新加坡),擁有最大的用戶基數,因為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數據(中國大陸、印度),或者特別開放甚至大膽的政策(如新加坡開放無人駕駛)。
這幾點台灣都明顯落後。
2)人工智慧如果靠大公司,那麼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各自有一些機會做人工智能硬體方面的工作,因為各自有全球性獨特優勢(但是這些並不是最主流或最掙錢的人工智慧)。其它大公司會比較難。
3)人工智慧如果靠創業公司,那麼必須要有完善的創投體系,良性的政策,大量的數據,有大市場經驗和視野的創業者,還要高薪留住或吸引人才。這幾方面台灣都很困難,我過去幾年也給出了不少建議,但是似乎都沒有辦法落實。
4)ICT 高科技朝代迭代是快速的,有週期,有連續性的。從半導體-> PC ->軟體-> Internet ->社交->行動->大數據-> AI,每個時代的領跑者在下一個時代都有優勢(若錯過,就很難補課;錯過越多,越難補課)。
很不幸,台灣從 PC 時代之後就基本缺席,錯過五個朝代再來追趕會特別困難,需要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技術+政策+人才引入+投資生態+市場認知+甚至運氣)。這點我每年在遠見峰會都有分享。
台灣企業如何趕上聯網時代企業管理先機? 6/16 經理人關鍵講堂解密
https://goo.gl/VJvqm5
5)人工智慧短期最大的機會是金融界,在銀行業務方面台灣政策落後(如:第三方支付),銀行業保守,市場又小,所以基本沒有機會。保險、股市方面沒有那麼嚴重,但是也沒有優勢。(美國、中國都好多這方面獨角獸了)
6)人工智慧長期最大的機會是無人駕駛,但是交通部看來並沒有美國、大陸、新加坡地方政府推動技術,嘗試技術的決心(比如說處理共享經濟的開放度)。而且這類創業需要特別大的投資額度,需要多方面的頂級人才(台灣很難湊齊團隊),所以也不容樂觀。
7)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無法領跑全球,不代表不可以在應用層面上獲取價值,比如說醫院打通數據,最先引入國外人工智慧工具,得到最高治愈率,用國外的人工智慧技術做基因排序、或精準癌症治療等技術。台大、和信在這方面都有機會。如果大家都在應用方面多想想,應該還有很多其它的機會。
8)我能看到台灣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有愛的服務業」,因為當人工智慧取代 50% 人類工作,失業的人類最大的希望就是去做人工智慧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有愛的服務業」(有人情味的商店、美食、溫泉、導遊、小確幸生活)。這點很多人忽略,因為不是「高科技」。但是對未來世界的和諧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當趨勢來臨的時候,與其去做自己不擅長而且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如知己知彼,知道自己在哪裡有優勢,知道人工智慧能做不能做什麼,找到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
看到調查結果,許多網民是這麼回覆的: 「+1,我們台灣可以成為人工智慧領跑者」。我相信,他們這麼說肯定是基於愛台灣。
愛台灣,有不同的方法。我選擇根據自己 37 年人工智慧實戰經驗、說實話,給出可行建議。你呢?
現在想談數位領導,對於西方企業來說,重點就只是「轉型」;但對於台灣來說,是「升級」加上「轉型」雙重議題。面對挑戰,你的公司缺少哪些數位發展 know how?立即參與調查,掌握升級商戰策略>>https://goo.gl/cOl4Y2
——
(本文經 李開復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刊登於李開復 Facebook。)
延伸閱讀
LinkedIn 2017 年最想去的公司榜單:第一名果然是 Google、第二名卻是這家血汗公司?
李開復:中國將在 AI 大戰中贏過美國,因為中國不會受到法律與道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