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軟銀孫正義在很早期就投資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上市後軟銀得到了超過 1000 倍的回報。也因如此,多多少少軟銀有一種「找尋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氣勢存在。
而印度就是他們下一個瞄準的市場,雖然跟中國是唯二超過十億人口級別的國家。與中國不同,印度市場的開拓必須面臨更多敵人,因為印度沒有「牆」,美國進得來、中國近的人、日本亦然。這場全世界在印度頭破血流的戰爭,大概在 5 年內會分出初步的勝負。(責任編輯:陳君毅)
5 月 11 日早間消息,日本軟銀集團宣布,由於 Sprint 的成本壓縮和用戶增長,公司實現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年度利潤。同時軟銀對滴滴出行投資的傳聞也得到最終確認,138 億人民幣再次加碼中國網約車市場。
印度市場上,「推動印度電商市場最大規模合併,將 Snapdeal 賣身給 Flipkart」的新聞也一直在被持續報導中。可以說,軟銀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全球目光的關注。
而軟銀目光關注的焦點則大部分投向印度。
印度互聯網市場在近來兩三年吸引了全球風投機構的眼光,軟銀對印度的喜愛則表現的更為直接——2015 年 5 月,孫正義任命印度裔高管尼克什·奧羅拉(Nikesh Arora )為集團總裁負責全球投資業務。
在奧羅拉的帶領下,軟銀對印度項目的投資增多,其本人也曾一度被認為是孫正義的接班人。
可作為一個長期的、大規模的市場,印度短期內給出的回報並不能滿足董事會股東的期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次年 2 月董事會對奧羅拉投資能力提出質疑,甚至為此成立專門的特別調查委員會。
在這場內部博弈中,奧羅拉的決策力與信服度尚不足以撐起印度的大盤,無法取得股東的支持。所以 4 個月後,奧羅拉辭職孫正義再次走到台前掌管大局。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奧羅拉究竟力推了哪些項目?

注:圖片部分內容來自 36kr,數據源為 crunchbase
從圖表可知,奧羅拉在任期間軟銀投資近 40 億美元在全球的互聯網科技初創企業,其中印度市場得到投資總額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
實際上,自 1995 年軟銀成立風投基金以來的近 20 年間已完成近 200 筆投資,大部分項目在美國,其次是中國,而現在,印度成了軟銀的新目標。
在軟銀進入之前,紅杉資本與老虎基金已經率先對印度互聯網市場進行投資。沒有先發優勢,但軟銀的集中發力讓其成為印度創投市場上重要的資本力量之一。
「我不玩短期,我們等了 15 年才有現在的阿里巴巴,我不在意短期回報,我關注長期」。
也正是阿里巴巴在 2014 年上市時帶給軟銀 1000 倍的回報過於豐厚,孫正義在其後的投資中總帶有「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意味。
台灣的產業轉型,將陸續從 2017 年開始走向數位轉型,你的企業有跟上這股浪潮嗎?專家:「先有整體策略思維,再談轉型才能成功。」整體策略如何制定?立即參與調查,踏上升級之路!>> https://goo.gl/cOl4Y2
印度:與中國唯二人口超過十億的大寶藏
從去年 6 月至今,再次由孫正義掌權的軟銀進行的投資如下:
- 2016 年 9 月,軟銀 240 億英鎊現金收購英國芯片巨頭 ARM。
- 2016 年 10 月,軟銀 1.3 億投資美國生物科技初創 Zymergen 的 B 輪融資。
- 2016 年 11 月,印度遊戲初創 PlaySimple 獲得 A 輪 400 萬美元投資,投資方包括軟銀賽福和 IDG。
- 2016 年 12 月,軟銀投資美國衛星通信公司 OneWeb 10 億美元。
- 2017 年 2 月,軟銀 3000 萬美元投資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開通金融 A 輪融資;33 億美元收購美國投資管理公司 Fortress;參投移動賬單管理服務應用 True Balance 的 B 輪 1500 萬美元融資。
- 2017 年 3 月,軟銀再次領投東南亞網約車平台 Garb;參投智能物流企業快倉 B 輪 2 億元融資;4300 萬美元投資人工智能創企 ObEN;3 億美元投資聯合辦公 WeWork。
- 2017 年 4 月,印度網約車平台 Ola 獲得軟銀及其他資方 2.5 億美元投資;且軟銀再次追投 OYO Rooms 2.5 億美元;投資英國 VR 初創公司 Improbable。
從軟銀的項目選擇上能看出中國市場發展軌蹟的影子,這也是其對印度市場的預判與提前佈局。
近期也有消息稱軟銀還將投資 Paytm 14 億美元。或大或小,軟銀在印度投資了很多創企,儘管重點加碼的幾個明星項目表現未及預期——上週三軟銀表示,2016-2017 財年,軟銀對 Snapdeal 和 Ola 的投資損失達到 14 億美元(約為 9000 億盧比)。
可對孫正義而言,印度不是一個短期的戰術投資,一時的得失沒有那麼重要,作為長期戰略性投資選擇,印度值得孫正義投入更多資源也給出其發展的時間。
作為全球唯二人口超十億的大國,印度互聯網的發展總是被比作 5 年前的中國。錯過了中國互聯網野蠻崛起時期的資本不願再錯過印度,而抓住了中國機會的如軟銀則希望在印度重溫勝利的喜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從來不同,印度市場並未如資本方所期待的那樣完全按照中國的軌跡走。
沒有「牆」的限制,Google、Amazon、Facebook 三者在印度的影響力堪比 BAT 在中國。也正因如此印度互聯網市場的競爭要比中國更為複雜,一方面是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印度市場的勢在必得。
而從資本方角度講,與軟銀一同追逐印度市場的在幾大世界風投機構外,如紅杉資本、老虎基金等,中國資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且在對市場的感知、把控與適應上,剛積累了豐富對戰經驗的中國資本甚至更勝一籌。
從各行業的對標來看,印度互聯網市場上到處是美國巨頭的身影,本土企業的發展並不容易。
不炒短線,只看長期,印度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是否將是軟銀未來的隱憂
關於電商,在《海淘中國,PaytmMall 給印度電商市場多一個選擇》中解釋了 Snapdeal 淘寶模式的水土不服;關於社交,對標微信且獲得軟銀支持的 Hike message 號稱有 1 億用戶卻一直不溫不火;關於網約車,Ola 在 Uber 的全力圍攻下表現也算可圈可點,但能否成為滴滴?恐怕答案中否定的成分居多。
就目前的時間節點看,資本的猶豫與觀望也可以理解,畢竟印度的獨特性讓資本市場意識到簡單複制並不可行。這種情況下,孫正義在印度的加碼下注就變得尤為顯眼,用真金白銀來表達對印度市場堅定地信心與長久的看好。
前文提到了 Snapdeal 項目的衰落,常規來講,資本方會選擇退出或止損以求安全。可孫正義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繼續追加——以 30 億美元的估值收購 Snapdeal 的早期投資方 Kalaari Capital 和 Nexus Venture 共 18% 的股權——成為 Snapdeal 的第一大股東,擁有話語權後,孫正義繼續推動 Snapdeal 賣身給 Flipkart。一度有消息稱,孫正義會繼續為合併後的企業投資 10 億美元。
就像孫正義在 2016 年 1 月說的:「10 到 15 年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美國,25 到 30 年後,印度可能超過所有國家,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5 個月前,孫正義訪印明確表示軟銀在未來對印度的投資總額將超過 100 億美元。
不管是軟銀,還是紅杉資本、老虎基金和 Accel 站在現在的時間點看,每家的退出業績都並不理想,可資本仍願意繼續加碼印度就是在賭一個未來,賭印度的發展潛力。
中國市場的繁榮給了資本方經驗和財富,隨之而起的是資本承擔風險的意願和能力,而印度就是他們願意承擔更大風險的市場。
擔得住眼前的風險才等得到未來的紅利。
想更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轉型的方法??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製造業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kr 授權轉載,文章作者竺道,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軟銀下注印度,孫正義的百億美金豪賭〉。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瑞典「失敗博物館」即將開展,這裡有 Apple、Sony 都不願回顧的「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