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我們的讀者當中也有許多來自銀行業,當然更多來自科技產業,兩者在未來將緊密的合作、結合。
現在世界各地都一樣,有太多「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台灣亦然。不過,現在出現了足以替代銀行的科技技術:區塊鏈。也許現在還沒什麼感覺,不過隨著你越熟悉比特幣技術、FinTech 技術,就知道未來,銀行並不是必要的存在(至少在處理金錢交易這方面)。(責任編輯:陳君毅)
「接下來二十年,金融體制將會改頭換面,重新塑造我們現在熟知的經濟樣貌。而推動這場變革的,將是金融科技!」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賽門.強森如此宣布。
十年前,強森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拉著全球經濟在金融海嘯前踩煞車。十年後,他搖身一變,成為區塊鏈經濟學家,疾呼金融產業,乃至於全球經濟都將被顛覆!
強森在 IMF 時當烏鴉,在金融海嘯前閉門會議中警告各國政府;海嘯後,他回到美國,推動兩個金融改革法案《沃克法案》及《陶德—法蘭克華爾街改造與消費者保護法案》──都是川普迫不及待要推翻的眼中釘法案。
現在,強森推動區塊鏈經濟學,他的初衷仍然沒變。「我希望區塊鏈可以推動重整金融體制,用科技打倒『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強森說。
「在 IMF 的無力感的確很令人喪氣。」強森回憶。「這(金融海嘯)是幾百萬、千萬人的衝擊。我也發現,我在 IMF 裡面的影響力,其實也很有限。」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強森黯然離開 IMF;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倒閉。回到美國的強森發誓:「我們需要改變大銀行的作為。」在華盛頓的強森繼續研究金融風暴,並且寫成兩本書。他透過自由的評論者身分寫部落格,一年內瀏覽人數超過一千萬人次,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還稱他的部落格文章為「金融風暴必看之作」。
區塊鏈除了能夠擊倒銀行,還能改革國家!
來 TechOrange 舉辦的「CONNECT 2020」弄懂區塊鏈!https://goo.gl/m6AG2B
「二○○○年,如果你問我金融產業的重心在哪裡?我會回答法規和數據。但是現在一樣的問題問我,我會回答法規、數據,還有『科技』。」
強森當時所看到的科技,正是現在全球最火熱的「金融科技」(FinTech)。
「金融科技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去中心化』。以比特幣為例,就是完全的去中心化。透過區塊鏈的技術,我們可以直接進行 P2P(節點對節點)的資料交換。每一筆交易直接在網路上進行大規模的運算和驗證,不用透過一個特定的貨幣機構或是金融機構,交易雙方卻更安全。」
金融科技並不只是數位貨幣或是支付這麼簡單。全世界希望看到的,是徹底改變金融體制的機會、經濟體制也會重新改變。在區塊鏈驅動的金融體制下,透過金融科技,大銀行再也不是問題。透過金融機構與科技體系的結合,我們未來可能會需要一個新的央行。而這個新的央行,需要提供更有效率的清算系統、更好的運算方式,如此必能夠為全世界的大、小帶來更便捷的作業方式!
※名詞解釋: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將資料透過密碼分散儲存在網路上許多電腦中。因為資料加密在網路上,可以排除中介機構的角色(如銀行),且更難竄改,也能應用在智慧財產權、實物的履歷、交易結清、股權等金融資產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65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法國最強獨角獸 光投資就高達93億
「鈔票」掰掰!瑞典新創公司向比爾蓋茲「嗆聲」
瑞典最強「獨角獸」 是這樣玩出創新的
——
(本文經合作夥伴今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經濟學者賽門強森:用科技打倒大銀行!〉。)
延伸閱讀
【台灣銀行思想古老,法律落後】缺乏軟實力!李開復:台灣根本沒機會發展 AI
【5 分鐘搞懂比特幣】當年一文不值,如今它比炒房還暴利
【投稿】公股銀行員工的告白:我的同事們,對自己快要被淘汰的事實毫無知覺
【台灣金融業人口老化】公股銀行全被老人把持,台灣怎麼推的動 Fintech?
【區塊鏈 · 麥肯錫報告】銀行業遊戲規則,最快將在 18 個月內全面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