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一般你以為只有科技巨頭諸如微軟、Google 在搞創業基地,但你不知道的是現在旅遊巨頭也開始加入行列。

空中巴士、Booking.com,越來越多的旅遊相關產業開始開設旅遊創業孵化器,鼓勵新創投入旅遊產業。在這個年代,創業就是問題的「新解」,透過創新、創業,我們都可以找到這個產業轉型所需的要素(責任編輯:林子鈞)

在這個全球爆炸式創業創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立了孵化器、加速器、投資基金,為相關領域的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和創業支持。

旅遊行業也不例外。放眼全球市場,新的產品和旅遊服務層出不窮,旅遊投資市場風起雲湧。旅遊巨頭們紛紛出手,正試圖利用其影響力品牌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吸引新興旅遊創業公司入駐,並對其進行投資和孵化。旅遊巨頭們深深地明白,如果不及時捕捉創新產品、市場動態和前沿科技,將很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失去行業領先地位。

本文將詳細介紹旅遊行業中各細分領域巨頭近期的創投活動和發展策略,希望一方面能幫助旅遊創業者瞭解到各旅遊巨頭的投資偏好,另一方面能幫助旅遊創業者思考——創新的下一個切入點在哪裡?

全球分銷系統(GDS)巨頭:AmadeusTravelport

2015年5月,旅遊科技和解決方案提供商Amadeus聯合旅遊創業投資機構Travel Startups共同成立了名為Amadeus for Startups的創業孵化器。Amadeus北美線上業務負責人表示,旅遊行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實際上很多初創企業缺乏對行業的深刻理解,Amadeus for Startups就是要為旅遊創業者從資金、技術和市場教育上提供全方面的高性價比的諮詢和指導。

Amadeus並沒有披露更多投資細節,但宣稱已經扶植了數十家線上旅遊和搜索平臺公司,以及旅遊開發商和內容提供者。

Amadeus同時還成立了名為Amadeus Ventures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對旅遊初創公司進行後期的戰略投資。已投專案包括智慧旅行箱公司Bluesmart、度假租賃產品分銷平臺BookingPal、機票和酒店價格追蹤服務商Yapta、美國機票價格預測工具Flyr、票務管理平臺Betterez、西班牙打車軟體Cabify和Olset等等。其中Cabify已通過股權轉讓成功退出,智慧旅遊預定和體驗平臺Olset則已經被旅行服務B2B平臺Deem收購。

GDS領域的另一巨頭Travelport則成立了名為Travelport Labs的創業孵化器。這一專案類似美國知名創業孵化器TechStars模式,每年開設兩期創業營,每期最多招募6個團隊入駐。Travelport Labs的入駐團隊將在Travelport總部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密集培訓並得到創業輔導。該項目計畫每年向不超過十家創業公司各投資3萬美金,購買其8%的股份。目前Travelport Labs已開設兩期,共計九個團隊成功畢業。

旅行社平臺巨頭: Booking.com, Flight CentreCarlson Wagonlit

Booking.com近期宣佈了其Booster創業孵化器的首批入圍名單,10家旅遊初創公司將通過三周的衝刺,爭取高達50萬歐元的獎金。毫無疑問,獎金(而不是投資)使得該專案給創業團隊帶來了獨特的吸引力。而Booking.com平臺的全球影響力,更招致無數創業團隊報名參與。

Flight Centre在創投方面表現出了更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其孵化器項目Little Argas向全球廣泛招募「共同成為領軍國際市場的合作夥伴」,歡迎從服務到科技的各類型旅遊初創團隊報名,Flight Centre與創投合作機構共同篩選、扶植、投資符合企業文化和發展策略的初創團隊,最終整合到Flight Centre相關業務板塊。

公司對初創團隊不設固定投資額度,對初創團隊的早期投資基本上是以大約5萬美金換取7.5%股份,後期投資則是成長階段30萬美金,規模擴張階段200萬美金。

據悉,Little Argas近期完成了第一筆投資,投資標的是一家應用於商務旅行的人工智慧開發公司。

而旅遊業巨頭Carlson Wagonlit並未設立獨立的孵化器項目,而是與其他機構共同出資合作。比如在2015年,Carlson Wagonlit成為總部位於巴黎的創業孵化器Welcome City Lab的創始合夥機構。一年後又與孵化器Plug and Play達成戰略合作,為初創公司提供旅遊業和酒店業的創業指導。

台灣的產業轉型,將陸續從 2017 年開始走向數位轉型,你的企業有跟上這股浪潮嗎?專家:「先有整體策略思維,再談轉型才能成功。」整體策略如何制定?立即參與調查,踏上升級之路!>>https://goo.gl/cOl4Y2

酒店業巨頭:萬豪國際酒店和雅高酒店

整體而言,酒店業在創投領域並不活躍。雖然說科技創新如房間智慧管理系統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酒店的服務品質,但對酒店經營者來說,如何在傳統酒店業務中應用新科技,還沒有確定的發展思路

而萬豪國際酒店集團(Marriott)是個例外。這家全球酒店業巨頭剛宣佈名為TestBed的酒店業創新項目,在其全球各地酒店為初創公司提供測試產品的機會。

這一專案為初創團隊提供了從產品設計開發到實地測試的絕佳機會。超過150個團隊申請入駐,最終勝出的是Dazzle和Jambo,他們的產品分別是聲控輔助系統和定位服務平臺。

法國雅高酒店集團也是酒店業的創投先鋒,2016年以1.5億歐元收購了專注於全球奢華度假租賃的高端創新平臺onefinestay。

在這一大手筆收購之前,雅高酒店集團就已經收購了幾家住宿業相關初創公司。除此之外,雅高酒店集團一直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戰略,比如投資了數字分銷平臺業務。雅高酒店集團還鼓勵員工進行創業思考,多聽取客戶意見,不拘泥于現有核心業務,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內部創業支持。

內部創業的成果之一就是新一代青年旅舍品牌Jo&Joe的推出,雅高酒店集團計畫到2020年開業50家店。同時,雅高酒店集團業務的不斷創新將由對外投資和收購助力推進。

航空業巨頭:JetBlue, British Airways, EasyJetEl Al

美國廉價航空公司JetBlue是旅遊和交通運輸領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主要投資、孵化和合作在科技、旅遊和酒店幾大領域交叉融合的創業公司。其風險投資基金JetBlue Technology Ventures(JVT)與波音公司共同投資了電動飛機初創公司Zunum Aero。JTV副總裁Bonny Simi表示,JetBlue認為電力動力系統將很有可能改變航空業,通過早期佈局,公司將有機會在未來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同時,JTV和以色列航空公司EI AI合作發起了名為Navigator的加速器項目。Navigator專案為期4個月,為航空領域初創團隊提供資金支持、創業輔導和戰略合作資源導入等服務。入圍團隊前三個月主要在特拉維夫集中培訓,最後一個月則在矽谷。

老牌航空公司中,英航British Airways在創投領域最為活躍,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UnGrounded Innovation Lab in the Sky專案。

而英航母公司IAG近期則成立了名為Hangar 51的創業加速器專案。該項目去年有超過450個創業團隊申請入駐,最終4個團隊勝出,並由IAG高管進行十周的面對面創業輔導。

飛機製造業巨頭:波音和空中巴士

波音公司近期投資了Zumum Zero。該公司目前正在設計和生產10-50座、航程為700英里的電動飛機,並計畫於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

Zumum Zero研發的電動飛機將來有可能徹底改變短途航班,將填補巨大的地區性交通真空,將繁忙航線的出行時間縮短40%,將交通流量較少的地區之間的出行時間縮短80%。電動飛機作為大型客機的有效替代,不但能提升運營效率,還能大大節省費用。

波音新設立的風投部門Boeing HorizonX負責人Steve Nordlund表示,「我們把目光投向未來,正在尋求傳統的和非傳統的合作夥伴,説明我們加速創新,捕捉市場機會。」HorizonX將專注於三個領域的投資:投資航空領域初創公司、為波音探索最新商機、評估顛覆性創新和商業策略。

除Zunum外,HorizonX還投資了Upskill。後者將谷歌眼鏡等增強現實設備和可穿戴技術相結合,以提高製造商、外勤和物流公司的效率。波音公司已在使用Upskill產品,把747-8噴氣式客機的佈線時間縮短了25%。

空中巴士自然不甘落後。2015年,空中巴士公司成立矽谷研發中心,並注資1.5億美金設立投資基金,用於尋找機會投資早期初創公司,並密切關注可能顛覆航空行業的新技術。

此外,貨運物流業也吸引了航空公司的投資興趣,比如漢莎貨運就與物流科技創業加速器Rocketspace Tech Accelerator合作投資。

想更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轉型的方法??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製造業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本文經合作夥伴三十六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全球旅遊巨頭創投佈局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