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這些是影響現代科技最重要的20人」,Google占四席,馬斯克排第一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全球科技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年代,許多我們過去只能在科幻片看到的場景,現在終於慢慢出現在世界上了。而在這快速變革的環境下,到底是哪些人帶領我們不斷往前走?除了那些知名領導者之外,你還有很多需要認識的人(責任編輯:林子鈞)

最新的技術突破有時候似乎也會出自沒有名氣的公司那裡。但每一家企業logo的背後都是一個個人在塑造未來。其中一些是高管,有的則是追求改變世界成就的程式師或者研究人員。然後還有規則制訂者,他們的決策對於未來會產生深遠影響。以下這份清單是《時代》雜誌的技術團隊經過激烈討論之後得出的全球技術界最具影響力的20人。你認同嗎?

20Terry Myerson(微軟)

Windows,Xbox,Surface。只要想到微軟的什麼產品,Terry Myerson可能就是監管該產品的那個傢伙。2008年在iPhone發佈後,Myerson翻新了Windows移動作業系統。不過這個作業系統從來都沒有能達到Android和iOS的受眾規模,後面這作業系統幾乎已經佔領了全球所有的智慧手機,但這次失敗讓微軟開始考慮未來。Myerson已經是Windows和微軟硬體部門負責人,他現在最上心的是確保公司不會錯失下一個大的技術突破。他的團隊正在致力於新版Windows的開發,為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或者微軟所謂的「混合現實」)做好準備。如果成功的話,他,還有微軟,將可以幫助把這些新興技術推向主流。

19Del HarveyTwitter

作為Twitter信任與安全事務的負責人,Harvey的任務並不值得羡慕,她需要在社交媒體最具爭議、酸民最多的平臺之一上與謾駡做鬥爭。她的願景是將作為溝通媒介的Twiiter推向前進,讓用戶把握好批評與謾駡之間的平衡,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尤其是在過去幾年Twitter的酸民已經證明了自己有多黑暗的情況下。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是《捉鬼敢死隊》和《週末夜現場》的明星Leslie Jones,去年7月他因為收到了大量骯髒的威脅和辱駡而差點退出了平臺。Twitter最近推出了旨在抑制謾駡的新功能,比如防止那些被踢出平臺的傢伙換個馬甲再回來的舉措。跟此類行為作鬥爭將是Harvey團隊的責任。

18Anthony Levandowski

在Uber、Google等公司炫耀自己的無人車技術之前很久,Anthony Levandowski就已經在努力開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摩托車了。現在,Levandowski成為了焦點人物,他被捲入了那兩家技術巨頭之間的一場高風險的法律訴訟,這場訴訟的結果將決定我們無人駕駛未來的贏家和輸家。Levandowski最近剛剛離開了自己運營Uber無人車部門的崗位,但此前他卻是替Google打工的。搜索巨頭現在指控Levandowski竊取了商業秘密,並且利用這些秘密來加速Uber無人駕駛專案的進度。這樁案子的後果有可能決定哪一家公司將成為一個極其有利可圖的未來市場的領導者。

17Jeff Williams(蘋果)

CEO 庫克也許是蘋果的公開面孔和首席決策者,但Jeff Williams卻是第二把手。作為蘋果久經沙場的老兵,Williams已經在這裡待了將近20年,經常被人稱為是「提姆·庫克的提姆·庫克」。他是在2015年末被任命為首席營運官的,庫克之前坐的就是這個位置。自從2010年以來Williams就一直負責蘋果的整個供應鏈,鑒於該公司硬體方面運作的複雜性,這絕不是什麼簡單的工作。Williams還負責監管Apple Watch的研發,後者是庫克時代蘋果的第一個新產品門類,這說明他在密切參與蘋果的新專案。

16、程維&柳青(滴滴出行)

美國人已經習慣了Uber在共用乘車界老大的位置。但Uber再大也無法擊敗滴滴出行——這家2015年由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合併後組成的中國交通巨獸。在2016年收購了Uber中國之後,滴滴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程維以及總裁柳青現在掌控的是一個共用乘車帝國,由於最近進行了55億美元的一個融資輪,據稱其估值大概已達500億美元。

15Ginni RomettyIBM

在Rometty擔任IBM CEO的這5年的時間裡,她並沒有顯示出放慢腳步的跡象。通過跟幾乎每一家企業巨頭簽署合作關係,Rometty已經把IBM的AI平臺Watson嵌入到了各種各樣的行業裡面,包括醫療保健、金融以及零售等。但Rometty 治下Watson的崛起最重要的部分在於,它賦予了IBM更新的使命感,充當起將公司的不同資產——從抵押貸款服務,到天氣預報等——擰成一股繩的作用。

14Travis KalanickUber

理解Travis Kalanick是理解Uber的關鍵。他那為了獲勝不惜一切代價的態度幫助這家共用乘車公司成為當今全球估值最高的私營初創企業,投資者給了它700億美元的身價。但這也意味著麻煩不會少,包括與政府官員及司機白熱化的爭端,被指控辦公環境對女性懷有敵意,且有可能跟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掀起一場法律戰,這些都有可能威脅到Uber的爆發式增長。如果Kalanick無法駕馭好這條大船的話,可能就會讓Uber付出失去市場統治地位的代價——或者更糟。鑒於Uber正在尋求IPO,CEO本人正在物色一位副手來幫助對沖一下他的管理風格。

13John GiannandreaGoogle

作為Google搜索的負責人,Giannandrea處在這家公司最重要業務——也是全世界最流行網站的中心。他現在站在了搜索與AI連接的位置,對於Google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連結,因為統治未來的將不再是基於文本的查詢,而是Google Assistant以及Google Home等智慧語音硬體,該公司正在為這樣的未來做好準備。

12Demis HassabisDeepMind

去年計算創下了歷史,人工智慧軟體擊敗了全世界最好的圍棋選手。這項成績可不算小:看似簡單的圍棋可能的走法超過了宇宙預計的原子數量,所以電腦是極其難以掌握的。這款軟體名字叫做AlphaGo,是由Google收購的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兼CEO Demis Hassabis開發的。這一勝利奠定了Hassabis在先進的、超級智慧的AI的創造這場人類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革命中的前沿位置。同樣地,他還是一場正在進行的討論當中的關鍵成員,而這場討論將確定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哪些存在威脅與回報。

11Ajit PaiFCC

2011年被奧巴馬政府任命為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委員的Ajit Pai目前被特朗普任命為FCC主席。現在,這位前美國司法部律師打算撤銷奧巴馬時代簽署的一條條例:網路中立法。簡而言之,Pai希望剔除禁止Comcast等互聯網提供商限制、阻塞或者優先考慮某些類型的web流量的規定。宣導者認為這些規則能保證競技場的公平,但Pai說過度管制會妨礙創新。這場鬥爭的形勢很不明朗,但會對技術業和用戶之類產生重大影響。

製造業想轉型,一定要先換腦袋!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製造業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10Andrew JassyAWS

當你載入Netflix或者Spotify之類的服務時,大概不會想到是誰為自己欣賞的電影或者音樂提供計算能力支援。但這是提供服務的方程式裡面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而且這兩家都是靠Amazon Web Services(AWS)來變魔術。AWS是Amazon VP Andrew Jassy想出來的點子,它可以向公司無論大小根據其需要出租計算資源,讓初創企業迅速發展而不需要購買和安裝昂貴的硬體。在過去10年的時間裡,Jassy已經幫助把AWS變成了一門30億美元(約900億台幣)的生意,也成為一個增長來源,受到了很多Amazon股東的賞識。

9Susan WojcickiYouTube

2014年,當YouTube CEO Susan Wojcicki接手這頭視頻共用巨獸時,該公司的女性成員占比為24%;到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將近30%。Wojcicki最近在《名利場》的一篇專欄中寫道:「從新員工到資深領導,在公司不同層面雇用更多的女性創造了一個良性迴圈。」作為全球領先視頻共用網站的掌舵人,無論是視頻共用的變革性影響還是為其他公司樹立雇用實踐的典範,Wojcicki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她還利用這一位置鼓勵在她的平臺上創造財富的新生代名人(網紅)站出來發聲,反對暴力和種族主義等緊迫問題。

8Satya Nadella(微軟)

僅僅幾年前,誰要是把微軟描述成「酷」公司都是不可想像的。但CEO Satya Nadella已經恢復了這家公司的魔咒。Windows 10是近年來最好的Windows,而像Surface Studio這樣的硬體甚至連最死忠的蘋果粉絲也垂涎欲滴,即便他們是偷偷這麼幹的。Nadella的秘密是什麼?他敏銳地意識到昨天行之有效的做法明天未必就能奏效。舉個例子:Nadella最近說微軟的戰略不再是「設備作業系統」了,10年前這種想法在雷蒙德(微軟總部)會被視為異端邪說。

7Mary Barra(通用汽車)

從電動車到無人車,我們正處在交通變革當中。沒有一家公司對這些變化的影響,或者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會比通用汽車更大。作為這家全球汽車製造商的CEO兼主席,Mary Barra靠著處置了3000萬輛汽車的召回事件以及致命的點火門危機而贏得了頭銜。但最重要的是她下一步要領導這個480億美元(約1兆5000億台幣)的品牌駛向何方。該公司5.81億美元對無人車技術公司Cruise Automation,5億美元(約150億台幣)對共用乘車服務Lyft的投資,以及Maven汽車共用服務Maven的推出表明,GM並不僅僅等著未來發生。也許汽車的未來是無人駕駛,但目前Barra的駕駛位還坐得很穩當。

6Evan SpiegelSnap

作為Snap的聯合創始人,Spiegel是Snapchat背後強硬的神秘力量。因此,所有的目光都盯住了這位26歲的CEO——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公司今年240億美元(7200億台幣)的IPO是否不負眾望,也想看看他會把社交媒體引向何方。Facebook和Twitter這樣的服務鼓勵使用者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而Snapchat卻把隱私和親密帶回了方程式,這使得Spiegel贏得了時尚達人的名聲。但Snapchat也有著強大的敵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Facebook,後者模仿它很多的最流行功能。這給Spiegel提出了一個關係到公司存亡的問題:他能不能保持足夠快的創新節奏,從而讓用戶以及廣告主不願離開?

5Sundar PichaiGoogle

作為全世界最流行網站和搜尋引擎的CEO,Sundar Pichai從一開始就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但隨著近年來尋求左右公眾觀點或者從毫不懷疑的讀者那裡賺些快錢的「假新聞」的崛起,他的公司和領導力受到了挑戰,不過他的力量卻有增無減。Pichai選擇如何去處理這些數位化的假資訊傳播行動,不僅對Google的業務產生嚴重後果,而且對全世界的政治後果有深遠影響。他的職位還讓他站上了Android和Chrome舵手的位置,這兩個都是各自領域使用最為廣泛的平臺。Google對這些媒介的處理方式對於我們將來使用從手機和智慧手錶以及電腦的一切都會有著更廣泛的影響。

4、提姆·庫克(蘋果)

作為全球最有價值品牌之一的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對技術界有著近乎難以匹敵的影響力。蘋果做的任何事情似乎都會被無數的競爭對手山寨,這意味著他的選擇的影響範圍遠遠不止於無限環路(蘋果總部所在地)之內。今天,蘋果據傳正在嘗試從先進人工智慧到增強現實以及無人車等一切新事物。考慮到蘋果作為傑出的時尚帶頭人的角色,庫克決定如何推進這其中任何一個專案都將塑造未來的消費者技術版圖。

3、馬克.祖克伯(Facebook

這位32歲的Facebook CEO將Facebook從校園實驗變成了規模空前的社交網路。但紮克伯格並不滿足於Facebook將近20億月活用戶,現在他說自己要繼續連接整個世界的使命。這個遙遠的目標至少現在已經比10年前可能性更大一點了。但這一路上他還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說,「假新聞」的崛起,這個由政治或者利潤目的驅動的數位化虛假資訊傳播活動就很令人頭痛。考慮到Facebook驚人的內容傳播能量,祖克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對整個地球的現實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2、貝索斯(Amazon

時至今日,時代雜誌1999年的年度人物的影響力甚至有增無減。彼時的新貴很大程度上是尋求通過線上銷售書籍來推動電子商務走進主流,但現在貝索斯的Amazon正在按照自己的想像重塑零售業。不滿足於統治這一領域的Amazon還在用Alexa軟體來在人工智慧前沿打頭陣,而從Netflix到Spotify等大型技術公司還得靠它的Amazon Web Services雲計算平臺提供服務。貝索斯也有自己的大賭注,他創立了太空飛行公司藍色起源,並且在2013年以2.5億美元(約75億台幣)收購了《華盛頓郵報》。

1Elon MuskTeslaSpaceX

電動車,航太火箭,民用太陽能。Elon Musk從事的任何一項事業都不是普通人所能為,但卻難不倒45歲的Musk。他那看似超人般的進取心已經取得了壯觀的成就:Tesla現在價值500億美元(約1兆5000億台幣),而SpaceX成功證明了可重用火箭的可行。但他期望自己周圍的人也有跟他一樣的超人表現,這使得他成為了一位很難相處的老闆。他最新的努力是什麼?因為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他現在正在致力於一個專案,希望將人類大腦與強大的電腦結合起來。

擔心跟不上全球企業數位轉型速度?專家:「先有整體策略思維,再談轉型才能成功。」整體策略如何制定?立即參與調查,撥開眼前迷霧!>>https://goo.gl/cOl4Y2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