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只是覺得我們所擁有的技術能夠對社會有價值,能夠真正幫助一些人,我們又有時間,那就做吧!」兩位中國年輕人,20 多歲,卻已成功建造手語翻譯器,幫助千萬失語者(責任編輯:楊侑陵)
中國大陸兩名「90後」(1990年代出生)高材生因結識失語者,花兩年時間研發出類似智慧型手環的手語翻譯器「手音」,識別準確度已達 95%,有望解決失語者的溝通難題。
中國青年報昨日報導,「手音」預計 5 月下旬推出。這款產品運用外型像護腕的臂環捕捉手部運動肌電訊號,用手指向前方,再做出比「讚」的手勢,「手音」應用程式介面就會出現「你好」文字。
「手音」創辦人王娜娜和聯合創辦人黃爽就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時是同一宿舍的閨蜜。不會手語的王娜娜 2015 年結識一名失語者,兩人即使見面也常用即時通訊軟體微信溝通,讓她體會失語者與外界溝通困難。
據統計,包含聽障人士和腦中風、腦性麻痺和漸凍症患者,中國大陸有 7000 萬名失語者,佔總人口 5%。
王娜娜與黃爽於是著手研究手語翻譯的可行性。由於攝影鏡頭不便隨時攜帶,她們捨棄圖像識別;由於太引人注意,手套也被否決。兩人最終決定用臂環捕捉肌電訊號,失語者戴上並不突兀。如今,「手音」已涵蓋 200 個手語動作。為保證精確度,每個動作錄製 1000 人次。建立手勢資料庫後,她們組成的研發團隊還透過神經網路模型訓練數據處理速度,識別準確度已達到 95%。
或許還沒出社會,沒有購屋的苦惱和社會的壓力,她們說,「只是覺得我們所擁有的技術能夠對社會有價值,能夠真正幫助一些人,我們又有時間,那就做吧!」展望未來,她們希望「手音」可實現面對面聊天和長時間對話功能,並推出手語教學臂環,解決手語教師缺乏等問題。
想更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轉型的方法??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製造業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陸高材生研發手語翻譯器準確度95%〉。首圖來源:Brain Solis,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這位盲人女科學家夢想獨自旅遊,然後研發了一套讓盲人可以「看見」的系統
【創新行銷救台灣】這群年輕人創業拯救沒落茶鄉,連鴻海、Epson 都來認養茶園
【結帳率是官網 3 倍】台灣團隊 CHATISFY 客製 Messenger 聊天機器人,助商家業績飆升 150%
馬雲再談「五新」:30 年後,年度最佳 CEO 也許是個機器人
台灣 76 歲醫生自學 coding 建立雲端資料庫,讓健康照護走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