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是全球高科技技術創新 和創業活動中心,每年像磁鐵般吸引著各地的優 秀人才與投資者前仆後繼到此尋求新的機會,「亞洲・矽谷」計畫即是取法矽谷經驗,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亞洲 的創新創業發展基地。
擁有 30 多年矽谷創投經驗、同時也是創新橋資本管理公司管理合夥人的「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投資長翁嘉盛觀察到,被視為創業者天堂的矽谷擁有兩項重要特點,一是天使投資文化,許多有經驗、有成就的企業家或投資人願意發掘具潛力的新創公司,提供資金、人脈等協助;第二是鼓勵創新創業,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環境與氛圍,只要有好的點子就有機會成功。
翁嘉盛指出,矽谷的創新不只是科技,事實上有很多是商業模式創新。舉例來說,Uber 本身沒有一輛 汽車,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計程車業者、Airbnb 沒有一間房間,卻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旅館、Facebook 沒有自己內容(Content),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內容提供者,完全是由商業模式創造出新的共享經濟,不僅改變傳統商業模式,也改變了消費者行為模式,是一種破壞式創新。
矽谷創新精神可以運用到各個層面,「亞洲・矽谷」是藉由物聯網 (IoT)產業來連結矽谷、以色列等全球科技核心聚落,透過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的緊密結合,使台灣與這些合作夥伴成為成長共同體。
讓人才與國際接軌
「在創業過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台灣有很多優秀人才,不論在能力還是人品,都是可以信任的。通常創投在找新創時,會希望這個團隊是可教導的、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跟輔導。」
翁嘉盛認為,容易受到創投青睞的團隊通常具備幾項特質,包括開放的心胸、有創 業熱誠、願意跟人分享、良好的人際互動、與團隊成員或投資人彼此信任、具有使命感、執行計畫或目標的能力、不怕失敗、有危機感、以及不輕易放棄。
他也不諱言,台灣新創團隊較缺乏國際市場經驗,只要能夠找到對的方向、題材,成功機率會更高。至於如何讓人才與國際接軌,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將國外一些好的創意、產品或商業模式引進台灣,甚至如果有好的團隊願意到台灣成立研發中心或分公司,都是很好的 機會,例如全球最熱門的直播平台 Twitch 創辦人 Kevin Lin 就有意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幫助台灣新創團隊。
另一方面透過諸如優秀創業人才培育計畫或是將優秀人才送到矽谷,將新創培養成為具國際水準的團隊, 進而吸引國際投資人的目光。例如來自台灣大學團隊 FLUX 在 Kickstarter 募資開發 3D 列印機,後來受到矽谷天使投資人 SVT Angel 青睞,贊助他們前往矽谷,用 3 個月時間學習創新與創業,最後成功募到 164 萬美金, 目前產品已在全球 64 個國家銷售。
形塑天使投資文化

再者,台灣也需要更多的天使投資人。翁嘉盛提及,在矽谷有許多退而不休的主管、企業家,對創業有熱情,在產業界擁有豐富的經驗和人脈,願意與人分享也樂於幫助別人成功,這就是天使。未來希望在桃園也能成立類似的天使投資群,提供不只是金錢,還有經驗、人脈等資源,輔導新創團隊,讓他們更有機會成功;同時也會引進國外創投,在「亞洲・矽谷」計畫下,台灣創新創業中心 (TIEC)今年將分別於 6 月及10 月辦理選秀大會,以及在 6 月、9 月、11 月 辦理投資媒合會,讓真正好的團隊能被發掘。
最近 10 年,矽谷的創 新聚落已逐漸由南灣北移至舊金山市,當地政府提供了許多減免優惠, 鼓勵投資創業,讓推特 (Twitter)、Airbnb、Uber 等新創願意在此落腳,更吸引無數天使投資 人、知名加速器進駐,全 球新創產業人才自然群聚而至。
翁嘉盛指出,桃園市要成為新創產業聚落可借鏡舊金山經驗,包括提供好 的生活機能(如餐飲、住房和娛樂等設施)和工作環境、 稅賦優惠和更便宜的租金等,才能吸引人才到桃園創 業、居住,而提供新創團隊使用的共同工作空間(Co- Working)必須要有合理的價格、能夠快速成長、提供 新創團隊需要的服務、讓團隊之間有些互動連結、有很 好的創業氣氛,可以激發團隊更多好的創意。
然而,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合法的前提下,因此修法非常重要,要有好的投資、創業環境,就更能夠向全世界 開放,甚至也開放外國的團隊到桃園創業,如此才能連結全球研發能量,建構桃園成為 IoT、大數據等新興科 技的示範計畫,打造下世代產業前進的動力。
——
延伸閱讀
【TO 直播】數位台灣.不能再等|政府發展數位經濟給力嗎?立委余宛如直播開講
【TO 直播】亞洲.矽谷|台灣硬體再升級,政府如何領導軟硬整合
台灣創業家嘆:我很努力但沒有人能夠明確告訴我亞洲矽谷能幫我什麼,而中國大陸給的支持卻快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