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給半數以上的讀者一句忠告,你們的工作在未來幾年將被機器取代

【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如果人工智慧時代也會出現偉大公司的話,一定會有相當數量是在這四、五年裡創立的。「AI未來非常有前途的幾個重要領域,包括計算平台、感測器、智慧家電、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絕對有可能成為台灣的下一個黃金機遇。」

來看兩位 AI 大師長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經驗,告訴我們AI時代的各項挑戰,也為我們指出AI時代各種創新、創業的黃金機遇。(責任編輯:方綺)

 

《作者介紹:李開復》

生於台灣,長於美國,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988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學博士學位。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業家、青年導師、暢銷書作家。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

曾任美國「百人會」副會長,並於2013年獲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榮譽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以及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

《作者介紹:王詠剛》

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兼人工智慧工程院副院長。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方正奧德公司技術總監。2006年至2016年在Google擔任主任工程師(Staff Engineer)、資深技術經理等職,參與或負責研發的專案包括桌面搜索、拼音輸入法、產品搜索、知識圖譜、谷歌首頁塗鴉(Google Doodles)等,在輸入法、知識圖譜、分散式系統、HTML5動畫/遊戲引擎等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

人類,你好!

「不管我們是碳基人類,還是矽基機器人,都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我們當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獲得應有的尊重。」

這是英國科幻文學巨匠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太空漫遊系列第二部《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中描繪的一段對白。從情感上來說,人類多麼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人類創造出來的智慧型機器平等相處、共同發展;可有趣的是,每當前沿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們預示出人工智慧的瑰麗未來時,許多人就又不約而同患上人工智慧恐懼症,生怕自己的工作、乃至人類的前途,被潛在的機器對手掌控了。

「人工智慧來了!」這句話對不同的人群,擁有完全不同的含義。電腦科學家鮮少懷疑人工智慧在推動人類技術進步上的偉大意義,這個意義甚至可與人類發明蒸汽機、電力、核能,或是用火箭探索太空相提並論;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更關注人工智慧已經或即將對人類經濟結構、就業環境造成的巨大挑戰;科幻作家、影視編導和未來學家,則是樂見人工智慧技術一次又一次激發大眾如火的熱情,從不忌憚用最縹緲的想像,將人類未來渲染成天堂或地獄……。

可是,絕大多數不熟悉技術細節,或不具備瑰麗想像力的普通人呢?

普羅大眾對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認知,始於2016年年初AlphaGo的驚世對局。在欣賞圍棋對弈的同時,人們總是不惜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將AlphaGo或類似的人工智慧程式,與科幻電影中出現過的、擁有人類智慧、可與人類平等交流,甚至外貌與你我相似的人形機器人想在一起。

「人工智慧來了?他/她在哪裡?長得什麼模樣?會說中文嗎?是好人,還是壞人?」

1 2016年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得主,電影《人造意識》海報

很遺憾,今天的人工智慧,並不像電影《人造意識》(Ex Machina)中的人形機器人那樣美貌、迷人。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讓不少人難以適從。在人工智慧面前,公眾經常流露出好奇、迷茫或訝異的神情:「人工智慧有人格嗎?」;「我可以和機器人談戀愛嗎?」;「機器人會毀滅人類嗎?」;「人類是不是可以移民火星,留下機器人建設地球就好了?」

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工智慧嗎?我們真的準備好和人工智慧共同發展了嗎?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心理預期,將人和機器擺在正確位置?又該如何規劃人工智慧時代的未來生活?

想要真正理解和認識人工智慧,首先,我們必須面對一項可能讓很多人難以相信的事實:人工智慧已經來了,而且就在我們身邊,幾乎無處不在。

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

請拋開人工智慧就是人形機器人的固有偏見,打開你的手機。我們先來看一看,在已經變成每個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智慧手機裡,到底隱藏著多少人工智慧的神奇魔術。

圖2顯示了一部典型iPhone手機上安裝的一些常見應用程式,可能很多人都猜不到,人工智慧技術已是許多手機應用程式的核心驅動力。

圖2 iPhone手機上的人工智慧相關應用

蘋果Siri、百度度秘、Google Allo、微軟小冰、亞馬遜Alexa等智慧助理和智慧聊天類應用,正試圖顛覆你和手機交流的根本方式,將手機變成聰明的小祕書。新聞頭條等熱門新聞應用程式,依賴人工智慧技術向你推送最適合你的新聞內容,甚至今日已有不少新聞稿件,根本就是由人工智慧程式自動撰寫的。谷歌相簿(Google Photos)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識別圖像中的人、動物、風景、地點等,快速幫助使用者組織和檢索圖像。

美圖秀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對照片進行美化,Prisma和Philm等圖像或影片應用程式,則是基於我們拍的照片或影片完成智慧「藝術創作」。在人工智慧的驅動下,谷歌、百度等搜尋引擎,早已提升到智慧問答、智慧助理、智慧搜尋的新層次。以谷歌翻譯為代表的機器翻譯技術,正在深度學習的幫助下迅速發展。

使用滴滴或優步(Uber)出行時,人工智慧演算法不但會幫助司機選擇路線,規劃車輛的調度方案;在不久的將來,自動駕駛技術還將重新定義智慧出行、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當你使用手機購物時,淘寶、亞馬遜等電子商務網站,現已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推薦最適合你的商品;在你下單之後,先進的倉儲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和物流無人機,正在幫助電子商務企業高效、安全地分撿貨物。

怎麼樣?前述這一切聽起來,在一塊小小的手機螢幕上,人工智慧是不是無處不在?我們來聽聽最厲害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們怎麼說。

我的導師,也是圖靈獎的得主拉吉‧瑞迪(Raj Reddy)表示:「AI在主流社會中的應用有很多。IBM的深藍(Deep Blue)和華生(Watson),應該算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另外,一些知名的AI應用實例,還包括:1)谷歌的翻譯系統,能夠實現任意語言之間的互譯;2)像蘋果Siri、微軟小娜(Cortana)和亞馬遜Alexa這樣能夠進行對話的智慧型個人助理;3)近期一些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進展。」

谷歌最資深的電腦科學家與軟體架構師,也是谷歌大腦開發團隊的領導人物傑夫‧迪恩(Jeff Dean)則說:「很多時候,人工智慧都是隱藏在背後,所以人們並不知道有很多東西已經是機器學習的系統在驅動。其中,包括由語言理解系統所支援的谷歌搜尋、谷歌翻譯、Gmail的快速智慧回覆功能(Smart Reply),還有現在電話上的語音辨識功能,以及像亞馬遜和Netflix上的推薦系統,或是應用在谷歌相簿的圖像理解系統。」

接下來,讓我們簡單分析、點評一下這些活躍在你我身邊,正在改變世界的人工智慧技術。

智慧助理

記得微軟小冰嗎?手機上最喜聞樂見的人工智慧助理之一。與其他人工智慧助理應用相比,小冰的語音辨識能力、語音合成技術,以及基於龐大語料庫的自然語言對話引擎,都有著非常獨到、可圈可點的地方。據說,2016年9月17日是小冰的18歲生日,截至是日,小冰已經跟4,200多萬人進行了200多億次對話,包括文字聊天、語音聊天、電話通話等各種形式。

圖3 微軟小冰為代表的智慧助理類應用

圖3是我和小冰有關美國總統競選的一段對話,有意思嗎?在這樣一段簡單的對話情境裡,小冰試圖表現出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而且在討論嚴肅話題時,口氣上居然有三、四分的調侃和戲謔。

嚴格說來,小冰的智慧程度還遠遠趕不上人類;更多時候,她只是在事先積累的人類對話庫和互聯網資料庫中,查找最有可能匹配的回答。在不少特定情況中,例如上下文脈較為複雜的對話裡,小冰經常答非所問,或者有意無意地顧左右而言他。但很難否認,小冰及類似的智慧助理程式,已經展現出初步與人類溝通的能力。

像小冰這樣的智慧助理應用有很多,舉例來說,蘋果公司早於2011年就發布了iOS語音助理Siri;2012年,谷歌發布的Google Now,將智慧助理的概念帶入Android世界;2014年,亞馬遜發布了基於Alexa平台、可與使用者聊音樂的智慧音箱Echo;隨後,百度在2015年發布了集合個人搜尋助理和智慧聊天功能的度秘;2016年,谷歌發布了智慧聊天程式Google Allo;2017年1月,百度推出基於自然語言對話的作業系統DuerOS,則代表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建立智慧助理開發與應用平台方面的自信。

延伸閱讀:

未來你是跟人工智慧合作還是被取代?三項關鍵能力決定你的未來工作定位
好容易學壞啊!研究指出 AI 人工智慧將會繼承人類的「種族」和「性別」偏見
【成長速度驚人】瞄準企業市場,IBM 一年內讓 Watson 成為各行業必備人工智慧助手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人工智慧來了》,由天下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