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韓國的產業發展常常被拿來做比較,其實不僅是IT產業發展軌跡、就連政治面、教育問題等都有著相似的歷史。而這幾個面向的發展困境,也讓台灣與韓國都走向「高收入陷阱」。
政治:受壓迫的青年
最近,韓國的倒朴行動才剛結束,這場行動以年輕人為主要參加者。以朴槿惠閨蜜案為導火線,南韓年輕人的不滿也在這一次爆發。日經新聞報導,南韓失業率為5%,但15-29歲的青年失業率則達到12.3%。台灣在2014年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也出於年輕人的不滿,台灣的失業率現在是3.85%,20-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則高達12.57%。
經濟:政府主導的獨裁發展
台灣與韓國的科技產業有許多項都互為競爭關係,其實在一開始,也有著相似的發展歷史。在1960到1980年代,都是由政府以國家性政策的方式主導產業發展,隨後因為經濟成長導致成本增加而有停滯。隨著1980到1990年代走向民主體制,經濟重心轉移到當時的新興產業,包括韓國的三星、台灣的Acer及半導體產業。
當時,馬來西亞及巴西的經濟成長也達到一萬美元左右,卻在這個階段因為人力成本升高,輸給了其他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韓國及台灣是少數沒有落入這個「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
教育:過於普及的高等教育
通常在經濟收入越高的國家,人們的教育程度也越高。日本的大學錄取率約為50%,然而在韓國是70%,台灣更高達90%。不過,根據國際貨幣組織的統計,2016年,日本的人均GDP是37300美元,韓國及台灣分別是27630、22040美元。
大學畢業生理所當然地會想尋找薪資與較於程度相符的工作,然而,工作卻供不應求。更糟的是,因為國內的人力成本升高,製造業正在不斷外移,工作數量也流失的更嚴重。
這樣的情況正是由中等收入國家轉型後,所面臨的「高收入陷阱」。
「創新」是唯一解方
面對國內高工資的情況,國家如果想保持增長,其中一個方法是引進外國勞工。不過,數量過多的外國勞工反而讓國內勞工的工作機會受到威脅。不只歐美國家,台灣及韓國其實也漸漸開始對過多的外國勞工感到緊張。
日經新聞的作者就表示,脫離高收入陷阱最好的方法是「創新」。韓國及台灣現在就像日本處於「失落的20年」時期,不是更換政治領袖、運用政策手段就可以保持經濟增長的時代,而是要創造自己的模式,找出創新的出路。
延伸閱讀
台灣如何從低價代工轉型成 IP 大國?《富比世》作者點出連台灣人都不知道的創新優勢
真的有那麼多工作需要大學學歷嗎?沒有,高學歷氾濫只讓生活品質變得更爛
台灣支付起碼慢中國十年?中媒撰文檢討台灣到底這失落的十年在做啥
【台灣看不到中國車尾燈】中媒專文解析:台灣是如何錯失移動互聯網浪潮的?
本文資料來源
日經新聞:South Korea, Taiwan face ‘high-income trap’
(本文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總統府,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