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過去我們曾經提供了「從 SaaS 商業模式角度切入」來看 iCHEF 事件,以及徐重仁在事後公開場合上失言後,「以數據分析失言後的影響」。現在,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觀點,以「創投」的角度來看 iCHEF 事件。主要的重點在於投資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呢?(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蕭瑟寡人
針對 iCHEF 事件,剛看了一些網友在文章(以及相關文章)上的留言,似乎有不少人認為內部鬩牆,錯在創辦人固執己見、無視董事會。
延伸閱讀》【徐重仁誤會了 iCHEF?】從 SaaS 商業模式角度切入,7 點全聯總裁的誤解
當然,這是別人家務事,自己也不好說甚麼。
但是看到這麼多人認為A輪的新創公司竟然連薪資調整、人事都要經過董事會同意,自己很同情台灣創業團隊的面臨的壓力 — 因為這種情況,筆者在美國創業圈根本沒見過。
投資人投資新創在於「人才」
投資人投資新創公司本來就是在投資新創團隊的「人」。
而這些人的優勢是甚麼?絕對不是「制度」或是「永續經營」,而是其「富有創意」、「幹勁強」、「蹲得下去」。創業本來就是在探索未知領域,你投資他們是希望他們自由地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你不是在選上市公司的 CEO。
一家新創公司,商業模式才小有起色,連客戶群、行銷管道、業務通路都尚未穩定之前,董事會已經在哭爸毛利率、員工薪資、節流 …… 請問創業家要怎麼做事?
如果那麼在意公司的基本面,這些投資人應該去投資上市公司才是,跑到年輕的新創公司說三道四,你根本玩錯產業了。
反觀,美國的投資人很了解這點。其實創投投資的公司,不聽投資人話的創辦人或CEO 到處都是。但是在A輪前後,投資人很了解公司仍處於未知領域,都會給創業家自由去解決問題。
他們了解A輪以前的新創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不可能從基本面去評估的。
會在這間段去逼宮的美國投資人,甚至發動倒閣的,聽都沒聽過。用基本面去逼宮,這種事情通常都要等到B輪、C輪以後,公司確認商業模式,進入高速成長期,才會發生。
投資人在A輪前後的角色是「輔導」,不是「主導」啊!
很多人會問:可是投資人錢都投下去了,虧掉了怎麼辦?
拜託,你投資A輪以前公司的錢本來就是在「輔導」公司尋找穩定的商業模式和精進其產品。創業家此時的責任是在開發新商業模式,不是在尋求穩定。本來這事的失敗率就超過 50%,如果公司在這階段已經穩定且損益平衡,哪裡還會給你那麼多股份啊?
這麼說,並不是說創業家沒有錯,但是在台灣似乎太多投資人、創業家和一般網友看待創業的方式對於創業家實在太不友善。
能夠長期應付這種狗屁倒灶文化的創業家,不管公司是否成功,敝人都是五體投地。
本文經合作夥伴 ALPHAcamp 授權轉載,作者:蕭瑟寡人 ,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刊載於其 Facebook,圖片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徐重仁誤會了 iCHEF?】從 SaaS 商業模式角度切入,7 點全聯總裁的誤解
【創新是台灣的出路】柯文哲:創投要成功,要先建立不怕失敗的環境
從數據的角度切入,「全聯小編刪文」與「徐重仁失言」到底對全聯粉絲團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