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睡不著不是你的錯,可能是因為你的基因本身有些變異。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好像滿酷的。(責任編輯:陳君毅)
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發現,晚睡習慣很可能正是由基因突變所引發。
在對夜間精力更為充沛的人群進行調查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不同人群在控制晝夜生物鐘困倦感的「CRY1」基因層面存在差別。那些具有此類基因突變的「夜貓子」擁有較其他人更長的晝夜循環週期,這意味著他們能夠更長時間保持清醒。此項研究結果已經被發佈在《Cell》雜誌之上。
因此,如果你喜歡熬夜並好奇自己為什麼無法像他人那樣按時入睡,那麼恭喜——研究證明這並不是您的錯。正如發作性昏睡症與失眠等由基因突變產生的其它疾病一樣,科學家們認為延遲性睡眠相障礙(簡稱 DSPD),或者稱之為「夜貓子」綜合徵亦屬於其中之一。事實上,此類問題的發生比例相當高,導致 DSPD 的基因突變每 75 個人當中即會有 1人 出現。
通過與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睡眠研究人員進行合作,資深作者兼洛克菲勒大學遺傳學實驗室主任 Michael W. Youn g與論文合著 者Alina Patke 研究員共同對一組參與者進行了觀察。這一輪觀察週期為兩個星期,且在此期間不提供任何顯著的標誌性時間跡象。通過觀察,他們發現大多數人能夠繼續遵循正常的睡眠與進食時間表,但其中一位參與者卻在進食時間上晚於其他人。
「大多數人的褪黑激素水平會在晚上 9 點到 10 點左右開始上升」,Young 表示,「但對於這位 DSPD 患者,該項激素的上升時間點往往出現在凌晨 2 點到 3 點之間」。
通過對這位參與者的 DNA 進行分析,研究人員們在「CRY1」基因中發現了突變狀況,並發現這位患者的全部家族成員皆存在 DSPD 或者持續性睡眠問題。另外,五位家族成員亦與其擁有相同的基因突變。通過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突變是引發晚睡問題的主導因素,這意味著人體內的一份基因複制副本即可導致睡眠障礙」。
本文參考訊息來源:www.entrepreneur.com。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k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研究顯示:“夜貓子”習慣可能屬於一種特殊的基因變異》;圖片來源:elias quezada, CC Licensed 。)
——
延伸閱讀
你是會動腦,還是只會瞎煩惱?善用「思考五步驟」讓你效率暴增
【問卦】在 Google、Facebook、Uber 工作的強者們會睡午覺嗎?
【每天睡 3 小時就夠了】人生總是好累好難?也許是因為你沒掌握睡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