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德國及日本製造的品質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不過你知道這兩個國家也曾是山寨大國嗎?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方法讓自己擺脫山寨臭名,晉身為品質保證的代名詞。(責任編輯:黃筱雯)
作者/微信公眾號:SME(ID:SMELab)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原裝進口已經成為了生活中高品質的代名詞。
從產品做工到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設計,日貨在國內(編按:中國)反日情緒最高漲的那段日子裡依舊堅挺。
近年祖國(編按:中國)遊客赴日瘋狂搶購馬桶蓋、電飯鍋、化妝品、家常用藥,也足以體現國內對日本製造的信任與崇拜。
日本製造從重工、汽車、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幾乎每個領域都有佼佼者。就連人命關天的避孕套領域,國內的高端市場都一直被日本品牌壟斷。
可是誰又知道,在上個世紀中葉,Made in Japan在歐美就是垃圾貨的代名詞。
在電影《回到未來3》中就有對日本製造的調侃。
穿越到1955年的主角和當時的博士正檢修來自未來1985年的超時空汽車。最終發現是一個日本產的電子元件發生了故障,博士釋然:「難怪這線路不行,原來是日本製造。」
可見當年的日本製造跟今天被歐美黑上天的中國製造也沒什麼兩樣。
可是短短二三十年後,日本製造不僅擺脫了山寨垃圾貨的惡名,甚至成為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精品。我們知道,日本結束了最後一個幕府時代,明治維新全面學習歐美的先進技術。日本靠著多年來模仿和繼承的天賦,日漸強大起來。

二十世紀初,歐美乘著工業革命的春風,發明了一批先進的家用電器。
當時,還處於幼年期的東芝想跟上這股現代化的潮流,於是他們遠赴美國考察。
在美國他們見識到了世界巨頭的發達,紛紛感慨,然後就抄回了國。
東芝生產的日本第一款吸塵器和冰箱都是完全照抄美國通用電器的產品,甚至連外觀都一絲不苟地模仿。

最能體現日本強大山寨功力的當屬軍事武器領域,老早就貫徹了師夷長技的精神,只不過制的不是夷,而是華。
在中國各大抗戰神劇中響當當的手槍王八盒子,其原型是南部十四式手槍。南部十四式的設計者參考了世界名槍魯格手槍的結構,無論是在外形還是機械結構上都非常相似。

該槍在美軍中被諷刺地稱作是「東方魯格」,由於仿製不到位,這把半自動手槍因為卡殼結構復雜硬生生變成了一把手動手槍。
就連美國大兵都抱怨此槍設計失敗,連自殺都無法保證成功。

當然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最終沒有給日本帶來勝利,但是日本沒有放棄「山寨」。
二戰失敗後,日本投入了「美國爸爸」的懷抱,自由民主成了社會的主旋律。
於此同時自由抄襲也成了日本企業的主旋律,上至家用電器、汽車摩托,下至各種食品、漫畫全都逃不過他們的魔爪。
現在家喻戶曉的日本糖果品牌不二家,其招牌的卡通形象Peko醬,其實是像素級抄自美國品牌Brids Eye。就連衣服顏色髮帶的樣式都完全沒放過,民族品牌阿迪王和喬丹比起它來都甘拜下風。
眾多山寨品牌中最勵志的可能還是尼康,作為當今相機領域的巨頭,尼康的黑歷史不忍直視。
當年在光學成像領域獨占世界鰲頭的是德國,蔡司、萊卡、祿來等品牌百花齊放。
當時蔡司旗下的相機品牌 Zeiss Ikon AG(蔡司伊康)是最負盛名的。日本將它拿了去,成立了小型相機品牌Nikon,大意為 Nippon Ikon(日本伊康)。

技不如人模仿也可以理解,但在摩托車領域,日本可是有絕對的發言權的。
作為摩托車的發明國,日本居然還要山寨德國的摩托車,可見當時日本崇洋媚外的情緒有多高漲。

可是屢屢被日本山寨的德國其實沒有比日本好多少,也經歷了一段令人尷尬的山寨期。十九世紀的時候,在英國一提起「德國製造」,大多數人都會嗤之以鼻,甚至惡語相向,指責德國的無恥。
在英國工業革命已經興起之時,德國還在為統一大業而煩惱。德國在歐洲就是一個落後農業國的代表,創新能力和生產技術差了英國半個世紀之多。
面對科學技術的巨大衝擊,德國的小作坊式生產模式岌岌可危。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勞動人口數量大,很多工廠拔地而起。可由於缺乏手藝精湛的熟練工人,當時的工廠注定只能生產一些粗制濫造的低端產品。
為了降低研發成本,德國培養了一批所謂「工業間諜」,潛伏在英國的工廠中竊取核心技術。

就連學徒們也會假借旅遊學習之名去往英國帶回當地的產品。全靠這樣,德國才能仿製英國的各種產品,再以低廉的價格打開歐洲的市場。
德國靠著山寨英國的商品漸漸將工業發展了起來,可是卻惡名遠揚。在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上,各國都展出了自家最先進的產品,德國卻只有克努伯大炮尷尬撐台。

德國的猖狂很快就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有教授撰文痛斥德國商品是「垃圾貨」,還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鳴。被德國貨坑了多年的英國商人也借此站出來,在國內的議會上提出並通過了一項法案。
要求國外商品必須標明原產地,尤其是來自德國的那些,必須挽回英國製造業的聲譽。如今代表品質的“Made in Germany”當初其實是為了防範假冒偽劣商品而發明的。
不過,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對德國製造恨之入骨,大清王朝就尤其喜愛便宜的德國貨。
晚晴時期北洋海軍從德國購買軍艦,朝廷採購西門子的電報機、有軌電車等都是貪圖它的便宜。
看來現在中國人對德國貨的喜愛可不僅僅是出於對品質的追求,原來還是有歷史淵源的。

然而德國的製造業並沒有這樣墮落下去,很快就迎來了一次大革命。但動機並不是重整製造業,而是出於德國政府對社會主義的恐懼。
為了預防工人主導的無產階級大革命,他們實施了多項措施,只為改善工人的待遇。
例如在每一個人口過萬的城市建立強制性的技校,讓很多窮苦出身的百姓也能找到一份工人的工作。
在這個前提下,原本被粗制濫造模式摧毀得體無完膚的學徒制度也逐漸恢復。待遇良好的德國工人也有更多精力去提升某一細分領域的工作技能。
德國製造業逐漸崛起,地位有了極大的提升,很多來自德國的標準都已經成為了全世界通行的國際標準。
英國稱霸時期,多數國家使用英制單位,換算困難,還有不少商家強行四捨五入,坑害消費者。
德國率先大規模推廣來自法國的公制單位,最終米、千克、秒成為了絕對的世界標准。

實際上德國放棄粗製濫造的生產模式也是必然的,因為德國缺乏許多的原材料。走低質量高產量的模式比不過美國的流水線生產,只能走技術工人細分市場的線路。
如今德國製造那驚人的品質也不過是因為節約原材料才發展出來的。後來德國專注的機械、電氣、化工等領域自帶高大上的屬性,很快德國製造就已經不再是垃圾貨的代名詞了。
重走德國山寨之路的日本很幸運的也走出了山寨的模式,在相機、電子、汽車等很多行業都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他們曾經的那些無恥的黑歷史也沒有多人記得,稱王稱霸之後讓人津津樂道的就只有那些溢美之詞。
並不是說仿製山寨是合情合理的,但對很多國家而言這又是一條必由之路。
靠山寨發家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也並不意味著就要抬不起頭。
曾經的山寨大國都走向了成功,如今的山寨大國也已經漸漸走出陰霾。
用不了三五十年世界製造業肯定會是另一番景像,到那時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曾經的山寨呢?
(本文經原作者微信公眾號SME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崇拜的日貨德貨,曾經也是垃圾山寨貨的代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延伸閱讀
「山寨魂」永不滅!一個強國知識份子的觀點:人們可以容忍山寨,無法容忍垃圾產品
【日本製造榮光不再】東芝賣身、索尼虧損,日本企業為什麼集體潰敗?
中國製造業大躍進!經過這麼多年,中國人終於有辦法生產一隻原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