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關心這則消息】隨著智慧終端裝置和網路服務普及,雲端產業也成為近年市場熱點。台灣新創團隊便瞄準企業雲端服務的商機,和Google攜手合作打造企業雲端服務。(責任編輯:曾宜婷)
擁有機器學習及大數據技術的台灣新創團隊CloudMile宣布,獲得6000萬新台幣A輪資金,領投者為益群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及香港著名的資產管理公司Substance Capital。未來資金將運用於技術研發、行銷推廣及拓展海外業務,提供更完善及高效能的企業雲端服務。CloudMile也宣布,將與Google結盟,成為亞洲唯一以Google雲端(Google Cloud Platform,GCP)核心技術為基底的策略夥伴。
CloudMile所需的創業資金於公司正式成立前便獲得數個天使投資人與創投肯定,資金在半年內全數到位,也成功拿下與新聞社群媒體及接觸海外知名手機製造大廠的合約,為業界少數案例。A輪募資的領投者Substance Capital投資領域較多為中期新創公司,CloudMile其投資標的中少數的早期公司,Substance Capital表示,期待CloudMile能結合團隊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產業的了解,協助客戶們發揮更多的潛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CloudMile攜手Google, 強化B2B雲端服務
這次CloudMile創辦人暨執行長劉永信第三度創業,他曾於2015年取得全球僅有15家Google Cloud Platform的先期夥伴商資格,更因與Android團隊合作,而獲Android之父Andy Rubin稱讚為「懂軟體和生態系統的人才」。此次與Google再續前緣,做為亞洲唯一GCP合作夥伴, CloudMile將提供企業優質完善的雲端服務、機器學習應用與數據分析。劉永信指出,CloudMile的經營策略是管理服務(managed service),未來則是優化服務(Elastic Service),目標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人工智慧雲端設計商。
CloudMile提供的眾多服務中,值得注意的當屬其獨創的「日誌分析平台」。日誌分析平台能紀錄媒體、電商、遊戲及影音串流等平台及APP的使用者路徑軌跡,全程自動化傳輸、智能處理,透過大數據分析擷取的資料,最後以視覺化的數據圖表呈現結果。日誌分析平台能節省工程師自行開發的時間,並降低維護成本,也不需隨時監測流程,而行銷人員更可透過視覺化數據更準確、快速分析使用者行為,擬定更精準的行銷策略。
研究機構IDC研究顯示,預估2020年公有雲市場規模將擴增至1950億美金,美國顧問公司Gartner也預估未來公有雲市場將由三大場主導,分別為Google GCP、Amazon AWS及Microsoft Azure。劉永信認為,預計到2021年,雲端產業每年將以一倍以上速度成長。「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互聯網不變的定律,為能更快速站穩市場,CloudMile下半年預計增資六百萬美金用以擴展海外市場,預計2018年前設立亞洲的海外據點,第一站將前進香港,下一步則是進軍東南亞。
台灣紫牛創業協會理事長蔣志薇表示,劉永信是台灣少數的連續創業家,且前兩次都有很好的成績,令人欽佩。這次再度創業,除了要直接挑戰國際市場,未來台灣紫牛創業協會還會與CloudMile共同開設雲端及機器學習講座,要將其成功經驗、產業知識與台灣新創分享,與年輕創業者共同搶攻千億美元的雲端商機。
延伸閱讀
台灣 76 歲醫生自學 coding 建立雲端資料庫,讓健康照護走入千家萬戶
在雲端計算領域一路領先的亞馬遜,為何近日老大地位搖搖欲墜?
(本文訊息由CloudMile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