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子的,有一個居住在中國上海的青年「弱肌店長 Jeremy」,拍攝了一支讚揚巍巍大中國上海地區的影片,根據蘋果日報替我們打的逐字稿,內容包含了:
「…… 上海也很方便,網路速度就屌打台灣,生活靠著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因為手機就可以付款,根本不需要現金這種東西,也可以叫車叫外賣 ……」。
(你有想過手機掉了怎麼辦嗎?)
以及切入核心的問題:
「如果你現在問 25 歲的我,現在想要在台灣生活還是大陸生活?我會跟你說,我選擇上海」。
行動支付這方面,台灣真的輸了;但在無現金這方面,台灣還可以啦
許多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工作、旅行的台灣人,回來都無不讚嘆中國行動支付的便利性。正如上述影片中的台灣青年所說的,上至買網購、中至叫計程車、下至路邊攤,支付寶幾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不過台灣真的這麼爛嗎?
專注在行動支付這方面,台灣的確沒有像中國微信、支付寶這樣的巨頭存在。不過談到「免現金」這方面,台灣也有許多非常方便的工具,包含了悠遊卡、一卡通、icash、聯名到我完全不知道可以做啥的信用卡等 ……。
行動支付目前也有 Line Pay、街口支付,最近甫剛開放的 Apple Pay …….。又或者你有空可以好好看全家的門,上面可以用來支付的東西多到我無法從外面看到商店內店員的樣子。
以及還有 NFC、iRichart 手機轉帳等不用讓你拿現金出來的技術存在。
說實在的,在台灣只要有一張綁定悠遊卡的信用卡,去超商、加油、搭捷運公車、到可以刷卡的地方吃飯購物,也都可以完全不用帶現金。你要宅在家裡,綁定信用卡的手機 App 也可以讓你叫食物來吃、叫車出門去吃,也完全不用帶現金啊。
不過,當然到路邊攤或是小店你還是得乖乖掏出現金來,在這點上中國的確是遙遙領先台灣。
行動支付這方面台灣目前正處於一個過渡期(而且在過渡期有點久了),目前蓬勃發展的行動支付尚未有一個「霸主級」的存在。Apple Pay 的導入期望可以為台灣行動支付方面掀起一些波瀾。
親,你該羨慕的是它們的整合性以及看到他們犧牲的自由
其實我也是不難理解該名少年羨慕的心理,不過他好像羨慕錯地方了。
正如前所說,吃飯結帳、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這些事情台灣也都做得到,支付寶與微信的強項在於「整合性」以及完全融入生活的「廣泛性」。
許多基於手機的 App 服務都綁定了支付寶與微信,不只方便,而且快速。建立於此項基礎,帶動了中國許多中小型 App 服務的興起,也帶動了一大波的中國軟體應用創業潮。
相對的,支付寶與微信的地位大到難以動搖,除了擁有大量的個人數據之外,也讓你「非它們不可」。到了中國,要是沒有個微信或支付寶幾乎活不下去。直接一點來說,微信與支付寶的成功,是全世界都完全模仿不來的存在。在台灣,你手機裡就算完全沒有 App 你也可以活得很好,這就是自由。
你願意拿多少自由換來取支付寶或是微信呢?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頁首圖片來源:Scott Lewis,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只靠銀行優惠可以撐多久?「附加價值」才是行動支付普及的關鍵
傾一國之力推動全民開戶:中國行動支付的成功,全世界都模仿不來!
花旗 Fintech 研究報告:中國發展引領全球,行動支付用戶比銀行客戶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