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Lingvist是一款英文學習app,特別的是他們把用來研究「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的人工智慧技術融入了app,讓英文學習可以更貼近用戶實際進度。這篇文章為Lingvist創辦人Mait Müntel的專訪。(責任編輯:黃筱雯)
從學術領域進入新創成為創業家,創辦Lingvist 的Mait Müntel 是粒子物理學博士,在研究工作繁忙的情況下必須要快速學習語言,因而應用所學,開發出結合人工智慧的語言學習服務。

Müntel過去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粒子物理實驗室——CERN,擔任物理學家。他應用的技術,即為CERN於2012年成功發現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之後,企圖讓電腦透過機器學習,海量數據處理以發現新粒子的方式進行研究,開發出的 ROOT(https://root.cern.ch/)。
Müntel運用了這項技術中處理器的調適性演算法(Adaptive Algorithm)發展出具有高度調適性演算能力,記憶曲線分析、語言使用數據的人工智慧語言學習服務——Lingvist,協助人類在學也無崖的探索路途上,能夠把握最有限的資源——時間。
本文由特派記者李彥儀,訪問Lingvist創辦人Mait Müntel博士,Lingvist 營運長 Ott Jalakas,與來自愛沙尼亞,全球新創能量僅次於矽谷,由40多位專精於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語言學與語言、以及營運行銷專業人員所組成的團隊Lingvist,討論AI 語言學習服務的概念與發展。
Q:就你目前的觀察,2017 年edtech 的趨勢潮流是什麼?
Mait:過去的創新發生在把書本帶到網路上,大多數的學習應用程式將書本上的知識數位化,作為傳播方式的革新,圖片可以被移動,並且能夠數位分享內容。這是十年前的創新,當時將實體知識傳播數位化作為根基技術的公司已經都紛紛成熟,但是此技術並沒有辦法提供調適性(Adaptive)。
而現下的趨勢是,隨著科技越發重要,調適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也更加重要,而Lingvist 是在這趨勢上耕耘的公司之一,並且專注於發展學習速度的公司,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會跟隨著我們的腳步,試圖開發更具適應性技術應用,推進學習速度,作為握有此先進技術的團隊,我們是確實地領先後進。
在我看來,70、80年代科技進展中,人類可以在電腦螢幕上觀看影像、圖片,因此,螢幕,是非常重要的。90年代,網路成為電腦最重要的發展,開啟了全新的世代。而現在,最重要的是電腦的處理器,具有數據分析能力的處理器,將不只對語言學習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而是全領域的革新。
Q: 請你談談作為Lingvist關鍵技術的調適性演算法(Adaptive Algorithm),以及以調適性學習作為重要概念的人工智慧。
Mait:其實,語言學習,是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調適性功能中,最簡易的應用,因此我們能夠很順利地運用調適性(Adaptivity)的功能在語言學習上。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對一個由50,000多字組成的語言進行分析,透過人工智慧分析此語言,我們可以分出許多小型測驗與練習,達成因材施教。我們為語言學習創造了這項技術,未來,難度再多一點,我們也有機會能夠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其他比較困難的學習領域上,像是歷史,或數學等其他科目。
藉由人工智慧的協助,讓完整的調適性軟體可行,你已經不是讀到書的下一章節,而是根據每個字的調適,根據每個錯誤從中學習。而每個不同的軟體使用者,會在軟體中看到不同的字,不同組合的字句與例子,這是在傳統以章節式的學習法,是完全不同的,電腦可以協助的學習要來得更多。
在語言學習上感到挫折,往往是在發現自己學習進度沒有進展,並且往往與他人相較的情況下,學生開始產生自我懷疑,進而感到挫折,對學習產生了厭煩感。這也是調適性科技能夠發揮極大幫助的地方,你不用再跟其他同學比較,電腦能夠知道學生真正的進度與適合的教材,但是在一般教育課程的情況下,老師無法知道個人真正的進度。
Q:人工智慧會如何影響教育科技?
Mait:最主要的影響是,當學習的工具更加個人化時,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興趣與學習速度。因為,當你在花時間學習重要的知識時,如果電腦能夠將你的個性、你的學習方法、你的記憶模式與遺忘曲線皆納入考量,這將能夠促進學習的速度。
Ott(Lingvist 營運長):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規模的擴大程度。藉由行動裝置與網路的普及,以及更加親民的價格,過去必須要買書,或是藉由書本學習語言等種種要求,因為教育技術所帶來的規模擴張,大幅度地增加了語言學習的規模與推廣程度,增加每個人學習語言的機會。也因為大眾語言學習機會的增加,以及在不犧牲學習成果的情況下,有效的節省時間,得以為大眾提供整體更好的學習環境,讓人類社會更進一步的發展。
Q:您是如何從理論物理學家跨界轉成創業家?你覺得學術研究與創業的相似不同之處在哪?
你有去過一個健行旅行嗎?這就很像是你原本住在一間很棒的房子,舒服的客廳,有暖爐,完整的廚房,跟很好睡的床。但是有一天你決定要去一趟幾個月的健行之旅,你背很重的行李在身上,沿路上跋山涉水,狂風暴雨,充滿不確定性,但是你還是出發了,因為你將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Q:另外我也想要請問Skype 的營運長Sam(蔡文雄),台灣的學生大多數都在語言學習上的動機來自於課業上的要求,你認為Lingvist 這樣的語言學習,是否能夠為台灣人學習語言的方式帶來變革呢?
Sam: 我認為Lingvist 是個很強大的語言學習工具,但我並不否定台灣過往的學習語言的方式,台灣學習語言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價值所在。我們也在如此學習方式下學得使用第二語言的能力。
因此我必須要強調,Lingvist的科技,並不是要取代現有語言學習方式,而是一種協助老師發展教育方法的工具。讓我們從傳統教科書,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規範式的學習方法,轉變到更加個人化,因材施教,並且透過科技的協助,有辦法分析學生的程度,並且以個人化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與複習。
Ott:我也想要補充一點,我們的技術並不是要去取代老師,或是教育者。而是去幫助老師更精確的了解,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加強的部分是哪些,透過不斷的學習、複習、測驗,來判讀(identity)出弱點,爾後在教學上輔助教育者與學生,針對需要加強的部分補充。
並且透過這樣的不斷回應的科技,你會按照個人的進度,循序漸進的學習。舉例來說,可能兩位學生今天有不同的語言學習能力,我必須要花140個小時才能夠學會某種語言,同樣的語言,你只要花84個小時就能夠學會,但重要的是我們都學會了,這並不代表誰學的比較快或慢,而是每個人學習語言的時間本來就不一樣,但藉由新的學習方法,我們能夠更有效率,並且更目標性的學習到我們的常用語言。
延伸閱讀
【哈佛最狂程式課 CS 50】徹底改造傳統程式教學法,台灣資工系同學表示羨慕
Minerva — 一所顛覆高等教育的新型態大學
即使線上教育取代課本,教室裡面老師的那個位子也不會就此空下來的
(本文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LINGVIST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