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最近越來越常應用在日常生活上,例如指紋解鎖或虹膜識別等等。最近,在中國卻出現了一項有點奇葩的應用法,來看看這項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高科技供紙機」怎麼用吧!(責任編輯:黃筱雯)
你只聽過人臉識別技術被運用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上吧?
而如今,在我大天朝,人臉識別技術居然出現在公共廁所!沒錯,就是那些門鎖經常壞,沖便把手不靈便的公共廁所……
據BBC報導,自2007年北京天壇公園提供免費廁紙開始,就陸續出現廁紙被大卷帶走的情況。天壇公園的保潔人員稱,「北門的廁所基本每隔20分鐘,就要重新續紙……」
有時候,工作人員剛剛將廁紙擺到架上,一分鐘內便沒了蹤影,讓其他內急如廁的人無紙可用欲哭無淚。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簡直發生在北京遍地的公共廁所裡……為了引導市民文明如廁,各地管理人員已經嘗試了貼公告、廣播呼籲遊客節約用紙;甚至設專人勸阻遊客避免浪費、安排志願者發放宣傳折頁,或者使用可控制抽紙機等方法來「感化」偷紙賊。
本月,北京天壇公園終於搬出了「終極神器」——「人臉識別廁紙機」,決定通過高科技手段控制廁紙使用量。

這台「人臉識別廁紙機」的操作方式很簡單:
- 使用者需摘下墨鏡和帽子,站在特定識別區前通過螢幕識別人臉。
- 識別成功三秒後,機器便會自動出紙。根據普通人如廁用紙標准,設定紙長約60釐米,並由單層紙改為雙層紙。
- 使用時,人的面部形像會被攝像頭記住,同一個人每隔九分鐘只能取一次紙,每台人臉識別廁紙機都可調整取紙時間。

這個設定似乎還有些靠譜,不知道使用感如何。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個「廁紙賊殺手」一經推出,迅速火遍了全球。除了BBC外,紐約時報、CNN、《衛報》等國外主流媒體也爭相報道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引發了外國網友的熱烈討論(上圖)。
譬如有網友回覆:「廁紙來不易(60釐米),擦拭需珍惜……」
還有人則提出質疑:「這點紙不夠啊,為了多扯點,我得站在機器面前半個小時!」
即便受到不少調侃,在效果看來,這台機器已順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機器開放使用後,天壇公園的日均用紙量下降了20%。
對於這台天壇公園這台超前的「人臉識別廁紙機」,其實最讓我們好奇的是這兩個問題:
- 人臉識別所屬的生物特徵識別(Biometric Authentication)是什麼?
- 生物特徵識別究竟被運用到了哪些方面?
你身體的哪些部分能證明「你是你」?
生物識別技術(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人體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認證的一種技術。
準確地說,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就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
目前,生物識別的熱點技術包括: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皮膚晶片、步態識別、虹膜識別、靜脈識別、視網膜識別、手掌幾何學識別、DNA識別、聲音和簽字識別、親子鑒定。

事實上,人類利用生物特徵識別的歷史可追溯到古代埃及。當時,人們通過測量人體各部位的尺寸來進行身份鑒別。
現代生物識別技術始於70年代中期,由於早期的識別設備比較昂貴,因而僅限於安全級別要求較高的原子能實驗、生產基地、犯罪鑑別等。
而今,由於微處理器及各種電子元器件成本不斷下降,精度逐漸提高,生物識別系統逐漸應用於商業上的授權控制等領域。
蘋果:生物特徵識別在商業領域的「弄潮兒」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最廣為人知的商業應用案例,當數蘋果的指紋觸控傳感器。

從iPhone5開始,指紋識別在智慧手機解鎖上掀起了一股風潮。在指紋識別的幫助下,用戶無需生硬的記住密碼、驗證手勢,這樣相對便捷又安全的檢驗技術,得到了產品和用戶雙方的極大推崇。
當然,蘋果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上的征途未曾止步於此。
今年年初有消息傳出,蘋果又斬獲一項人臉識別專利——「使用面部識別,鎖定和解鎖設備」。

這項專利能夠識別前置攝像頭拍攝到的人臉是否屬於機主,並根據判定結果來決定是否鎖定或解鎖設備。為了達到此效果,蘋果與行業領先的光學產品製造商Lumentum合作,共同開發了可被用於臉部識別、為鏡頭提供高分辨率圖像的3D技術。
除此之外,蘋果還將眼光放在了靜脈識別技術上。據Apple Insider報道,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於2月宣布了蘋果靜脈識別專利的專利名「基於體積描記術的用戶身份識別系統」,這項專利能利用脈搏血氧計識別出使用者的生物特徵。
「最熟悉的陌生人」:影視劇中的常客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聽著高深,但事實上,它在電視、電影作品中時有暢想、常有運用。
英國Channel 4與美國NetFlix合作出品的爆火電視劇《黑鏡(Black Mirror)》的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Nosedive)》和第六集《為國所恨(Hated in the Nation)》,便對人臉識別在未來的應用做出了大膽猜想:人們不僅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迅速認出眼前人並給他打分,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人造蜜蜂還能監視群眾,並且定向殺人。

電影《碟中諜5(Mission: Impossible)》更是準確運用到了生物特征識別中的四種識別技術——步態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和語音識別。
舉虹膜識別來說,每個人的紅膜結構都是獨一無二、不具遺傳性的,並且自童年以後,便基本不再變化。這也使虹膜被公認為「精度最高」的生物特徵。

虹膜識別也是「碟中諜」系列中曝光率最高的生物識別技術,男主角伊森·亨特曾多次用虹膜解鎖U盤中的絕密任務。
技術高地,不搶你就OUT了
正如前文所說,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給產品及用戶兩方均帶來益處: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安全性,也改善了用戶的使用感。
這樣有益無害的高科技也使許多科技、商業巨頭紛紛拋出橄欖枝,爭相占領這片未來極有可能大肆發展的「人工智慧高地」。只是人臉識別技術,就已贏得諸多青睞:
- 早在 2009 年,李嘉誠便投資了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公司Affectiva。這家公司專營基於雲端的面部識別和情緒識別解析服務。
- 2010 年至2012年間,Facebook 也開始了其在生物特徵識別領域的布局,以 6,000 萬美金的價格收購了著名面部識別公司 Face.com。該公司宣稱其面部識別技術已基本接近人類水平。
- 作為人工智慧領域的佼佼者,Google不僅擁有百戰百勝的「阿法狗」(AlphaGo),還花重金收購了Picassa、Pittoatt 和 Viewdle 等多家人臉識別公司。
放眼中國,互聯網巨頭BAT也沒閑著:

- 百度在史丹佛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吳恩達的帶領下,推出Baidu Brain計劃,將「面部識別」作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似的重點研究項目。
- 阿里巴巴針對「安全支付」,同新型視覺服務平台「Face++」合作,致力於人臉支付。
- 騰訊旗下的「優圖」也專注人工智慧,在人臉檢測、五官定位、人臉識別、圖像理解等領域都積累了完整解決方案和領先的技術水平
……深耕這個行業的大公司及創業公司例子太多,根本舉不完。
不過,如果單純跟大眾聊Google或百度的識別技術,肯定未必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起到普及和推廣的作用;但來上一個廁所刷臉神器,或許將使這項技術立即獲得廣泛的認知。
走,一起去廁所刷臉去!
延伸閱讀
【iPhone8 七大新基因】可以折、有 AI、有 VR 還會認人臉,根本不只是手機
駭客盜不了、有點恐怖,但超實用的加密術:頭骨就是你的專屬密碼
【比個 YA 也會泄露個資?!】日本研究:從照片就能盜取指紋,以後水水們拍照要更小心噢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想偷廁紙?先刷臉才能扯60釐米! 這才是震驚外媒的大天朝“黑科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