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I 第一人吳恩達跟百度分手,是因為百度已經不需要他了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吳恩達的離開,對以AI為主要進攻方向的百度,勢必會出現一些影響。但因為百度的架構,或者我們可以視為事前準備,所以問題變得沒那麼大。

創業者都應該要想,雖然創業初期每個人才都會為組織創造極大貢獻,但萬一哪一天大家都要分道揚鑣了,公司是否會受影響?如果會,那也應該要開始思考怎麼建立不是靠「人」,而是靠「制度」的公司了。(責任編輯:林子鈞)

昨晚看了一場TED演講,演講人是在科技圈久負盛名的凱文凱利,主題是人工智慧。整個演講,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內容不是人工智慧本身,而是一個觀點:

技術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被預見的,就像重力一樣,一滴雨點流入山谷的實際路徑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具體走向,但大方向是很顯然的:往下流。因此,電話是必然的,但 iPhone 不是;網際網路是必然的,但Twitter不是;而在未來二十年中,人工智慧也會是一種必然。

吳恩達的離開確實是百度的損失

必須要承認,吳恩達的離開對於百度而言確實是一大損失。

吳恩達是大約三年前加入百度擔任首席科學家,之前其已頭頂大量光環,尤其是Google大腦聯合開創人的身份以及所領導的著名的「機器識別貓」實驗,讓他在科技圈名聲大噪。

在百度的三年時間裡,吳恩達再次證明了自己。正如其所發佈的公開信所言,在他加入百度之後的三年,百度人工智慧團隊增長到近1300人,形成中國首屈一指的AI研發隊伍和體系,吳恩達作為AI界的旗幟人物對於頂尖人才有很強的號召力,Adam Coates、景鯤、李平、徐偉、以及朱凱華等AI大牛被吸引到百度。同時,百度在深度學習、NLP、語音、自動駕駛技術等AI核心技術領域也取得多個里程碑進展,這些技術被應用到百度業務尤其是內容分發、自動駕駛以及移動搜索上。百度還推出了包括小度機器人、度秘等在內的AI應用,從研發體系到底層技術再到業務應用,過去三年是百度AI戰略從雛形到成型的三年,吳恩達功不可沒。

正是因為此,吳恩達的離開對於百度而言,堪稱一大損失。

如果吳恩達不離開百度,必然還有更多貢獻,並且與普通人才不同,隨著AI的爆發,門檻頗高的AI領域技術人才本來就稀缺,更何況吳恩達這樣的全球頂尖人才,真的是鳳毛麟角,說其價值等身黃金也不誇張。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人能保證終身為一家公司效力,聯合創始人離開公司比比皆是,更何況是吳恩達這樣的頂級科學家——他有太多選擇,科學家AI創業方興未艾,被百度對手機科技公司獵取也有可能。

然而百度AI會按照既定路線走下去

吳恩達在百度的三年,百度人工智慧技術上,形成了超過1000人的研發隊伍和人才梯隊、以及研發體系,自然語言處理、語音、知識圖譜等技術都取得對應進展,可以說吳恩達幫助百度打造了一個AI機器,但是現在這個機器正在高速運轉,造機器的人離開不會出大的問題。

吳恩達在公開信中透露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百度則在隨後宣佈,整合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資料)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同時晉升其為Estaff成員,轉向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彙報。

在中美科技巨頭都在投資AI為主的新技術時,百度的AI戰略不會因為誰的離開而改變(除非李彥宏離開百度,但這顯然不容假設),百度AI業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劉江峰率領華為榮耀拿下互聯網手機戰役的勝利之後離開,趙明接手榮耀業務雖然磕磕碰碰,但還算是進展順利,類似案例還有很多。

吳恩達離開,再加上剛剛又進行了架構上的大調整,百度AI尤其是研發線條,短時間內可能會遇到一些不適應,需要一些磨合。吳恩達這面旗幟離去之後,百度在矽谷的人才號召力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對於百度來說值得慶倖的是,不會面臨AI人才的青黃不接。

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負責人王海峰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級人才,他是國際學術組織ACL(Association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歷史上唯一出任過主席(President)的華人,同時也是截至目前最年輕的ACL會士(Fellow)。空降百度擔任COO的陸奇,同樣是人工智慧領域的神人,工程師出身的李彥宏直言其對人工智慧的理解不及陸奇十分之一。當百度已經構建起超過1000人的AI研發團隊,並且具有包括多位頂級AI領頭者在內的人才梯隊時,任何一個人的離開都不會影響這部機器的運轉,但運轉方式可能會發生一定變化。

陸奇率領下的百度AI會加速應用化

對於百度來說,吳恩達的離開反而可能是其AI戰略的一個全新開始。

與吳恩達不同,陸奇不是純科學家型人才,而是兼具商業能力和領導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擔任過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意味著他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微軟CEO斯蒂芬·鮑爾默評價他是「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于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這正是百度眼下推進AI戰略的急需的能力,陸奇將會推進百度AI從研發轉向應用——這並不適合學術型的吳恩達

李彥宏在年初內部信說:

「人工智慧就是整個公司的一個技術的基礎,該沉澱的資料都要沉澱,該整合的技術都應該整合在一處,該開放的要向所有的業務部門去開放。這是一盤棋。」

現在百度對於人工智慧的佈局考量已不再只是研發技術讓語音辨識更准、讓機器學習更快,而是與百度的大資料優勢以及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優勢結合,進行技術的整合、開放和應用,反哺業務。

對於百度而言,AI已上升到公司戰略並且有All in的姿態,說李彥宏豪賭AI都不誇張。百度則是最早佈局AI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同時也是投入力度最大、已有成果最多的玩家,牽頭組建國家深度學習實驗室證明了其在AI上的技術實力。

不只是百度,阿里巴巴本月啟動NASA計畫為20年後需要用到的核心科技佈局,其中主要技術就是AI;馬化騰在兩會期間表示人口、流量和內容紅利之後技術紅利將更重要,騰訊已在積極參加AI圍棋比賽。因此所有科技巨頭都在日益重視AI時,佔先天優勢的百度不可能因為一個人離職而改變戰略,百度已經不止一次強調將繼續加大對AI的投入,尤其是進入2017年百度更有舉公司之力押注AI的意思。吳恩達離開了,百度AI的路還會繼續走下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