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榮光不再】東芝賣身、索尼虧損,日本企業為什麼集體潰敗?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近年來,日本的百年企業陸續傳出經營危機。除了剛由郭台銘收購的夏普之外,東芝也瀕臨破產危機。為什麼近年來日本企業經營不善的新聞不斷?這篇文章就從日本經濟情況的過去與未來做了一次深入解析。(責任編輯:黃筱雯)

作者/世界華人周刊,作者:楚不易

近日,富士康宣布,將聯手台積電,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

東芝並非第一個「賣身續命」的日企。近年來,三洋、夏普、索尼、三菱、鈴木等日本知名企業,紛紛陷入賣身、虧損、造假的泥潭。

與之對應的,日本「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從1996年的99家,銳減至2016年的52家!

短短20年,日本企業經歷了什麼,為何呈現集體潰敗的趨勢?中國的機會來了嗎?

日本企業之潰敗,始於家電行業

2009年,先鋒電子陷入經營困難,將“Pioneer”的品牌使用權出售給蘇寧電器。

2016年,陷入巨額的夏普,賣身富士康。

富士康38億美元收購夏普

索尼也好不到哪去,2008-2015年的8個財年裡,累計虧損1.15兆日元(695億人民幣)。

最慘的,莫過於三洋。先變賣部分業務,又整體賣給松下,最後又被松下賣給了海爾和投資基金。

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產業,也不容樂觀。

2016年4月20日,日本第五大汽車製造商三菱汽車,承認油耗造假。不到一個月內,日本第二大輕型汽車生產商鈴木汽車也承認燃效數據造假。

三菱汽車公司道歉

就連稱霸全球的豐田,蟬聯4年冠軍後,在2016年被大眾超越,讓出了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

在建築領域,日本建築巨頭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東亞建設工業公司,先後被曝偷工減料。

在食品領域,北海道某烤肉連鎖店以次充好。

在化工領域,日本肥料公司太平物產被曝有機肥造假,歷史長達10年。

太平物產公司道歉

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亦見端倪

1996年,日本上榜企業多達99家,與美國並駕齊驅;2006年,減少至70家;2016年,僅剩52家,比20年前,銳減了近一半。

在這份「成績單」上,松下、東芝、索尼等日本企業,從「學霸」變成了「學渣」。

除了豐田排名保持不變、本田提升2名,其他日本企業排名持續下降。賣身的東芝,下滑了125個名次;虧損的索尼,下滑了76個名次;造假的三菱汽車和被賣來賣去的三洋,直接跌出了500強榜單。

一旦停留在舊有的經營思維中,跟不上發展趨勢,企業將會隨時被市場淘汰!
面對挑戰,你的企業需要哪些數位發展 know how?立即參與調查,鞏固企業競爭力!>>https://goo.gl/cOl4Y2

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讓人跌破眼鏡

要知道,先鋒、三洋、東芝、夏普、索尼,都是「日本製造」的典範,全球知名的品牌,曾經的技術領先者。

別看三洋被賣來賣去,在技術領域卻頗有建樹,先後推出世界第一台背光補償CCD攝像機、第一台晝/夜CCD攝影機、第一台數位錄影攝影機……

世界第一台晝/夜CCD攝像機

夏普的江湖地位就更高了,被譽為「液晶之父」,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液晶的普及。2000年,推出世界第一台液晶電視,轟動世界。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電視

最牛的還是,索尼大法。

在蘋果推出iPod之前,索尼,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酷的電子產品製造商,先後推出世界第一台半導體收音機、第一台半導體電視、第一台家用錄影機……

1979年,索尼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個人便攜式磁帶放音機。Walkman系列累計售出4億台,成為隨身聽的代名詞,被收入《牛津大辭典》。

第一代Walkman便攜磁帶機

1994年,索尼又推出了第一台遊戲機PlayStation,開啟了遊戲機的新紀元。PS遊戲機累計銷量3.8億台,遊戲銷量37億套。

第一代PS遊戲機

1989年,索尼以60億美元天價買下好萊塢哥倫比亞製片公司,創下了當時日本最大的一宗海外並購案,成為「日本製造」鼎盛之極的標誌性事件。

日本企業為何節節敗退?

從巔峰時期的八九十年代,到今天不過短短20年,日本企業為何節節敗退?

➤ 國內市場:失去的20年

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

1991年-2015年日本GDP(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人口總量下滑、人口老齡化等結構性問題長期困擾日本,日本經濟進入了「市場需求不足—創新弱化—市場需求不足」的惡性循環。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今天,廣闊的國內市場,是跨國企業發展的穩定器。覆巢之下無完卵,日本經濟深陷困境中不能自拔,日本企業也難逃衰退的命運。

➤ 創新困境:脫離市場的匠人精神

日企從不缺乏創新精神,缺乏的是主動尋求新領域的突破性思維,對行業方向的前瞻性把握。

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繼承傳統將產品的每一處細節都做到極致,善於將A做成A+、A++,甚至A+++,但市場瞬息萬變,需要的可能是B。

以索尼的walkman為例,從磁帶機、CD到MD,不斷迭代更新,始終走在行業前列。沉溺於技術升級的索尼,卻錯失了數位音樂時代的新浪潮,忽視了用戶對音樂播放器儲存大、操作簡易、外觀精致等方面的潛在需求。

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

直到2004年,蘋果的iPod的已經占據半壁江山,索尼才匆匆忙忙推出了第一款可以播放MP3格式的walkman,但為時已晚。

➤ 監管失靈:困境之下的造假

日本企業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領導權威,內部監管失靈,容易出現「一言堂」的情況。當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企業發展陷入困境,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潤,開始以次充好,欺瞞顧客,甚至通過財務造假掩蓋虧損。

近年來,東芝一直深陷財務造假醜聞。2008年至2014年,虛報利潤1518億日元(約91億人民幣);2016年,又被爆出虛報銷售收入5.2億日元(約3132萬人民幣)。有專家指出,東芝監事會已被「內部化」,很難發揮審計監察職能,權力的過於集中容易形成個人對企業的操控。

東芝3代社長、8名董事因財務造假醜聞集體辭職

類似的企業還有,日本醫用設備及數位相機製造商奧林巴斯,承認此前20年間以做假賬的方式掩蓋投資虧損,總額高達13億美元。

日本最大的安全氣囊生產商高田,因安全數據造假,導致在美國市場召回近7000萬個問題安全氣囊,構成美國歷史上召回規模最大、最複雜的汽車安全召回事件。

日本企業集體潰敗,不等於日本製造日薄西山

世界知名諮詢公司德勤發布的《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中,2016年中國排名第一,日本排名一波三折,從第六跌到第十,又上升至第四。

2010-2020年,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國家排名變化(來源:界面新聞)

日本排名的下滑與回升,反映了日本製造轉型的陣痛,以及重新調整策略的成效——

日本企業正逐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

以iPhone6為例,日經技術在線工程師拆解結果顯示,配備的1300個電子部件,700個是日本製造的。

以波音787為例,35%的部件由日本企業製造,35%由波音製造,其餘部件由其他國家提供,難怪波音787被稱為「準日本產」機型。

  • 全球90%的數碼相機市場份額被日本占領
  • 全球80%的核壓力容器鋼鐵鑄鍛件由日本製造
  • 全球66%的半導體原材料由日本供應
  • 全球50%的變速箱由日本愛信提供
  • 全球45%的拉鏈由日本吉田工業生產
  • 全球37%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在日本

小到手機,大到飛機,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無處不在,這就是日本製造的底氣。

德勤發布的榜單中,中國製造業排名第一,中國已經超越日本了嗎?

事實上,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工和材料成本方面的優勢。在人才、創新政策、基礎設施等方面,中國與日本,差距仍然很大。

《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重點國家關鍵競爭力驅動因素得分(來源:界面新聞)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企業的集體潰敗,標誌著高高在上的「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這是中國製造的機會,也是中國的機會。

2015年春節,大量中國赴日游客,瘋搶日本馬桶蓋,導致日本最大的電器街秋葉原斷貨。吹風機、電飯煲、陶瓷菜刀、保溫杯、電動牙刷一直都是中國赴日遊客搶購的產品。

超越日本,先從一個水杯、一把牙刷開始吧。

哈佛商業評論:「所有企業未來都必須變身為科技業者,才能在新的競爭生態下存活。」
面對挑戰,你的企業缺少哪些數位發展 know how? 立即參與調查,掌握轉型商戰策略!>>https://goo.gl/cOl4Y2

延伸閱讀

又一家傳奇倒下:東芝曾是家電製造先鋒,現在卻只能變賣家當求生
KPI 逼死員工!日本東芝子公司財務爆作假,扭曲企業文化害慘人
【夏普崩壞史】投資失敗引發權力鬥爭不斷,夏普王朝就是這樣走向滅亡的

(本文經原作者世界華人周刊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東芝賣身、索尼虧損、三菱造假,日本企業為什麼集體潰敗?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