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計算領域一路領先的亞馬遜,為何近日老大地位搖搖欲墜?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從Google前陣子雲端計算大會中的種種宣佈,以及OpenAI宣佈與Azure的合作,都可以看出雲端計算領域已經成為科技大廠們眼中的當紅炸子雞。其中,亞馬遜AWS在雲計算領域一路保持領先,最近卻被指出老大地位不保。本文從四個角度分析亞馬遜地位不保的原因。(責任編輯:曾宜婷)

不論是近日的Google Cloud Next’ 17雲端計算大會,還是去年OpenAI宣佈與Azure合作,雷鋒網都感覺到了巨頭對雲端計算的決心與投入。而在今天,吳恩達推薦了一篇 ArchiTECHt 創始人Derrick Harris的博文,他認為這是一篇「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及Google三家雲端服務爭奪戰的優秀總結」。

目前AWS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但為何作者Harris會認為亞馬遜的統治地位即將不保?並不是因為上個月月底的大規模宕機問題,作者從四個角度分析了其中緣由,雷鋒網編輯如下。

一、雲端服務仍在雛形階段

儘管我們看到無數大公司應用雲端服務的成功案例,但實際上這一行業依然處於雛形階段。根據McKinsey的一項調查,一半的公司只有不到5%的x86業務是在雲端環境上展開(包括私有雲與通用雲端服務),而整體的企業雲端服務採用率為19%。

而隨著各家的CIO開始擁抱雲端服務業務,將原有系統移植到雲端成為了時代趨勢——與直接在AWS搭建系統的開發者們不同的是,大公司決策者也會傾向於微軟的Azure。而對於並不便宜的AWS,Google雲平臺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而且,幾乎所有的CIO或IT從業者都知曉微軟,採用它的服務,甚至與它有接觸與合作。高盛最近發佈了2017年全球公司IT支出調查,其中有四個具有預見性的想法值得借鑒:

  • 公司在公共雲上的支出將成為企業預算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微軟至少在三年內都會是最具有戰略高地的服務供應商;
  • 亞馬遜雖然目前排名第六,但可能在三年內成為第二大服務供應商。
  • Google目前還在十名開外,但在三年後會成為第四大服務供應商,緊跟甲骨文(第三名)之後。

二、容器集群管理的均衡作用

像Docker這樣的容器框架及Kubernetes(Google開源的Docker容器集群管理系統)正在變得流行起來,而背後的原因並不只是微服務受人喜愛。除此之外,我認為CIO與工程師們也將容器當成它們混合/多元雲戰略的一部分。

其中原因在於,Docker、Kubernetes與DC/OS為代表的容器空間核心技術及輔助性技術的強大生態具有以下兩大優勢:

  1. 豐富的開源資源
  2. 為用戶提供虛擬機器層面的抽象層

而這帶來的優勢在於,封裝的工具能夠在任意地方部署,而所有雲上都能進行幾乎相同的管理(特別是涉及UX時)。

如果用戶在抽象層上構建應用,雲端服務提供者所提供服務的廣度,相對于性能、成本、安全及其它低層次而言,可能優先順序並不高。整個應用套件是開源且便攜的,理論上它甚至是混合的,因此,遷移內容或多元混合利用雲也成為了可能。

此外,Kubernete也非常受歡迎,Google與微軟都有相應服務支援,然而AWS並沒有。

三、AI與大數據的地位彰顯

儘管AWS在雲端計算領域佔有絕對地位,但在大資料及AI領域,它還只是初出茅廬。與之相比,微軟與Google已經在這兩個領域擁有多年的研發與部署。包括Azure與GCP在內的服務也值得AWS不應掉以輕心。

Google在開源服務上享有良好的聲譽,特別是像TensorFlow與Apache Beam這樣的項目,更讓Google在AI與大資料領域積累了人氣與技術沉澱。相比而言,亞馬遜憑藉Echo/Alexa構建AI平臺,通過API與相關承諾積攢人氣。

當然,對於在雲架構上運行協力廠商資料或AI軟體的企業而言,這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於他們而言,成本、運行、支持、安全甚至是管道合作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Cloudera的Mike Olson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企業在Azure或Amazon上運行工作,也就獲得了更高層面的產品重合,但這與我們和供應商的關係好壞並沒有關係。我們依然會在平臺上進行存儲、計算及服務,並為每個人帶來收益。」

四、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

Snap前段時間宣佈了與Google Cloud(20億美元)及AWS的合作(10億美元),如此大的一筆交易也揭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誰能贏得初創公司的市場份額,誰就能在這場爭奪戰中佔據主導地位。

初創公司具有如下特點:

  1. 它們對運行自己的資料中心不感興趣
  2. 它們沒有與AWS相關聯的技術負擔

不論是下一個Netflix、Facebook、Twiiter還是下一個Snap,創業公司都將來到一個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的新世界。AWS在過去十年裡幫助初創公司的構建做了不少工作,但好景不常在。有不少新型的創業公司將要將系統搭建在雲端,而這個看似瘋狂的想法在今天看來順利成章,而且,它們會發現Google 的雲端服務可能會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

但誠然,不論你從哪個角度考量,AWS都會是未來幾年內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除非微軟與Google的戰略發生重大變化,否則我們不會看到像這樣的標題:「Gartner報告:亞馬遜的雲端服務是它後面的14個競爭對手份額總和的10倍。」因為在領跑十年後,亞馬遜第一次迎來了真正的競爭。

延伸閱讀

Google 雲計算大會來了:初期免費開放新機器學習平台、語音識別 API
【Amazon 要比 Google 猛了嗎】好久不見了亞馬遜!AWS 追加三項人工智慧工具
AWS 新年媒體聚會:AWS 亞洲成長速度遠高於美國,但設立台灣資料中心還要等排隊

(本文經合作夥伴雷鋒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吳恩達推薦博文:四大原因揭密,為何AWS在雲領域的統治地位即將不保?〉。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