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馬雲去年提出了「五新」概念,這五新中,他特別指出零售業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不想錯失新零售潮流的人,就來看看這篇阿里研究院的「新零售」重磅報告吧。(責任編輯:黃筱雯)
作者/物流指聞
馬雲去年提出的「五新」戰略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作為「五新」中最具代表性的「新零售」,更是引發了諸多討論,那麼新零售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核心特徵?整個行業應該如何適應新零售的趨勢?
2017年3月9日,阿里研究院正式發布了「新零售研究報告」,對外界關心的新零售概念和方法論,首次進行了系統化的解讀。
一、何為新零售?
在報告中,阿里研究院對新零售的概念給出了明確定義。簡單而言,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其核心價值是將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會流通零售業運轉效率。
具體而言,新零售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在人、商品與服務、供應鏈等各個環節數位化的基礎上,通過數據流動串聯各個消費場景,包括智慧手機、移動終端、電腦、實體賣場及未來可實現的新通路等,利用數位化技術實現實體與虛擬零售供應鏈、交易交付鏈、服務鏈的全面融合,提供給消費者覆蓋全渠道的無縫消費體驗,以物流配送部分替代實體交付形式為特點的高效普惠型泛零售業態。
區別與以往任何一次零售變革,新零售將通過數據與商業邏輯的深度結合,真正實現消費方式逆向牽引生產變革。它將為傳統零售業態插上數據的翅膀,優化資產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種,重塑價值鏈,創造高效企業,引領消費升級,催生新型服務商並形成零售新生態,是中國零售大發展的新契機。
「新零售核心是重構,產生全新的商業業態。不是簡單現有的零售場景和業態的相加。」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楊健表示。
二、新零售三大特徵
報告指出,新零售有三大特徵,分別是「以心為本、零售物種大爆發和零售二重性」。
1、以心為本
指的是掌握數據就是掌握消費者需求。未來DT技術帶來的巨大創造力,將無限逼近消費者內心需求,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人貨場,最終實現「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
2、零售物種大爆發
指的是多元零售新形態、新物種會大量孵化出來。借助DT技術,物流業、大文化娛樂業、餐飲業等多元業態均延伸出零售形態,更多零售物種即將孵化產生,包括自然人零售,未來有望實現「人人零售」;
3、零售二重性
指的是二維思考下的理想零售。任何零售主體、任何消費者、任何商品既是物理的,也是DT化的,需要從二維角度去思考新零售,同時,基於數理邏輯,企業內部與企業間流通損耗最終可達到無限逼近於「零」的理想狀態,最終實現價值鏈重塑。
三、新零售VS傳統零售
報告認為,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數位化技術打通虛擬與現實各個環節,實現實體與虛擬深度融合,傳統零售的人、貨、場在物理空間和時間維度上得到最大的延展,消費者不受區域、時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內容形式、種類和數量的限制,消費者體驗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態制約。
其次,消費者即時「在線」,品牌商與零售商以消費者為中心,利用數位技術隨時捕捉全面全域信息感知消費需求,完成供需評估與即時互動,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提供給消費者全渠道全天候無縫融合的消費體驗及服務;
第三,回歸零售的本質,零售企業利潤將主要來自於商品和服務的增值,而不再是信息差利潤。中國傳統零售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商業地產租金、聯營扣點方式賺取高額利潤的方式將不可持續,借助新技術和新資源降低成本,盡可能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滿足個體需求和用戶體驗的商品及服務,才是零售發展的方向;
第四,全供應鏈數位化,流通路徑由複雜向簡單轉變,供應鏈前端更加柔性靈活,數據化管理為實現庫存最優化乃至「零庫存」提供精細的決策支持。供應鏈後端形成快速高效經濟的新倉配一體化,供應鏈、交易交付鏈、服務鏈三鏈融合。部分供應鏈中間商職能產生轉變和分化,成為新生態服務商。
研究報告連結請點此
延伸閱讀
先知馬雲預測:電商將會消失,而且這「五個新」還會衝擊很多行業!
馬雲「電商將消失」講真的!聯手大潤發佈局新零售,線上線下都變阿里巴巴地盤
【沒特色的實體商店都會死光】線上電商逼近線下,新型態零售革命開始!
(本文經原作者物流指聞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深度報告:34張圖看清到底什麼是新零售?阿裡首次系統解讀(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