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面板上的野心,說出來真的會嚇死你
我在2016年曾赴中國的面板廠實習。當初只是因為想了解中國的面板產業發展如何,會不會影響到台灣,還有只是想跨領域接觸了解一個自己從未了解的領域。
身為一個一類組的創業者,常常只能想一些商業模式啊、電商、消費品創業啊,雖然也有結識不少科技創業者,讓我對這塊有基本的認識。但說真的面板這種超級資本密集的產業,絕對是我們這些雛鳥無法理解的。
因為面板是一個前期投資超龐大的企業,那是國家級的遊戲。
總而言之我就拿到去中國電子市場營銷部實習的機會了,到了南京的中電熊貓面板6代廠。
這邊做一個簡單的名詞解釋,我們說的這個幾代幾代廠,是指能切割的玻璃尺寸,基本上能切割的玻璃尺寸越大,你每次切割浪費的玻璃就越少,但技術難度也越大。所以為什麼要追求高代廠,一方面是你能做的尺寸更多樣化,一方面就是COST DOWN。
每提升一代,技術層級也會有一個落差,這是因為你每次要切割的玻璃越大,你要建置整套的自動化流水線,就會更困難跟複雜,存放也會是很困難的問題。因為這可是玻璃啊,稍稍沒弄好就會碎得乾乾淨淨。
所以每一個「代」的躍進其實都是一個技術的升級,這也是為什麼台灣要限制面板廠技術出口,不能把台灣最新的技術輸出。
因為這一出口,就等於把技術機密送出去了。
一到面板廠,我感到最訝異的是,這間面板廠所有的主管,總經理、副總、各部部長,除了管財政的以外一概是台灣人。
他們全都是被「台幣金額直接翻人民幣」的五倍以上薪水挖來中國的。
無論你信或不信,台灣的面板在世界都是頂尖等級,群創、友達這些都是世界前五強的水準。在權威市調公司眼裡,這兩間都是前三的常客。
台灣的面板高階主管被挖走,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這代表技術、經驗外流。前面已經談了建設高端廠的困難。有了這些台灣來的技術人才,能彌補中國的面板廠缺陷。
中國耗費重金從台灣挖來高階主管,這是因為他們把面板視為「戰略產業」,已經是國安等級的考量。
這是中國政府的慣例,他們習慣把重要的產業由國家掌控,就算不是國家親自經營,也是持有大量股權。
他們認為,未來面板一定會是重要資源,若是中國不能自行掌控,這會讓中國淪為俎上之肉,任人宰割。所以他們才要建立自己的面板供應體系。所以中國的面板廠有恃無恐,產品賣不出去還是硬幹,反正國家頂著,蓋就是了。
中國台幹的悲哀:想衣錦還鄉,但家鄉的人可不是這樣想
我在這次實習期間有幸結識兩位來自台灣的部長,跟他們聊天讓我對面板產業獲益良多。
他們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或許就是為什麼要來中國?
「台灣的面板廠,這幾年已經都沒有大筆的投資了,但中國不一樣,中國這幾年投入面板廠的資金非常可觀。」
他邊點菸,邊認真地跟我說。
技術支持部部長是個老菸槍,一臉浪子樣,結婚想都沒想過。
「這無關個人的薪資問題,而是產業前景。如果台灣的面板業有足夠的前景,我也不一定要來中國」
這是他的心裡話,他始終認為我們這群台灣學生跑來中國面板廠實習幹嘛,這年紀的學生不都在想要怎麼找到工作嗎,根本不會想要到中國來。
「我是真的搞不懂你們來這要幹嘛」
他呵呵呵的笑,吐了一口菸。
市場部的主管,就相對來說是個比較典型的業務人,金邊眼鏡,西裝,他當年在台灣也是蠻大咖的業務主管。
「做這個面板業的業務啊,就是一句話,人脈。」
他喝著啤酒,表情很篤定。
「面板業的圈子很小,如果你能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解決問題,那你就是個好業務。這也是我的價值所在。」
這是他對面板業業務的定義,他認為面板業的業務是很特殊的,做這行不單純只是拉訂單。
這也是台灣面板人才外流的問題,如果這樣一個握有良好人脈的業務主管被挖走了,那就等於台灣的面板廠頓失所有過去的良好人脈。
市場部部長他是個單純的文組生,當年會進面板業也只是因為意外,他當年跟所有的新鮮人一樣,亂投履歷到各個看起來還行的公司。
剛好他投到了一間草創不久的面板廠,他去面試的當天,老闆只問了他一句話。
「你會喝酒嗎?」
「還行。」
「明天來上班。」
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地踏入了面板業,每天都喝到半夜兩點,隔天七點起床,卻從沒有一天遲到,這就是他在面板業務界橫掃的核心技能。
聊到他為什麼到中國,他嘆了一口長氣。
「我的小孩才在念幼稚園,我老婆留在台灣照顧他。我三個月才能見他們一次。」
他每次回台灣都不過一個禮拜,中國公司包了他所有的交通費,包含機票,每個月四張。
「但我真的很不常用完四張機票,我的生活幾乎都在飛機上度過。」
光我在中國的一個月,市場部部長就出國兩次,可見他有多忙。
「每次回台灣,我大概就是回家住兩天,接著就要直接到機場飛往某個國家。每次在床上醒來,都要先想一下我在哪裡。」
因為太常出差,為了方便,他在台灣買的房子,就在機場旁邊。
「如果在台灣工作很有前景,誰想要離鄉背景呢?」
在這次談話的最後,他說了這麼一句。
這句話是我在這趟旅行裡面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聽了讓我非常痛心,在回台灣的飛機上,我依然還在思考這句話。如果可以不用離鄉背井討生活,誰想呢?
台灣的社會熱愛去批判那些前往中國工作的人,但若台灣能夠給我們足夠的薪資、好的工作,誰想要離開呢?我去過中國很多次,實習、工作、受邀參訪創業基地。不得不說過去我們看不起的中國,在今日能提供給台灣年輕人的資源是台灣的N倍,單說我去的那些創業基地開的優惠好了,台灣不超過3家比得上,但我去參訪的甚至不是中關村的頂尖創業基地。
這不只是市場問題,台灣的經濟能力說真的也不是差到哪裡去。如果台灣真的願意、重視的話,我不認為拿出的會是這種條件。
這也不單單是中資挖台灣人問題,而是中國對台灣人才渴求,台灣人才在中國工作的門檻也是最低的,因為語言文化相近。如果同樣都是人才,中國會挖的比歐美還要認真,台灣人才對他們來說有相對的重要性。
所以台灣人去中國工作不應該被視為是一種政治選擇,而只是市場經濟的必然。
我想起了當年很喜歡的一個電競主播,他後來選擇去中國播報比賽,大家瘋狂的抨擊他、諷刺他,他在出國前一天開的實況,同樣也是說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可以,誰想要離開台灣呢?」
台灣真的是我21年的人生裡最喜歡的地方,每次回到台灣都有一種「還是這裡最好」的感觸,如果真的可以,誰想要離開家鄉去找工作呢?
中國的畸形國企文化,政治才是真理
我去的面板廠深受賣不出去的困擾,雖然多多少少賣給一些專門製作低階手機的公司了,但因為中央政策是「滿產滿銷」,因此他們要一直維持滿載的產能,產品卻一直賣不出去。倉庫都滿了,還是瘋狂的產出。
同時面板廠的重要策略,就是要決定你要做幾吋的面板。
簡單來說就是要做手機、電視、平板還是筆電,而中國政府希望他們做智慧型手機的面板,恕不知剛好遇到智慧型手機全球銷量衰退,公司業績雪上加霜。
但有趣的是業務部的同事從不加班,每天準時五點下班,只有主管都自己搞到半夜。
我實在是太好奇了,就跑去問了業務部的同事「欸欸欸,為什麼產品都賣不出去,你們還沒怎麼加班啊?」
我同事哈哈大笑,他說「關我什麼事啊,賣不出去是公司的事啊!」
我覺得很訝異,雖然我事前了解中國的國企員工就相當於公務員,公司不能任意開除他們,他們也享有非常好的福利。通常能進央企的,都有一點家世背景,而且這在結婚條件上是一個大加分,就像過去的台灣社會也特愛公務員一樣。
但這樣不把公司的業績問題當己任的方式也蠻特別的,總是主管自己累得要死。後來跟一個到上海房產國企工作的朋友交流,才知道原來這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常態—員工輕鬆,主管累死。
但更弔詭的是,中國央企的薪水爆低,我認識了一個以前在北京廣告公司工作、自己創業失敗,被父母勒令回家鄉工作的業務。
「公司薪水低的不可思議,我這輩子領過最低的薪水」他嗤之以鼻。
雖然央企員工有高社會地位、好福利,但薪水低得嚇人。
我們同行的一個台大化學系碩士學姊,他問了中國主管如果他到這裡工作的起薪是多少,主管想了想,告訴他大約是4000人民幣左右,相當於台幣兩萬。但他們的生活花費卻沒有比台灣便宜多少。
相同的學歷在台灣的面板大廠可以領到40000左右(學姊提供的情報,不確定有沒有含獎金分紅),可見中國的面板業基本薪資依然是偏低,當然這是二線城市南京的薪資水準。
中國實習體悟大致分享完了。主要是想讓沒有接觸過面板業的大家簡單理解面板產業的專業名詞跟概況。
中國總有一天會害死台灣面板業
寫這篇文章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前幾天郭董的新聞,可以參考這篇:郭台銘奇襲三星,到中國搶當面板皇帝——咦,怎麼不投資台灣?
這次他在中國投資了2800億建設10.5代廠,雖然不管說他投或不投,我認為中國未來都會成為台灣面板業的重大威脅,這包含他們硬幹累積出來的產能,跟國家政策支持還有較便宜人力造就的低成本。
但他這一投,我認為或許會是台灣面板的一次重大毀滅性打擊。
首先,中國現在最普遍的就是6代廠,10.5代廠的投資會讓他們的技術爆衝,直接追上台灣,這會讓台灣現在的面板技術優勢盡失。更別忘了郭董現在手上有群創、夏普,這個投資到中國,很可能會讓直接讓中國的面板技術直接幹掉台灣。
郭董的新投資也會讓中國的面板產能大增,這是郭董的「一條龍」策略裡面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面板的購買者少,供過於求的狀況下只會穀賤傷農,大家都殺價殺到見骨。台灣的面板本來就不以低成本見長了,在殺下去真的會虧到崩。
三,郭董對中國的大舉投資會更完善他們的產業環境,從高技術密集、低技術密集、製造業、到創業的蓬勃動力,這是世界上所有國家裡面最完整的產業鏈。面板一直是台灣最關鍵的產業之一,貴為兩兆雙星,又是世界第二的水準。郭台銘的這次投資可能會讓中國成為未來的面板生產重鎮,取代台灣的位置。
前面曾經說過,我的技術支持部主管說台灣近年已經沒有大筆的投資建廠,堪憂嗎?超堪憂啊!因為中國的面板崛起史裡面有很重的台灣色彩,甚至可以說是台灣人一手帶起來的。
我認為這不能怪他們,只能說台灣的產業環境可能已經出現問題,從面板可以看到台灣嚴重的人才外流情形,我們的戰略產業人才都被鄰國挖走了,本國還能有什麼競爭力?
我們或許該認真思考的是,為什麼郭董這次投資不是選擇投在台灣?為什麼這些人才不是選擇留在台灣?
我相信這遠遠不是政治立場問題,若不解決這問題,台灣或許根本別想當亞洲矽谷,沒有人才、沒有資金,談什麼創新?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pedia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