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當我們已經習慣用4G流暢地觀賞串流影片,5G已經悄悄現身向大眾招手。5G不僅提供更快速的傳輸速度,讓用戶能更快下載高畫質、3D影片,也有助於物聯網、自駕車、VR/AR產業發展。在今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有20家廠商展示5G相關的進展,包括Intel、高通、韓國電信、德國電信等來自全球的晶片商、電信公司、設備商,顯示全球5G的戰火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責任編輯:曾宜婷)
身處MWC展館之內,「The Next Element」的標語隨處可見。
這是今年MWC官方GSMA早早就披露的會議主題。這個看似設問的名詞片語,似乎早有答案——5G。
當智慧手機本身已經難有大創新,當蘋果、Google這樣的大廠不參展,當三星、華為等廠商均將旗艦機型放在自己的發佈會,去年在MWC期間備受關注的5G話題,今年幾乎毫不費力就成了關注焦點。
Intel、高通、AT&T、NTT Docomo、韓國SK電訊、沃達豐、愛立信、英國電信、Telstra、韓國電信、LG、Telia、華為,Sprint,vivo,中興和德國電信…… 這個在MWC期間展示5G相關業務的列表上一定還可以列出更多名字。
這並不讓人意外。一方面,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週期約為10年,全球第一個4G網路在2009年推出,已經進入成熟期。另一方面,近年來,VR、AR、AI、機器人等新技術的出現,對5G新網路的需求也日益高漲。
這種強勁的需求,自然會帶來可觀的收益。作為重要的參與方,高通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幾乎相當於所有美國消費者在2016年的全部支出;到2035年,全球5G價值鏈將創造3.5萬億美元產出,同時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幾乎相當於2016年全球財富1000強企業中前13強企業的的營收總和。
在巨大經濟價值的誘惑前,今年MWC期間的5G相關 「明爭」與「暗戰」,就不難理解了。

一、Intel
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Intel,其實也沒有在4G 時代占到先機。對於5G的重視,自不必言說。
一年之前的MWC 2016,Intel就第一次發佈了5G的測試平臺(MTP, Mobile Trial Platform),並宣佈了工業行業方面初步的合作。
此後的一年時間裡,推出了英特爾® 5G 數據機、英特爾® GOTM 智慧駕駛5G車載通信平臺、第二和第三代英特爾5G移動試驗平臺、面向5G的FlexRAN平臺。同時與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全球運營商合作,開展5G試驗。
今年MWC之前,Intel就早早公佈了在產品、合作方面的進展。產品方面,Intel 將推出第一個千兆級LTE 數據機英特爾® XMMTM 7560、第三代英特爾 5G 移動試驗平臺、網路邊緣和存儲產品。合作方面,Intel 將與霍尼韋爾、GE、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推出英特爾-愛立信創新者計畫;與諾基亞合作成立 5G 解決方案實驗室。
與很多廠商不同的是,在Intel看來,為了真正發揮出5G的實力,廠商需要把服務快速部署到網路邊緣,減少返回移動核心網和資料中心的流量,降低網路延遲。為此,Intel與通信設備廠商合作,想方設法提高網路邊緣的計算能力、頻寬和存儲容量。MWC期間,展示了集成伺服器功能的5G基站、虛擬化客戶終端設備(vCPE)、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
此外,MWC期間,Intel的合作夥伴愛立信也展示採用英特爾® GOTM 智慧駕駛 5G 車載通信平臺和英特爾5G移動試驗平臺進行互通;諾基亞則展示了採用英特爾技術的全球首個5GTF連接和端到端5G網路。
36氪也受邀在MWC期間參觀了Intel的展臺。今年的MWC期間,Intel 5G方面的展示主要包括:
1、中興通訊發佈IT BBU產品
中興通訊與Intel合作,發佈了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帶產品 (ITBBU)。官方表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軟體定義架構和網路功能虛擬化(SDN/NFV)的5G無線接入(RAN)解決方案,採用了SDN/NFV虛擬化技術,相容 2G/3G/4G/Pre5G,支持C-RAN、D-RAN、5G CU/DU,支持垂直業務和多場景的靈活部署,支援4G、5G混合組網,可以有效保護運營商的投資。
2、諾基亞5G FIRST
諾基亞開發的5G FIRST包括:一個涵蓋了諾基亞AirScale大規模MIMO自我調整天線、資料包內核和移動傳輸解決方案的諾基亞無線接入網(RAN),以及一個採用了英特爾架構的完整的服務產品。其中,諾基亞將採用Intel 5G數據機,應用於5G FIRST的初期部署,該解決方案將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部署,可為使用固定無線接入的家庭提供超寬頻帶
此外,現場還有很多非5G相關的展示,比如與華為合作,展示基於雲的視頻電話會議端點;與中國電信合作,展示基於RSD的NFVi;與展訊合作,發佈採用14奈米製程工藝和英特爾架構的系統晶片(SoC);與NTT合作,展示基於Intel處理器的CloudWAN解決方案。

二、高通
提到5G,高通是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玩家。
MWC現場,高通的展臺正好坐落於Intel的斜對面。走在展廳,遠遠就能看到高通5G相關的宣傳。
從現場來看,高通的業務重心主要分為三部分:5G、驍龍晶片、新終端。本次MWC,高通發佈了一款全新的數據機,擴展了驍龍 X50 5G 數據機系列,以支援符合 3GPP 5G 新空口全球系統的,5G 新空口(5G NR)多模晶片組解決方案。該數據機將5G、4G、3G以及2G技術都嵌入到一個晶片上,支援千兆級LTE網路,集成X50系列的5G處理器將將在2019年上市,將支援首批大規模5G 新空口試驗和商用網路發佈。
在4G時代搶佔先機的高通,與下游手機廠商、全球運營商的關係都已為即將到來的5G做了鋪墊,智慧終端機尤其是智慧手機仍然是高通的重點。據高通公司技術行銷部門經理Sherif Hanna介紹,X50 5G 數據機系列將首先使用在高端移動設備上,此後,這項技術將推廣到非移動端,比如固定無線寬頻。

三、三星
同屬晶片廠商,三星也在MWC之前宣佈了5G射頻積體電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RFIC)商業化取得進展。
三星今年的展廳與Intel、高通一樣位於3號展廳。不過現場並未過多展示5G相關的內容。手機、平板依然是重點,Gear VR也給了不少展示。
四、ZTE
作為通信設備廠商,ZTE今年也把展位中的很大一部分給到了5G相關的業務。 展館的宣傳語也是「Bridging to 5G」。展會現場,ZTE搭了一個專門的5G展廳,但只有受邀才能進入觀看,36氪也進行了參觀。
ZTE在5G方面的進展主要可以概括為兩部分,一部分是Pre 5G,即4G的升級,一部分是5G。其實在MWC之前,ZTE就發佈了5G全系列高低頻預商用基站產品,採用了Massive MIMO、Beam Tracking(波束跟蹤)、Beam Forming(波束賦形)等5G關鍵技術。

現場ZTE還搭設了一個5G環境,使用4台基站設備,4個類比UE設備的流量均在12Gb/每秒左右,合計可以達到50Gb以上。
5G的另一個特點是低時研,現場ZTE搭設了一套機器與雙人對戰的「打地鼠」遊戲機,從在現場觀看和體驗來看,基本都不是機器的對手。
五、華為
同樣作為通信設備領域的知名廠商,華為除了在三號廳搭建了終端的展臺,還在一號廳搭建了在千平左右的展館,主要展示了5G最前沿的解決方案、與運營商及垂直行業合作夥伴的合作。
六、愛立信
愛立信是海外知名的通信設備廠商。MWC開幕當天,愛立信就發佈了其全新的5G產品及平臺。
在5G領域,愛立信的主要合作夥伴是德國電信、SK電訊,現場三家主要展示了5G聯合網路切片。
此外,愛立信還與Intel達成了5G創新者計畫,聚焦工業物聯網領域,將與備製造商、業界、大學等合作,加速5G無線和基礎設施在美國的普及。霍尼韋爾、GE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經加入該計畫。
七、諾基亞
諾基亞也是不得不提的通信設備廠商。雖然大家喜聞樂見的還是諾基亞5、諾基亞3、諾基亞3310這三款新機,但在5G方面,諾基亞還是與美國Sprint合作,演示了4.9G技術,可實現每秒幾個G的傳送速率。
現場展示的是使用3D波束賦形軟體來演示該技術,可提供8倍的上行輸送量以、5倍的下行連結輸送量。
此外,諾基亞還與Intel達成了合作,計畫在美國和芬蘭設立兩個5G解決方案實驗室,打造5G網路,加速商業化進程。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進展是諾基亞5G FIRST,主要針對運營商工業連接的需求,包含諾基亞AirScale大規模MIMO自我調整天線、資料包內核和移動傳輸解決方案的諾基亞無線接入網(RAN),以及一個採用了英特爾架構的完整的服務產品。據說,5G FIRST解決方案將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部署。
八、中國移動
今年MWC,中國移動與 AT&T、沃達豐、docomo等一起組織了全球5G測試峰會(Globlal 5G Test Summit)。
會議上,中國移動也公佈了其5G路線圖:2017年啟動在北京懷柔的5G外場試驗,2018年啟動5G網路預商用試驗,2019 年進行商用化規模試驗,在 2020 年實現 5G 網路規模商用。
九、Verizon
Verizon是美國第二大運營商。在5G方面也是比較激進的。就在近期宣佈今年內就在美國11個城市提供5G服務。而思科也在MWC期間宣佈,將向Verizon提供預商用的5G架構。
十、SK電訊
2016年底,SK電訊加入5G汽車聯盟(5GAA),今年的MWC上,SK電訊也展示了自動駕駛的應用。

以上這些還只是展會的一角。有國外媒體統計,今年有20家廠商在MWC期間展示了5G相關的進展。
36氪在會場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MWC也要成為「車展」了,幾乎大部分涉足5G業務的廠商,尤其是運營商,都在現場「飆車」,展示了車聯網或者自動駕駛相關的應用。每秒產生1GB資料量,自動駕駛成了可能最早實現商用的5G應用場景。每一輛車的背後都藏著一家通信公司5G的夢想。
作為整個產業鏈中最基礎設施的一環,運營商在5G業務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也是5G生態中最主要的付費者。不過,在4G剛剛部署並仍在部署的過程中,5G的鋪設可能還是經濟問題,Pre 5G 也是通信設備廠商們在推的一個重點,將5G的技術應用於4G的反覆運算產品中,為5G做技術鋪墊,但又能做4G的生意。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其實目前的4G網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與人之間通信的需求,5G網路其實更多的還是滿足人與物之間的通信、物與物之間的通信。不過,好消息就是,手機千兆下載幾乎已成必然,未來或許再無下載的概念了。
延伸閱讀
【荷包又要大失血】2017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多款手機新品齊亮相
5G 將在 2020 年上市,高通 CTO:未來所有硬體都得和 5G 連接
【強者,引領潮流】高通:當別人還在等待 5G 的到來,我們已經開始著手讓它變成現實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每一輛出現在MWC展臺的車,都藏著通信廠商 5G的野心 | MWC 2017〉。首圖來源:Kārlis Dambrāns,圖片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