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才能真的留得住人才。當Google與Facebook等跨國企業絞盡腦汁提供福利留住優秀員工的同時,對業績過分關注、崇尚效率至上,以及嚴重的功利主義已帶給UBER重重危機。
一位名叫蘇珊 .福勒 的工程師表示在進入UBER的第一天就被一位技術經理以言語性騷擾,向上級反映後,情況不但沒有改善甚至更糟,被迫調職後竟發現自己不是個例;對此,UBER前投資人米切爾.卡普也在網路上發表公開聲明,儘管UBER的市占率與估值依然龐大,屢屢爆出的性醜聞與腐敗的組織文化卻已讓他千瘡百孔。(責任編輯:藍巧芸)
上週日,Uber前工程師蘇珊·福勒(Susan Fowler)發表微博,控訴了Uber的種種不當行為。她提到自己遭到了來自主管的性騷擾,而公司的HR卻極力保護主管,無視她遭受的不公。這篇博文一出便引起一片嘩然,而Uber的投資人卻緘默不言。
一直以來,矽谷以擅長「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自詡,這一科技聖地的投資人也因此發現了一個個「獨角獸」公司。但萬事皆有兩面性,這次Uber的性騷擾醜聞也讓矽谷的問題暴露無遺:
過去,Uber處理醜聞的方法常常是這樣的:召開全體員工大會,向公眾誠摯地道歉並發誓要洗心革面;做做樣子以後,又迅速回到了往常的工作模式,繼續其「狼性」文化。
高速成長、利潤豐厚的公司如果有任何不當行為,該公司的投資人往往都會坐視不管,他們鮮少願意出頭指責公司高官。
事實上,Uber在市場佔有率、營收和估值上都取得了驚人的好成績;但Uber內部卻滿目瘡痍:缺乏尊重和多樣性、小圈子氾濫和包庇騷擾行為……這些問題都亟待改變。
作為2010年投資Uber的早期投資人,我和妻子一直在幕後出謀劃策,試圖幫助Uber建立健康的公司文化。當Uber面對來自公眾的批評時,我們給出了如何應對的建議,並公開表示對該公司支持,我們一直希望Uber高管作出必要的決策,給公司帶來真正的改變。
2015年初,我的妻子Freada在Uber發表過一次主題為「隱藏的偏見」的講話。我們也都收到過來自Uber高官的來信(不過Uber的CEO倒是從來沒有聯繫過我們),他們希望聽到我們對於多樣性和包容性等問題的建議。這次醜聞爆出之後,他們也諮詢了我們的意見。
不得不說,我們對Uber的表現感到失望和懊惱。我們之前試圖從幕後改變Uber的文化,但這樣似乎已經不奏效了。所以這一次,我們決定勇敢發聲。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Uber已經錯過了改變的時機,不然我們也不會寫下這封公開信。但我們是時候站出來譴責Uber的不當行為了。
這次醜聞爆出後,Uber針對此事件成立了由內部人士組成的調查小組,旨在調查公司文化以及就如何改變給出建議,讓我們感到失望的是,這一小組的人員選擇再次證明了Uber在管理的公開透明化上實在是欠缺。
埃里克·霍爾德(Eric Holder)從去年6月起受雇於Uber,幫助該公司在國會抗議「收集司機指紋作為背景調查」的提議;《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是Uber董事會成員,幫助處理公共關係事宜;利亞納·霍恩西(Liane Hornsey)是Uber的首席人力資源官……這個調查小組由Uber內部人員組成,顯然無法客觀地對公司文化做出準確的分析或給出嚴苛的建議。
我倒不是說這些小組成員本身有問題。我和埃里克和阿里安娜都見過面,他們是很優秀的管理者。但作為Uber的員工,利益衝突使得他們很難保持中立,獨立客觀地對Uber內部文化給出深度和準確的評估——而這恰恰是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實際上,Uber不乏才華橫溢,辛勤奉獻地員工。這些員工渴望自己的意見被高官聽見和尊重,他們希望Uber 變得更好。
作為投資人,我們很擔心Uber會再一次走重複的模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Uber曾經有過走上正確道路的機會——多年以前,他們本可以和Project Include合作,成立一個有助於提升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團隊,但他們錯過了。
如果Uber這次能做一次徹底的調查,並願意在公司政策、執行、員工培訓、投訴制度、情緒管理、上下級溝通機制等各個層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改,那我們投資人願意隨時出手相助,獻出我們的一份力。作為投資人,我們在幫助科技公司上積累了無數經驗,可以為Uber源源不斷地提供經驗指導。
這次,我和妻子選擇了公開發聲,我們相信社會將對Uber投資人和董事會針對此事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做出公正的評價。我們以往在幕後的努力都沒有奏效,所以希望這一次能通過這封公開信讓相關的Uber高官得到應得的處罰。
作為投資人,我們當然希望Uber成功,但成功並不僅僅是賺錢這麼簡單,Uber對於這次醜聞的處理會對公司形象和前景產生深遠的影響。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可能加入Uber的員工都在看Uber將如何處理這件事;Uber司機、其他企業家和投資人們也將密切關注Uber會如何應對。
在這個緊急關頭,我們衷心希望Uber會邁出正確的一步。
延伸閱讀:
【Google 怒喊吉到底】Uber 抄 Google!一封 email 洩漏 Uber 自動駕駛疑似抄來的
【矽谷醜陋真實面】Uber 性醜聞非首例,這些科技公司都曾對女性員工很惡劣【Uber 性醜聞】女工程師剛到職,主管性騷擾、人資還不管
(本文經合作夥伴虎嗅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Uber早期投資人發公開信:Uber內部滿目瘡痍,亟需改革 〉;原文作者為Mitch & Freada Kapor〈An Open Letter to The Uber Board and Investors〉)
(首圖來源自Robert Scoble,插圖來源自5chw4r7z、Yohann Legrand,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