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當話題帶到台陸青年的競爭力與就業,總是不離「大陸青年是否競爭力比較強、能吃苦」的論戰。然而一位赴上海闖蕩17年的台灣青年有不一樣的看法,本文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
兩岸競爭力議題一直是個吵不完的議題,然而誰比較有狼性從來就不是重點,也不必妄自菲薄,重點是發現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找到值得耕耘的田地(責任編輯:曾宜婷)。
38歲的莊秉翰在上海經營餐廳17年,地點在黃浦江旁、正對著東方明珠。為了配合上海的城市規劃,今天熄燈拆遷。由於員工及顧客對餐廳很有感情,莊秉翰希望找個地點重起爐灶。
莊秉翰老家在台南,2001年退伍後就到上海經營「海鷗濱江觀景餐廳」,店內專營上海菜。17年的經營歲月中,在外灘結識世界各地的朋友,昨天最後一天營業,許多熟客前來送別,其中還有來自緬甸果敢的華人。
莊秉翰表示,自己是第一批到上海經營餐廳的台灣人,大陸媒體當時都來報導。儘管如此,一開始並不順利。他說,2003年遭遇SARS,2008至2010年期間,外灘又在進行改造計畫,種種的管制降低遊客到訪意願,餐廳業績也受到影響。
直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帶來很多遊客,餐廳業績也翻了2、3倍,這才讓他燃起一絲希望,並逐步在軟、硬體上擴大經營。如今,餐廳平均每天接待3、400人,假日高峰則有5、600人。


海鷗餐廳目前有70多名員工,其中10人來自台灣。莊秉翰指出,自己20幾歲就到上海闖蕩,也希望能帶更多的台灣人出來看看,因此每年都會回台灣徵才,上海也是個很好的跳板,部分員工陸續被知名大公司挖角。
莊秉翰觀察,願意出來打拚的台灣青年都很能吃苦,面對大陸的競爭也都很有危機感;反倒是大陸近年因為「富起來了」,處處充滿機會,年輕人在職場上比較心浮氣躁,在各行各業的流動率都比較高。
大陸投資結構的變化,莊秉翰也很有感觸。他說,10年前還可以看到台灣人到上海來創業,但現在到大陸創業需要的資本大幅增加。他就認識一個國際比賽得名的台灣調酒師,各種條件都不錯,也只能受雇於人。
由於上海外灘將打造觀光步道,莊秉翰的餐廳因而面臨拆遷,餐廳全員今天忙著拆東西、打包。莊秉翰說,17年的經營,充滿了很多回憶,許多員工也很不捨,他期盼能找個地點重起爐灶,並完成員工的安置。
延伸閱讀
【狼性還螂姓】中國 17 歲少女 CEO 造假、難相處、揮霍無度樣樣來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青年上海開餐廳 17年後熄燈盼再起〉。圖片來源:hans-johns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