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你是不是也常常定下了閱讀目標卻從沒達成?這篇文章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你養成閱讀習慣,還教你如何增加閱讀量。(責任編輯:黃筱雯)
2017 新年新希望,讀書計畫列好了嗎?
每年年初都說好要養成讀書習慣,要讀好多本書。但是常常到了年底,這個願望都變成今年未完成的工作,於是同樣的目標又繼續往下延了…。
你知道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從孩提時代就很愛閱讀,平均一周能夠閱讀一本書嗎?今年不要再讓目標虛立了,這裡有六個秘訣跟七個方法不只建立閱讀習慣,還能增加念書的量,讓一年念50本書以上不再是不可能。
六個祕訣建立閱讀習慣
1. 建立你的閱讀目標
為了要養成一個閱讀習慣,設定一個閱讀目標是重要的。這個目標必須要明確且有目的。嘗試有計劃的閱讀,找一個你想閱讀的方向,諸如增強心靈、學習、工作或改善人際關係等等。找到閱讀的理由和目的,你將會有更大的動力來達到你的閱讀目標。
例如,可以設定一年要讀12本書或更多,端看你的需求。一旦確立好目標之後,再把這個目標切割成更小的目標。假如是一年12本,那就是一個月讀完一本,決定好之後,就可以開始享受閱讀,達成目標,而不是把它當成例行公事,你會一直保持興致高昂。
2.列出每個月書單
當你決定了新的一年的閱讀目標之後,接著就是要列出書單來完成。寫下你想閱讀的書,如果你沒主意,可以問問朋友或長輩有沒有推薦的書。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要記錄下這些書單,可以使用一些類似notepad或是excel spreadsheet等表格來記錄你每個月或甚至一年內要念哪些書。
決定書單後,你就可以聚焦在你的最終閱讀目標上,假如你覺得讀市場行銷的書可以幫助你的生涯規劃,那就去找市場行銷的好書,並且持續的閱讀他們。
一個閱讀清單也可以幫助你更有組織,寫下你閱讀完這些書的記錄,包括了開始和結束的日期,寫下筆記或學到了什麼,來幫助你回想每本書的內容。
記住,為了不要把讀完的書變成「過眼雲煙」,寫下書單和閱讀記錄會幫助你在想怠惰時振奮精神,看到這些記錄將會非常有成就感並讓你持續的閱讀。
3. 一天至少閱讀10-20頁
每天設定一個確定的頁數將會非常受用。不管多忙,每天都要讀至少10-20頁。這個過程會讓你得以堅持你的每日閱讀目標,並且會更有效率的閱讀。最棒的是,閱讀將會變成你的生活習慣。
記住,每天的目標雖然少,但卻要更積極且仔細的閱讀,不要想快速翻過,花時間好好理解書本內容。藉由這種方式,你可以讓自己更願意學習並且獲得書本的知識,當機會來時能好好發揮。
4. 購買一些可以幫助閱讀的工具
如果可以幫助你更有效率閱讀,投資在正確的工具是重要的。對那些熱愛紙本書的人,可以考慮創造一個讀書環境,例如找到適當的桌椅,可以幫助你持續的聚焦在書本上,之後逐漸地在固定的地點和時間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今日大部分的人,可能也習慣使用手機app,平版,電子書閱覽器等線上工具來閱讀,世界開始數位化了,使用你慣用的工具來完成閱讀目標。現在就可以開始好好想想如何閱讀對你最好最方便,並且就投資下去吧,不會虧的。
5. 設定閱讀的時間和天數
每天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閱讀你選的書。一開始花30-40分鐘來讀書是個好開始,這將會幫助你發展一個實際的閱讀習慣,你會很樂於每天擁有自己的時間(me time)來完成你的閱讀目標。
你也可以設定一周或一個月有一個閱讀日來讓你持續閱讀或是追上其他天你可能落後的進度。
6. 找到閱讀夥伴或讀書會
記得,閱讀目標是要可達成的,不要眼高手低,可以幫助你更有閱讀的動機及動力。要增強動機的話,可以找一個也有心要閱讀的夥伴,你們可以一起規畫讀書目標,並且一起達成。或是找一個讀書會加入,可以持續讓自己保持動力閱讀。讀書會一起閱讀的成效會超過單兵作戰的閱讀量,這樣的聚會也可以讓你們彼此學習討論。
不要當一個獨善其身的忍者,凡事都想一個人完成。閱讀習慣的建立不容易,你會需要一個正確的人來幫助你並且鼓勵你持續閱讀,最終讓讀書目標不只是讀書目標,還是一個人生目標。
讓自己增加閱讀量的七個方法
以上是建立閱讀習慣的方法,建立起閱讀習慣之後,如果想要在一年內念50本書以上,照著底下的7個方法做不小心就達到了,絕對沒想像中困難。
1. 遠離巧克力餅乾
1980年時,心理學家 Roy Baumeister 以及他的同事示範了有名的巧克力餅乾和蘿蔔實驗。他將他的實驗對象分成三個族群,並且要求他們實驗三小時前不能吃任何東西。
第一組,給他們巧克力餅乾和蘿蔔,並且告訴他們只能吃蘿蔔。
第二組,也給他們一樣的東西,但是告訴他們可以吃任何想吃的東西。
第三組,不給他們任何東西。
之後,研究人員給他們解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謎題,要看哪一組可以堅持解謎最久。結果顯示,第一組那些努力用意志力來使自己遠離餅乾的,是最快放棄的。
如果把這個實驗與閱讀相比,電視就好像是實驗裡的巧克力餅乾,閱讀就像是蘿蔔。那些「好吃的」電視節目會降低我們對閱讀的意志力。
羅爾德·達爾 (Roald Dahl,英國傑出兒童文學作家) 的詩說得很好:所以拜託,喔拜託,我們請求,我們祈禱/丟掉你的電視/並且在那個地方,你可以安置/一個美好的書櫃在你的牆上。
註: 原文為「So please, oh please, we beg, we pray / go throw your TV set away / and in its place, you can install / a lovely bookshelf on the wall.」
2. 在公開場合許下承諾
另一個很有名的心理現象是「賭馬效應」,在賭馬時,你簽下你的賽馬後,就算賽前沒有人看好,你也會對你所簽的馬更有自信,相信他會贏。承諾是影響力最大的社交工具之一,所以我們為何不將自己想成是賽馬呢?去創一個閱讀社交軟體的帳號,在網路上找到一起念書的朋友,或甚至在臉書上宣布你要念的書,並且在看完一本書後,公開的寫下你的心得都會很有幫助。
3. 找到令人信賴的書單
每年出版社都會出版四萬本以上的書,你有可能一個禮拜讀一千本新書嗎?當然不可能,所以我們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例如從亞馬遜網路書店回顧(Amazon reviews)直接從專業回顧文找到好書。
或是如果你喜歡去獨立書店逛逛,你也可以從獨立書店的「店員精選」的牆上挑書。可以取得一個愛書人的書單是最好的。
4. 前五頁測試法挑出適合自己的書
停止閱讀一本書可以感覺很糟,也可以感覺很好,你只需要改變你的心態。只要說「現在我終於把磚塊丟掉換鑽石了,我已經準備好閱讀了!」Tim Urban曾經寫過一篇文(The Tail End:http://waitbutwhy.com/2015/12/the-tail-end.html),以畫圖表示每個人一生可以見多少次朋友、父母,或是可以吃多少東西,念多少書。你會發現人生真的是有限的,你能看的書真的有限。
在挑選到值得閱讀的書之前,可能都會放棄三到四本之多。前五頁測試是個好方法,確定好每本書的調性,節奏和語言,並且能夠吸引你繼續看下去。
5. 停止訂閱新聞報紙吧
省錢,這些錢一年還可以買很多本書。想想看 10 年 20 年後,如果回頭看這些書,你要選擇那些你曾經閱讀並且學到東西的書,還是看那些舊報紙呢?
還有不要忘了圖書館的存在,你可以從圖書館的網頁或是 app 看到哪些書可以借,哪些電子書是免費且可以線上看的。
6. 隨時改變書架上的書
你知道這些年來,書架上的書都成為了藝術品,放在上面就不會在動了。現在試著把書架跟書變成動態的生物體。移動它們,改變它們。例如以定期進五本書,出三或四本書的模式進行。
書本進來可以透過圖書館借閱,在二手書店,獨立或連鎖書店上購買,當然還有網路訂購。書本出去可以把他們送給朋友,賣給二手書店,或是送給圖書館。這樣的書架動態讓人總是走向書架,而不是經過它們。
7. 使用一萬步原則
我一個好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讓我很震驚,他說史蒂芬金(美國暢銷作家)建議一天要閱讀五個小時。我朋友說:「這根本鬼扯,誰真的做得到?」一年過後,我發現他有空時都在外地度假,跟他女友在戲院/餐廳外排隊等等,就算有空閒時,他也沒在閱讀。而史蒂芬金,他總是埋首於書堆中,當人們去看電影,史蒂芬金還在閱讀,直到天黑。當天亮時,他又打開書繼續閱讀。
其實,每天有很多零碎的時間浪費掉了,加起來是一大堆的時間。就像走一萬步原則,你可以走去雜貨店,或是停在離家裡比較遠的停車場,在家裡追你的小孩,然後,砰!一萬步達成。
何時念書最好?答案是隨時。幾頁這裡,幾頁那裡,我包包裡任何時後都有一本書,通常我早上讀非小說類,當時精神最好最適合學習。我在睡前讀小說,因為那時的精神狀態需要放鬆。
總結
要建立起閱讀習慣,第一步要分析自己最近的閱讀方式為何?你會在哪些點開始或停止閱讀?你會規畫你的閱讀計劃,還是你是隨機閱讀?為了要真正達成你的閱讀目標並且建立起一致的閱讀習慣,你會需要一套簡單的系統,利用正確的工具,找到可靠的夥伴,並且逐步的成長,超出自己的「閱讀舒適圈」。
而比爾蓋茲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建議我們,一旦開始閱讀就把書讀完,不要去念讀不完的書,利用一個完整的時間區塊來念書,並且利用書本空白處寫下個人筆記。各種方法,讀者可以再多行嘗試,祝各位今年 2017 年都可以完成新年新希望,養成讀書習慣。
2017 推薦五本書
底下有幾本書是 2016 年 Bill Gates 推薦的書單,有些是我認為不錯的書,供各位參考。
1.《跑出全世界的人: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夢想路上的勇氣與初心》,(Shoe Dog),Phil Knight著
這是一本Nike共同創辦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的回憶錄。奈特在書中揭露了幾件很少CEO會做的事情,比爾·蓋茲認為他是說出了自己想說出的故事,非常真實。
2.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身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用平易幽默風趣的筆法,述說他離經叛道的成長,還有如何顛覆傳統經濟學對理性人之見。
3. 《理性選民的神話:我們為什麼選出笨蛋?民主的悖論與瘋狂》(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cies)
作者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家卡普蘭(Bryan Caplan)在書中指出,選民由始至終都是不理性的,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
你覺得你是理性中立選民嗎?翻開這本書來看看吧!
4. 《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 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本書中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鉅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他們並不反自由市場,而是要提醒釣愚是全球自由市場的現象。
5. 《我們是誰?大數據下的人類行為觀察》(Dataclysm:Who We Are(When We Think No One’s Looking))
書中談到的各種現象,就發生在我們這個有社群媒體的特殊時代,裡頭揭露的各種人類行為,令人感到即熟悉又陌生。令人訝異的是,每個人真的都是「口嫌體正直」。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
1. My Favorite Books of 2016
2. 6 Practical Tips to Help You Cultivate a Reading Habit
3. 8 Ways to Read (a Lot) More Books This Year
4. The Tail End
5. 【年度回顧】好書太多不會選?推薦精選 2016 最值得閱讀的十本書
6. 如何養成讀書好習慣?比爾蓋茲:一旦開始看書,就要讀完它!
(本文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Vladimir Pustovit,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UI 設計師推薦:13 本今年該看的產品設計、工作管理書單
【先收藏起來再說】2017 年度書單:精選 20 本你今年不該再錯過的商業書
【領導,從閱讀開始】Forbes 精選 10 大領導力書單,從 2017 開始大步邁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