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電商將消失」講真的!聯手大潤發佈局新零售,線上線下都變阿里巴巴地盤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新型態零售的潮流已經展露頭角,在中國,電商+傳統零售業的合作模式開始盛行。最近傳出阿里巴巴將與中國大潤發合作,創造業績的雙贏。而這樣的模式,或許就是新零售的模樣。(責任編輯:黃筱雯)

繼蘇寧、銀泰和三江購物之後,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的下一個目標浮出了水面。

近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被傳將與阿里巴巴「聯姻」,雙方可能會延續此前阿里+蘇寧或者京東+沃爾瑪的模式,以互相持股的方式達成合作。業內人士表示,雙方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兩個月有餘,基本可以確定這一事實,只是談判還沒有達成最終意向。2 月 15 日晚間,阿里巴巴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大潤發的吸引力

根據凱度零售咨詢(Kantar Retail)發布的中國零售力量排行榜,大潤發於 2015 年首次超越沃爾瑪,登頂中國零售市場的最佳零售商。另據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沃爾瑪母公司高鑫零售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為 7.8%,位居第一,高於排名第二的華潤萬家的 6.2%、第三名沃爾瑪的 5%,幾乎是排名第四的家樂福的兩倍多。

作為目前國內商超零售界的冠軍,大潤發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和覆蓋面都極具優勢。根據高鑫零售公布的財報數據,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集團在全國範圍內擁有 421 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 9% 位於一線城市,17% 位於二線城市,45% 位於三線城市,22% 位於四線城市,7% 位於五線城市。

這種整體較為分散、又呈現出「農村包圍城市」特點的布局方式對於希望向下滲透和開發農村市場的阿里巴巴來說無疑相當於雪中送炭。盡管之前阿里已經成功注資了三江購物,但後者的覆蓋範圍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內地區,與大潤發不在一個量級上。

而除了已經占據優勢的線下實體零售商超之外,大潤發的電商布局也早已展開。2014 年初,大潤發正式上線電商平台飛牛網,由大潤發中國主席黃明瑞親自掛帥,並在一年之內將配送範圍覆蓋到了全國。

截圖自飛牛網

不過僅靠燒錢換規模的飛牛網並沒有給大潤發帶來多少實際的收益。根據集團發布的財報,飛牛網 2014 年虧損 1.59 億元,2015 年虧損 1.75 億元,並且電商新增虧損拖累公司淨利潤約 4.5%。2015 年上半年,飛牛網一直在尋求外部融資,但均無果而終。最後,還是集團決定加投 10 億元人民幣,繼續給飛牛網燒錢。

曾經熱鬧非凡的 B2C 電商如今已經成了昨日黃花,大潤發又把眼光投向了 O2O 服務。2015 年 9 月,大潤發對經營校園 O2O 產品的上海地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戰略投資,並在 2016 年進軍社區 O2O。根據集團的財報數據,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已有 35 家大潤發門店參與了 O2O 項目,覆蓋華東區以外的 23 個省份。

不僅如此,大潤發的 2B 型供應鏈模式也非常有特色。據億邦動力網報導,大潤發的門店貨品供應基本上是一個省配一個區域倉庫,這個倉庫不僅給自己的電商飛牛網供貨,還面向該區域內的便利店、夫妻店提供 2B 的供應鏈配貨,一個店可以覆蓋周邊 10 公裡範圍之內的 20 家便利店。

據大潤發內部人士透露,今年 4 月,大潤發還將在全國的門店上線周邊三公裡 1 小時極速達業務,正式宣戰新零售。

阿里的新零售布局日漸清晰

在去年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馬雲表示,純電商時代將結束,線上、線下、物流將形成新零售業。他還稱,從 2017 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

從私有化銀泰,到入股蘇寧雲商、三江購物,再到如今可能性很大的參股大潤發,阿里巴巴的確是在踐行著自己的新零售戰略,不斷深化著線上和線下的業務整合。

分析表示,從目前阿里巴巴的布局來看,主要有這麼兩條路線:

  • 以生鮮商超為主的快消品
  • 以服飾、電器為主的百貨

其中,通過與銀泰和蘇寧的合作,阿里巴巴不僅是幫助品牌「上網」,而是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的渠道,實現品牌的全渠道布局。據悉,2016 年 2 月,天貓成立了新零售業務,建立起名為「淘品牌」的品牌池,線下零售商可以從品牌池中挑選想要合作的品牌,建立起品類跨界+內容立體+複合陳列的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的同款同價、每周新款同步上新、24 小時不打烊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杭州武林銀泰百貨中的集貨店,有數個淘品牌在此銷售。圖片來自:億邦動力網)

而在生鮮商超領域,阿里巴巴的野心更大。

數據顯示,2015 年,國內服飾鞋帽、化妝品等種類的商品線上平均滲透率已經超過 20%,手機、數碼、圖書音像和大家電的滲透率也分別達到了 19%、17.4%、15.7% 和 9.5%。在這些領域,線上電商的市場份額已經基本固化,沒有什麼太大的拓展空間了。

因此到了 2016 年,生鮮商超領域逐漸成為電商巨頭們的競爭紅海。2015 年 8 月,京東以 43.1 億元入股永輝超市;2016 年 4 月,京東集團與眾包物流平台達達合並,打通了物流的最後一公里;隨後,京東又攜手沃爾瑪和 1 號店,進一步拓展線上商超的布局範圍。

(2016 年最受快消品製造商歡迎的電商排名,圖片來自:凱度零售咨詢)

這給阿里巴巴造成了很大的危機感。

要知道,生鮮商超類商品對物流的要求非常高。天貓超市採用的菜鳥網絡,從倉儲到分揀再到物流,是由多家不同的公司主體和站點進行分包協作的,無論是效率還是可控性都比不上京東自營。

再者,生鮮快消品的特性決定了其所見即所得。除非網上的價格比線下優惠、配送服務更加優化,否則人們還是更願意選擇去離得近的便利店和社區超市進行采購。

最開始,以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為代表的線上超市的確靠更優惠的價格和滿額減免配送費贏得了部分市場,但這都建立在平台的燒錢補貼之上。隨著京東運費三連漲以及線上優惠的減少,線上商超的優勢正在漸漸消失。中百超市總經理萬明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對於快消品,網上再快,能快得過家門口的便利店?快消品本身單價低、體積大、重量重,對於線上而言配送成本高而毛利非常低,貓超、京東一直這麼補貼下去就是無底洞。

京東靠和永輝、沃爾瑪的合作補足了自己在線下渠道的短板,而阿里巴巴,先是入股三江購物,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