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曾經】被科技無情淘汰的那些產業,在過去也擁有過輝煌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科技的出現,不一定單純地帶來進步。有時,科技也會造成毀滅與破壞,許多產業隨著科技的出現逐漸消亡。

知乎最近出現了一個問題:歷史上有哪些曾經社會地位很高的職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被淘汰?文中的「秤匠」,就是科技進步下被犧牲的行業。(責任編輯:方綺)

以下,是網友腓特烈招誰惹谁了的回答:

秤將(釘秤人。官話應該寫作「秤匠」,但我們那的人寫的都是「秤將」,意思是這個職業很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曾存在上千年之久,在改革開放之初直到本世紀初都是一個「吃香」與「技術」結合的職業。

小時候我奶奶是開鋪子的,當時鋪子不遠就有個老頭釘秤,生意好到快要被踏破門檻的地步,而且他釘的秤當時比任何秤都受歡迎,不要說那種用秤砣各種撥拉游標的綠色機械秤不如他的秤受信任,以至於我奶奶上世紀九十年代去北京,從北京帶回來我區(我市範圍內不知道,但我區應該是第一台)一台電子秤的時候,街坊鄰居都不以為然:「這東西能有老X頭釘的秤准嗎?」

但自從新世紀開始後,除了某些南方城市出於文化宣傳的報導之外(在相關的報告中,釘秤人幾乎都是老人),幾乎就見不到釘秤人和他們製作的那種秤砣秤了,現在,秤砣秤甚至被視為「不精確」「不好使」的落後工具,最常見使用秤砣秤的人是大學畢業時收舊書的那批人,而這些人是以黑心而著稱的……

還有這個職業──修筆匠;評論中說修筆匠似乎不是個受尊敬的行業,這點至少在我的記憶裡我是不認同的。我記得我小時候,九十年代的時候,修筆師傅在當地基本上是高端職業。由於本地能買到的鋼筆品質一般,很多人買到鋼筆後,第一要務就是找修筆師傅換個好筆頭,記得上小學剛學用鋼筆寫字的時候,誰的筆頭要是找修筆師傅換過的鎢鋼頭或者更高級的金尖,那純粹是高帥富沒得跑了。


這個職業的消亡除了因為科技進步外,最大的影響是受到了消費選擇的衝擊:

 

1、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了;
2、仍需要寫字的人大多數在用不容易污染紙張、攜帶方便的中性筆;
3、使用鋼筆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使用萬寶龍和淩美,在這些高端鋼筆品牌引入中國

人的生活後,老式鋼筆存在的那些常見的問題,例如筆尖容易劈、導墨不流暢幾乎不再存在。

另:說到這可以講個事。我奶奶打麻將的一個很要好的老太太的丈夫就是修筆匠,去年11月我回家鄉的時候去奶奶家,老頭見我用淩美(狩獵者,不算高端)寫字,把筆要過去用放大鏡照著端詳了半天,說是這麼滑、打磨地這麼好的筆這麼多年他都沒見過了,當時就問我說這筆多少錢,能不能賣給他,一千塊夠不夠不夠打個白條(狩獵者其實不到兩百……)。今年過年我回去的時候送了他一支百樂(280多的那種,客戶送的,自己也沒花錢),老頭硬要給我塞錢我沒要(我奶奶說老頭一個月退休工資也就一千多點),結果過年的時候老頭把他家農村親戚送他的雞、兔子、獾子油、臘肉全給我奶奶搬來了。

哦對了,老頭是東北人,建設三線的時候遷到我們那的,他老爹好像還是馬占山手下的兵,所以自始至終,我都沒告訴他那支百樂是日本貨,「大爺,這是美國飛行員用的,您看,pilot,就是英語飛行員的意思。」

另:不要問我百樂吸水杆上面寫著「Japan」怎麼辦,百樂對霓虹國的熱愛豈止是吸水杆?外殼筆尖不到處是Japan嘛,不過沒事,老頭不懂英語。

延伸閱讀

台灣生產力停留 20 年前!因為中小企業主不曉得「活到老學到老」很重要
台灣傳統產業還有春天?智慧衣救了台灣紡織、電子製造業
Billboard 排名要把 Spotify 也算進去,這下實體唱片真成夕陽產業了

(本文經原作者腓特烈招誰惹谁了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歷史上有哪些曾經社會地位很高的職業由於科技的進步被淘汰?〉。)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