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共享汽車服務在全球越來越盛行,同時各國也都面臨了原有的計程車業者生意受影響的問題。在台灣,Uber與計程車業者槓上;不過在印尼,計程車卻和當地的摩托車叫車服務Go-jek合作,開創了汽車共享新局面。
中央社報導,Go-Jek計程摩托車叫車APP的創意來自今年32歲的印尼青年企業家納迪姆(Nadiem Makarim)。這款APP自上線以來,下載次數約達3000萬次,在全印尼有25萬名司機為Go-Jek工作。Go-Jek的商業模式為每公里計費4000印尼盾(約新台幣9元),公司抽取車資的20%。目前市值已達13億美元。(責任編輯:黃筱雯)
在印度尼西亞,Blue Bird 和 Go-jek 分別是出租車領域和摩托車共享領域的代表性玩家。前者是印尼最大的出租車運營商,這家本地上市公司,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坐擁約 2 萬輛出租車。而後起之秀 Go-jek 在借共享經濟的春風成為獨角獸之後,於去年3月份發布了汽車叫車應用 Go-Car,直接叫板 Uber。
事實上,二者對外公布達成戰略合作的消息,已是一年之前,此後雙方均無任何動靜,而當時宣布的包括技術、支付和運營推廣等內容,後續也未透露任何具體合作形式。
不過就在昨日,二者合作業務正式落地運行。當地用戶表示,自 1 月 31 日起,打開 iPhone 上的 Go-jek 應用程序,即可看到其全新的開屏提醒:Go-Car 同 Blue Bird 攜手並進。這意味著,即日起,用戶使用 Go-Car 叫車業務,除了可以打到私家車外,還可以叫到 Blue Bird 旗下的出租車。

此番業務落地,雖有點突然,卻也在意料之中。
這之前,Go-jek 在資本催熟之下快速擴張,根據其發布的數據,截止 2016 年 6 月 30 日,Go-jek 的 app 已經有超過 2000 萬次下載,2016 年 6 月單月平台下單量超過 2000 萬次,大約每秒就有 8 個訂單產生。
然而在擴張之路上,Go-jek 同滴滴一樣,面臨著「內憂外患」:
一邊是來自本地傳統出行市場的不滿。去年 3 月份雅加達曾爆發過一場大規模的出租車司機集會抗議事件,並引發了數起暴力行為。抗議者稱 Go-jek 這類叫車應用都是非法的,對他們的生計構成了嚴重威脅。新生的 Go-jek,動了多年未曾有人觸碰的利益飯碗,引發衛道者的不滿不足為奇。
同樣來自內部的挑戰還有當局的政策,在擁有 2.5 億人口的印度尼西亞,當地政府對共享出行服務的提供者們設置了諸多監管「障礙」,比如規定需有執照(類似國內出租車客運資格證)才能成為 Go-jek 司機等。
而在外部,對手的競爭則是其更大的困擾。脫手中國業務後的 Uber 已經實實在在地把一些彈藥調轉到了東南亞戰場,而背靠軟硬的 Grab 同樣也不是省油的燈。背後的資本在較量,對壘的三方同樣不想也不敢大意,因為這場戰役之後的市場格局很可能決定鹿死誰手。
此次 Go-jek 與 Blue Bird 合作業務的突然落地,也有點逼急的意思。因為在前者宣布合作不久後, Uber 也宣布和印尼第二大出租車運營商 Express 合作,以幫助 Uber 將旗下業務範圍擴大到印尼五座新城市。而且按外媒的話來說,在印尼市場,外來者 Uber 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 Go-jek。
加快合作業務的落地,對 Go-jek 來說,在時間和發展上都是必須。而且對合作雙方也是個雙贏的選擇:
於 Blue Bird 來說,在原有的出租車單之外,他們將獲取全新的網約車訂單、全新的流量,對企業原有信息化系統升級、在管理效率上也有了提升等。落後就要挨打,傳統出租車企業沒得選,既然遲早需要升級或者轉型,不如趁現在還有一定控制力,主動擁抱互聯網。
而對於 Go-jek 來說,即便用戶下的快車單,來的是一輛出租車,這輛出租車仍會採用 Go-jek 快車的計價體系。也就是說, Go-jek 在此次合作中掌握了關鍵的議價權,而這些出租車對於 Go-jek 來說等於是帶來了全新的運力,從而可以通過滿足快車的供給,進一步拉動需求,搶奪競爭對手的流量。而且與從主機廠、汽車租賃企業那裡拿車做自營業務相比,從出租車公司取得運力是更聰明的選擇。
Uber、Go-jek 們頻繁向出租車行業示好,無非是想傳遞一個訊號:不搶後者的生意,要用互聯網手段來提升運營效率。不過運營效率能不能有效提升,現在還不好下斷論,畢竟有滴滴打車難打車貴的例子在前。
對於 Uber 這類服務來說,初衷或許是奔著實現共享經濟來的,至於後期會不會背離它,而變成一個重資產的出租車公司,有太多規則掣肘。不過有一點毋庸置疑,當下,東南亞賽道上 Uber 這類服務的功能和營銷手段會不停地被相互複製,但競爭是一直不停歇的。
延伸閱讀
印尼電子錢包「GoPay」讓司機變行動銀行,不用銀行帳戶也能存錢!
【面對數位強權,重罰只是便宜行事】今天趕走Uber,明天我們要趕走無人車和機器人嗎?
【想賺錢幹嘛不開小黃就好】為啥政府一直罰,還是有人堅持要去開 Uber 啊?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印尼 Go-Jek 上線藍鳥車,共享出行最後還是跟出租車握手言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