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害怕去醫院】這間「未來診所」用 AI 系統當醫生,根本是診所界的Apple Stor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近年來利用大數據做為醫療輔助或者線上醫療等新型醫療方式越來越多,但目前把科技結合醫療應用的最極致的莫過於這間「未來診所」了,它可能會是未來醫療的樣貌嗎?(責任編輯:黃筱雯)

大家常說,有事沒事都別生病。一生病,去看醫生肯定得花個大半天。所以,去醫院的確是一件即費時又勞心的事情。

但是,有一群人卻想讓看醫生變成一種習慣。

(圖片來自:Vos Iz Neias)

2016 年,前 Google 員工 Adrian Aoun 建立了 Forward。至今,團隊人數已有約 40 人,其中不乏來自 Google、Facebook 和 Uber 的老將,最終目標是提供低廉但優質的醫療服務。本周二,他們打造的第一家未來診所正式對外營業。

「診所界」的 Apple Store

(圖片來自:Neowin)

診所坐落在舊金山市繁忙的街口。一進門,就能看到室內設計十分簡潔,背景的色調採用的是白色和公司的標誌色藍色。在灰黑色地板的襯托下,木家具顯得十分現代又貼近自然。而眼前的桌子上,擺放著的是 iPad 和一些可穿戴設備和配件。

 

放眼望去,全然不像大家印象中的診所,創始人 Adrian 也說:

你可以理解成,它更像是「診所界」的 Apple Store。

讓看醫生成為一種習慣的月費模式

(圖片來自:New Atlas)

不同於慣常按次的收費模式,Forward 採用的是訂閱模式。

「只需」149 美元(約合 1022 元人民幣)的月費,會員們就能無數次進入診所,同時享受到診所的醫療資源,還包括一些維生素等營養補充藥品。

目前,Forward 已有 200 名早期會員。不過,有部分是 Forward 提供給員工家屬的福利,而其中還有 15% 是免費提供給無法承擔起醫療服務的低收入人群。

充滿未來感的體檢體驗

(圖片來自:Forward)

一進診所,會員需要先在 iPad 上登陸,然後要進入到一個身體掃描儀。初次掃描還可以進行 DNA 測序,檢測遺傳性癌症的風險。

(圖片來自:Techcrunch)
(圖片來自:New Atlas)

掃描完成後,在醫生跟你簡單分析數據的時候,AI 系統也會實時標記相應區域。同時 AI 系統會調取歷史掃描記錄,結合當次掃描結果,分析出客戶身體的變化,並給出建議治療方案。

依靠客戶的數據庫和 Forward 獨家算法,AI 系統還會不斷學習改善,並且能預測潛在的健康隱患。

(圖片來自:Techcrunch)

除了先進的 AI 系統以外,Forward 還開發出自己的醫療設備。如隔著衣服也能監測心跳的無線聽診器,和一個手持紅外線儀,能夠快速地標記出會員的血管。

不間斷的醫療服務

(圖片來自:Forward)

不過,Forward 想讓你離開診所後,也能享受到他們的服務。

還記得進門看到的配件嗎?那些是讓會員離開診所後,也能實時看到自己的身體數據。除此以外,這些設備都連接著 Forward 的 app,會員可以直接在 app 上尋求 AI 或者醫護人員的幫助。

未來診所?

(圖片來自:微軟)

不過,如果你還期待能看到戴著 HoloLens 的外科醫生,就可能會失望了。這家造價 5,400 萬美元(約合 3.7 億元人民幣)的診所,連病床都沒有配置,因為它只提供一些基本的醫療服務。

Adrian 也解釋了為什麼要打造這樣的一家診所:

很多人以為看醫生是一次性的事情,但其實不然,讓我們煎熬不堪的不是喉嚨痛或者濕疹,而是慢性疾病。

畢竟,要住院或者手術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基本的醫療服務,就能很好地讓大家保持健康。如果是小毛病,就能在日常的身體掃描或者監測中發現,會員可以及時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積著積著就惡化成了大毛病。而且,依賴龐大的數據庫,AI 系統能根據會員身體的監測數據,預測大病的可能性,就不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了。

Eric Schmidt(圖片來自:Newsweek)

從 Forward 的投資者名單可以看到,這樣的想法還是受到挺多科技界大佬的認可的。其中有 Alphabet 的董事長 Eric Schmidt,還有 Uber 創始人之一 Garrett Camp 等。

Forward 的服務,恰恰就讓當今工作越來越忙碌的人們,養成一種日常進行小體檢的習慣,防患於未然。未來,他們還會努力降低價格讓更多人能夠承擔得起,並且納入更多的服務,開設更多的門店。

那各位讀者們,你們心目中的「未來診所」,又是怎麼樣的呢?

延伸閱讀

【矽谷最近瘋什麼】「健康醫療」獲創投青睞,光上週就拿下 1.8 億美元資金
【真的不用出門看病了】MobioSense 台灣醫材新創團隊,將用「一滴血」打造居家醫療新趨勢!
【醫療創新市場最夯!中國就值 16 兆】不指望台灣醫院創新,台灣創業者你們來吧

(本文經合作夥伴愛範兒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由前 Google 員工打造,AI 驅動的“未來診所”正式開張〉。)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