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 vs 西門子」的工業 4.0 之爭:面對歷史上最大的變革浪潮,先轉型先贏!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隨著越來越多科技應用在生活中,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也正在變革,「工業4.0」已是不可避免的風潮。這篇經濟學人中文版的文章就列舉了兩家傳統電機大廠,通用與西門子在工業4.0的布局與競爭。(責任編輯:黃筱雯)

作者/經濟學人中文版

數位化正在推動全球製造業巨頭進行歷史上最為深刻的變化。通用電器與西門子這兩家年收入超過千億美元的企業,都正在從傳統製造商向全面數位化企業轉變,也就是業界鼓吹的所謂的「工業4.0」。

全球製造巨頭的數位化轉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建立開放的數據平台

首先是構建開放的製造「平臺」。

通用電器自2011年已投資數十億美元於名為Predix的數據平臺,寄望它成為各類機器的操作系統,就像智慧手機上的安卓系統那樣。作為主要操作系統,該平臺將安裝各類工業「應用」來管理風力渦輪機組和機車編組等設備。

通用電器已把Predix設為開放平臺,不只通用電器自身的機器或應用可以使用。例如製造重型郵遞系統及產品的必能寶公司(Pitney Bowes)也使用該平臺分析其機器收集到的數據來改善管理。

西門子更在製造行業中研發出垂直的定製軟體,其首要重點仍是針對垂直行業定製軟體,如醫療保健和製造業,而非打造適合所有行業的橫向平臺。不過,最近西門子已開始更積極營銷自己類似Predix的數據平臺MindSphere。

不過,B2B領域裡的平臺概念畢竟與B2C領域不同,特定的行業及公司則往往有特定的要求,因而需要定製產品,而不是為所有機器提供一整套的統一平臺。西門子以客戶為中心的定製化方法是否能更勝一籌,還有待觀察。

重視所有數據

其次是挖掘數據的價值。

西門子為客戶工廠實現數位化管理;通用電器的一臺普通噴氣發動機就包含了數百個傳感器。但如今,這些數據不會在部件出廠或飛機著陸後就棄之不用。得益於更快的網路速度、雲端計算及各種智慧演算法,訊息如今更容易被收集起來,並可存儲在巨大的「數據湖」中供篩選分析。

製造業如何從數據中挖掘價值? 5/24 中港臺專家共同解密

同樣,B2B領域內的數據管理與B2C領域大不相同。在B2C領域,消費者可能願意讓渡自己的個人數據,以獲得平臺免費的服務,在B2B領域,企業對製造與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要珍視地多。無論是機床製造商還是工廠管理者,他們都深知自家數據的價值所在,因而嚴加保密。通用電器和西門子表示,他們的客戶在全新的數字化世界中可以全權掌控自己的數據,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使用這些數據生成的演算法的所有權歸誰。

擁抱新創企業文化

第三,是企業文化向「創業」文化的邁進。

作為一家工業集團,通用電氣對於六西格瑪管理法則(編按:原為一種改善工業流程的方法,後衍伸為商業戰略的一種)的癡迷眾所周知。這套方法運用統計學及增量改進,促使公司的方方面面不斷邁向完美。現在,通用電氣希望員工學習新創公司,採取它所建立的「快速決策法」(FastWorks),開始試錯。

西門子也開始派遣高級員工參與所謂的「學習旅程」,到新創公司觀摩瞭解不同的做事方式。現在,它鼓勵員工跨越組織架構界限來相互溝通,以及直接與上司溝通。西門子必須在這方面多加努力,不管其數位化領域的首要任務為何。

延伸閱讀

【對抗失業率與產業外移】無法跟上工業4.0,即便外移到世界的盡頭,也可能被智慧工廠所淘汰
【工業4.0是台灣製造業轉型關鍵】德國專家解析,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工廠?
【自掘墳墓中】說要轉型工業 4.0 的台灣製造商,仍然卡在「追逐低利」的迷思中

(本文經原作者經濟學人中文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工業4.0,GE與西門子如何PK?〉。首圖來源:Metropolico.org,CC licensed)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