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專業」這兩字的定義是什麼?如果要成為專業,那要具備什麼條件?根據一萬小時理論的說法,「天賦」是某種天生的特性,讓一個人能在在同個時間點,比其他人更快速成長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天賦,但要讓天賦變得能隨手運用,就需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做到!
當你對某個人、事或物有興趣時,先別考慮他能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效益,應該問自己:你為了喜歡的事情能付出多少?你能為喜歡的事情做到哪個地步?
「成功是來自於持續不懈的努力,熱情指的是長時間持續的專注。」這句話能做為你投入喜歡事物前的座右銘,也能在你投入後放在心上的自我勉勵。
別把自己侷限住,因為當你完全投入在你有興趣的事情上時,就像電影《三個傻瓜》中提到的,「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隨你」。
(下文內容為 PTT 八卦版有人提問,如果喜歡歷史(台灣普遍認為不會賺錢的科目)可以幹麻?其中一位專業鄉民 mklce,就提出要注重在「你願意為喜歡的事情付出多少?做到多少?」。責任編輯:張瑋倫)
作者/mklce
單一興趣,就走職人路線,一定要設法讓自己在該領域,至少,要比常人精通兩倍以上,至少!
多重興趣,就走連結融合,喜歡歷史、又剛好喜歡跟人交談接觸,可以當導遊、當老師等等;喜歡歷史、但又不喜歡跟人接觸,史料研究整理者、圖書館管理員、作家等等。我只是稍微舉了幾個比較極端條件的例子,實際上,還有許多選擇。
其實,重點不在於你喜歡什麼,而是在於你能為你喜歡的這件事情付出多少,還有,最重要的是,你曾為了你喜歡的這件事情做了些什麼?
有這麼一個人,求學的時候成績不甚理想、對自己也很沒自信,唯一個興趣,就是玩球,從巴掌大的球、到手指寬的球都玩。
玩球能幹嘛?喜歡玩球能做什麼工作?這個人叫陳星合,他是首位、應該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能登上太陽劇團的台灣人。他為了這個興趣,或者說夢想,準備了多久?又做了些什麼?他準備了十年、每天最少花六個小時在玩球。
有那麼一個人,從小因為體格限制,始終進不了體育班、參加不了正式的比賽,但他就是喜歡跑步。家境還算不錯的他,在高中畢業後,離家出走,只為了堅持自己喜歡的長跑。失去家裡的經濟支援,他三餐不是土司、就是學校廚房的隔夜剩菜,但他還是堅持繼續跑下去。這個人叫做林義傑,是亞洲、乃至世界知名的極限馬拉松選手。
不要給自己太多限制,過去一百年來,最少有二十種以上,曾經存在的工作,如今已經完全消失了;過去的十年來,最少出現十種以上,過去不曾存在過的新興工作。
你喜歡美食、剛好又喜歡下廚,你可以是廚師;
你喜歡美食、但又不喜歡下廚,你可以是美食家;
你喜歡美食、又剛好喜歡戶外活動,你可以當貝爾·吉羅斯(咦?)
你會走路嗎?你知道如果你把走路練習到極致的話,可以幹嘛嗎?
你可以教人走路,不是開玩笑的,真的有這個職業,儀態訓練師;
你會呼吸嗎?你知道如果你把呼吸練習到極致的話,可以幹嘛嗎?
你可以教人呼吸,這也不是開玩笑的,真的有這個職業,氣功師;
你會睡覺嗎?你知道如果你把睡覺練習到極致的話,可以幹嘛嗎?
你可以教人睡覺,這也是真的,睡眠教練。
最後,我在重複一遍,不要給自己太多限制,重點不在於你喜歡什麼,而是在於你為了你喜歡的這件事情做了些什麼、付出了多少、堅持了多久。
(本文經原作者 mklce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問卦] 只喜歡歷史可以做什麼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