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讓瑞典成為孵育出Skype、IKEA、Spotify的創新大國呢。根據這位常居瑞典的台灣人觀察,他們的教育非常側重「數據」,他們的政策也是有幾分數據就說幾分話,貫徹全國的數據思考讓他們不被表象迷惑,進而能夠看清問題癥結,找出創新的路。(責任編輯:黃筱雯)
當全台灣一起放假(抓寶)的時候,塞車是必然的現象。
眾所矚目的「國道夜間收費」,由於形同代表了政府鼓勵民眾在夜間危險上路,端午試辦恢復為正常收費之後,夜間車次還是增加21%,透露出使用國道的強烈需求,也顯示原取消夜間收費的措施,並非解決塞車的良方。因此交通部陸續發布,例如「最快路線」的智慧運輸研擬、客運優惠疏運等等方向進行。
不過最新定案,行政院以「注意人民感受」要求夜間免收費,架諸於其他疏運政策之上。民意和政府為什麼只專注討論「取消夜間收費」?你是否認為這是有效疏運?你是否願意因為這筆費用而帶著全家熬夜上路?在讀過久居瑞典的吳媛媛,分享瑞典人的日常思考之後,對於無論政府或自己工作上的邏輯或決策方式,是來自於「印象」還是來自於「數據」,有很多機會來練習觀察。
我們舉兩個例子:
一,行為經濟學之父理察.塞勒,曾經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