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人工智慧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不過你知道人工智慧也曾經歷黑暗期嗎?30年前許多AI相關的資金和公司歷經泡沫化,直到近年才又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人工智慧相關新創團隊在短短5年已經暴增至120間,這篇文章就介紹了目前應用深度學習技術出現的相關公司。(責任編輯:黃筱雯)
想像一下,如果在我們現存的世界加上三件事:人工智慧、機器人、虛擬和擴增實境,將會引發巨大的科技海嘯。
對大多數人來說,AI 人工智慧這個詞也許不陌生,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一詞,則是在Alpha Go人工智慧電腦打敗棋王後之後火速爆紅。而阿里巴巴技術執行長王堅,是如此詮釋人工智慧的:「人工智能最原始的想法是要把人的智慧塞到機器裏面,但其實應該是要用機器的智慧來幫助人做事情。」
如同新興平台和數位建設發展的轉變,例如 2007 年是智慧型手機在商業市場上進行量產和銷售的起點,手機應用程式 app 的商機浪潮也起於 2010 年,但是在這樣的風潮尚未興起之前,一切還不明朗。
而我們必須了解的是,人工智慧產業也已經站上了這樣的浪潮。
人工智慧新春再起
現在,我們除了已經能在Google、亞馬遜、Facebook等等科技巨擘已經引進相當大量的AI的應用,另外也能看見新創領域中,AI科技團隊已經開始萌芽滋長,許多像這類型的公司才剛創立而已。
自CB Insights所整理的數據報告指出,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新創團隊,從2011年存在的11間AI公司,增加到2016年的120間,著實成長了十倍。原因可推斷是由於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進步,尤其是「深度學習」技術的大幅改良和優化。
深度學習在你我左右
從這些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公司中,可以發現深度學習的新興應用範疇非常廣,如計算機視覺(如航空圖訊分析公司Terraloupe、手寫辨識公司Captricity )、語音對話分析( Mobvoi、 Viv Labs)、核心演算法(LeapMind、Teradeep)以及健保系統( Atomwise、Pathway Genomics、Butterfly Network、Enlitic)。
電子商務( Reflektion 、ViSenze 、Staqu)、安全保密(以色列公司 Deep Instinct、 SignalSense、台灣智慧攝影機新創公司Umbo CV)、無人機/機器人等等( Netradyne、Comma.ai、Drive.ai、Rokid)。
30年前,人工智慧發展黑暗時期1980年代,許多研發AI的資金和公司經歷了泡沫化。但現今已不同於以往,自從2012年的 ImageNet 競賽後,人們驚嘆電腦竟然能夠比人類更精確的辨識物件,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深度學習」倍感興趣,從健保、網路安全、企業等研發和運用更是逐年攀升。
網景(Netscape)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也曾這麼表示:「目前科技風潮的明顯例子就是人工智慧浪潮的來臨,預期會有不少新一波以人工智慧技術作為核心處理出現的產品和公司。」
延伸閱讀
【下個世代的代名詞:AI】NVIDIA 及合作夥伴共推 AI 工業機器人,還差哪些領域沒有人工智慧?
資料科學家們注意了!專訪 Appier CEO 游直翰:現在就是 AI 的爆發點
(資料來源:CB Insight,Vox;圖片來源:zsoolt;CC Licensed,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