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韓國新創公司教我的事:規則是用來打破的,當個乖乖牌你別想有成功的機會

C1454470971467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在台灣教育體制下,養成多數人的乖寶寶心態,我們守規矩,我們不質疑,身處這種氛圍的環境,沒有人跟你說可以「打破規則」,因為這是不對的,這是離經叛道、反抗的一種體現。

文中作者在韓國一家新創公司工作,她將代表公司參加一場在台灣舉辦的國際創業競賽,規定全程要用英文做簡報,但她的老闆表示,「說中文就好」、「不用理他們!Just Break the rules!」,不過因心切名次的緣故,她還是以英文做報告,但緊張的念頭充滿她腦袋,最終沒拿到顯眼的名次。

老闆之後表明,「…我不關心名次,我希望運用你的中文,讓我們的參賽影片放上網路向華語圈宣傳。我們是新創公司,如果不打破規則,沒有機會成功。」

在這時代,在這新創圈,墨守成規的人不會馬上被淘汰,但要成功,不打破規則就只能慢慢等待,而且等待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後才會出現機會的那天。

本篇作者為 Laney Lin 林芳穎,曾任年代、三立、中天、TVBS新聞台文字記者/國際組編譯。(責任編輯:張瑋倫)

作者/Laney Lin 林芳穎

甫進公司一個多月,某天下午老闆突然臉書私訊我:「我在網路看到這個創業競賽辦在台灣,你評估一下要不要參加。」打開網頁看個究竟,發現參賽資格必須在韓國團報,距離報名截止時間只剩兩小時!

當下不知道該怎麼辦,立刻請韓籍同事幫忙打電話詢問。對方回覆,必須準備公司文件才能報名,但老闆不在,我手上沒有資料,同事又在趕案子,於是喪失了團報機會……

幸好詢問主辦單位得知,可以用公司名義單獨報名參賽,截止日比團報日晚三天。當下真是鬆了一口氣,趕緊拜託同事準備英文文件報名,過了幾天順利收到初審成功的通知信,立刻向老闆稟報。

「既然辦在台灣,那就由你代表去吧!帶兩個同事協助你,」當下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開心的是我可以回家了!擔心的是,我有辦法代表公司參賽嗎?「這是個亞洲國際競賽,應該要用英文簡報喔!我怕我的英文不夠好…」我據實以告。「沒關係!你就說中文就好!」老闆回答地理所當然。

當時我手上已經有做好的中文簡報,把 10 分鐘 PPT 縮短成 6 分鐘不難,不過心中仍然有點懷疑老闆說的,因此偷偷把參賽簡報做成中英各半的版本。直到回台前一天,收到主辦單位的最後通知信,上面白紙黑字註明:「請用英文簡報」我心都慌了!當下壓力大到在辦公室大哭。

「Laney,你進來一下!」老闆發現了,把我叫進辦公室。我當時非常鴕鳥心態,想說老闆會不會同情我,直接買張機票陪我回台灣,換他用英文簡報,結果我真的是想太多。

「你哭什麼呢?」「主辦單位說要全程使用英文簡報,我擔心我的英文不夠好。」「不用理他們!Just Break the rules!

「蛤?」我在心裡吶喊。

Break the rules! We are a startup, we have no rules.”(打破規則!我們是新創公司,我們沒有規則)「你說中文就對了。」

這完全不是我預期的答案啊。我預期的是老闆代打上陣,要不然起碼教我一點英文簡報小技巧,怎麼會教我打破規則?況且去參加別人的比賽,為什麼要打破別人的規則呢?

我垮著一張臉走回座位,心裡嘀咕:「老闆根本沒幫我忙,打破規則是哪門子方法啊。」強打起精神,撥了國際電話問主辦單位:「我可以用中文簡報嗎?」我心虛地問。

「恐怕不行喔,第一階段的五位評審,只有一位懂中文。」這下好了,我決定不管老闆,把簡報內容全部改成英文。書面問題不大,難的是我沒有信心在評審面前說 6 分鐘英文,而且還有難以預測的「Q&A」。

由於時間迫在眉睫,我只好偷吃步,參考老闆之前的 PPT 複製貼上某幾頁,融合我原本的內容,另外把老闆的英文簡報影片反覆看了十幾遍,寫下他的內容背起來。下班前,我再度和老闆懇談,告知第一階段評審不懂中文的情況,希望他理解。

「那第一階段你用英文簡報,如果進到決賽,就用中文。」老闆仍是堅持「打破規則」。我心想,我都不知道我三腳貓英文能不能過,有進決賽再說。

結果沒想到,我第一次用英文簡報,順利回答了評審英文提問,在 30 隊來自台日韓中的勁旅中,闖進前十強。『Laney,你要改成中文簡報嗎?』同行的同事問我。「真是天大的難題!到底要用英文簡報努力爭取名次,還是要順從老闆旨意講中文呢?」後來我決定,中英夾雜,誰都不得罪。

但事實總是和理想違背。

決賽當天我沿用原本的 PPT,只修改其中幾頁加上中文說明。原本想要英文講完用中文補充,但是在兩百人面前簡報太緊張,又怕超時,只想趕快把該講的內容講完,中文講沒幾句就結束了。

最終我們沒有得到前三名,回到韓國又被老闆叫進辦公室。「Laney,我很不高興你沒用中文簡報,對你來說,這個競賽的意義是什麼?」「希望讓更多台灣人知道我們的品牌和服務,也希望可以得到名次(為公司爭光)。」

「你知道為什麼我堅持要你說中文嗎?我不關心名次,我希望運用你的中文,讓我們的參賽影片放上網路向華語圈宣傳。我們是新創公司,如果不打破規則,沒有機會成功。」

這下我恍然大悟。我一開始對參賽沒有信心,但闖進前十強後,便汲汲營營地想得到名次。想起參賽行前,我也曾向 21 歲的共同創辦人求救,他說「不用理評審啊!我們在做的東西他們根本不懂。」

當時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我要代表公司參賽,你們卻不教我怎麼贏得名次?原來我滿腦子就只想著怎麼贏,忽略了我真正的任務是推動品牌知名度。

台灣教育體制下,從小我就是乖寶寶,好學生,守規距是天經地義,沒質疑過老師或是課本,從來沒人跟我說可以「打破規則」,或者說,我以為「打破規則」是不對的,不被允許的,要我打破規則等於摧毀我的基本價值。

我在韓國新創公司又學到一課。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Just break the rules,我們沒有規則!──韓國新創公司教我的事〉。)

延伸閱讀

外國新創團隊看台灣:新創請勇於犯錯
 創意不用被綁在教室裡!台灣國中生自學軟體、還被矽谷創業團隊挖角
缺乏「創業者思維」環境的台灣,創業者可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