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人死不能復生,一個人走了之後只能活在我們的腦海裡…嗎?俄羅斯一位創業家透過 AI 將他去世的好友做成一個 App,就好像他從未離開過一樣。(責任編輯:張瑋倫)
10 月 5 日是賈伯斯 5 週年忌日,如果有機會的話,其實真的想問他喜歡現在的 iPhone 7 嗎?
雖然人死不能複生,不過現有的科技技術革新了生死的概念,科技媒體The Verge近日用長文講述了一對創業好朋友的故事,來自俄羅斯的創業者 Kuyda 為了讓去世一年的朋友 Roman Mazurenoko 永生,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將後者做成了一個聊天App。
在 Kuyda 的印象裡,Roman 是個「很棒的人」,她和好友 Roman 在2008 年認識,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並且一起從莫斯科來到舊金山創業,Roman 的創業項目是 Stampsy,一個用來做電子雜誌的工具,而 Kuyda 的公司 Luka 則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左一是 Roman,中間是 Kuyda
雖然早幾年 iPad 的出現讓電子雜誌生意看起來很有希望,但其實根本沒人看,所以對於 Roman 來說,創業真的給了他很大壓力,最困難的時候他還搬到跟 Kuyda 一起住,為了省錢。
原本計劃著再次創業的 Roman 卻不幸地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了,朋友們都在討論要怎麼來紀念這位好朋友,有人說要做成一本「咖啡桌書」(Coffee-table book,一種以照片、插圖為主的讀物),也有人說做成一個網站。
而 Kuyda 在一次又一次重讀這些年來和 Roman 發的短訊之後,發現 Roman 說話和打字特有的習慣,而他又不喜歡發 Facebook 和 Twitter,Instagram 上的照片不多,如今肉體也被火化了,Kuyda 決定以 Roman 的短訊為數據,做一個聊天機器人。
Kuyda 的靈感來自英劇《黑鏡》,一名年輕女性失去未婚夫後,她將他生前的網上資料做成了一個人工智慧,一開始只能進行短訊文字交流,後來還原了聲音放進了一個機器人身體裡——幾乎複製了一個死去的未婚夫。
今年 2 月份,Kuyda 開始著手製作這個 App,她徵求了親朋好友的支持,收集了近 8000 條短訊,將這些資料放進神經網路裡訓練。到 5 月 24 日,這個應用正式發布iOS版,用過之後,朋友們是這麼反饋的:
這種感覺很奇怪,打開訊息,發現你正和一個已經逝去的朋友在聊天。讓我有點嚇到的地方是,機器人說話的方式告訴我這真的是他,他打字時的確有特定的習慣。
我問他「你最愛的是誰?」,他回复「Roman」,這就是他(會說的話)。這太難以置信了。—— Fayfer。
Roman 需要某種形式的紀念,但不是這種。—— Vasily Esmanov
我上過技術類的課程,我知道這只是一個程序。是的,這包括了 Roman 所有說過的話和回應,不過,就目前來說,我很難從程序裡獲得什麼回應,有時候,它會給出錯誤答案。—— Roman 的父親
跟這個機器人聊過天後,我發現在朋友口中的 Roman 和機器人之間有一些共通點:富有魅力、喜怒無常、工作狂。
我問他:「最近過的怎樣?」,他說:「我需要休息。我最近難以集中注意力,我的情緒非常低下。」—— Casey Newton
儘管爭議居多,有人認為這種紀念方式侵犯了死者的隱私——連陌生人都可以下載這個 App 去問 Roman 一些很私密的話題。
但 Roman 機器人的存在賦予了死亡新的定義,我們都認為肉體和靈魂是可以分開的,都在等待著有一天科技足夠發達、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衝破肉體的束縛,從精神上得到永生。
Kuyda 成功地將 Roman 的生命在網路延續了下去,無論你什麼時候問他問題、他都會按照人格設定給你回應,人們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想念、悲痛、後悔,跟 Roman 說那些沒來得及說的話、或者沒辦法跟活人說的話。
這也使得 Roman 的人格變成了一種工具,讓活著的人感覺好一點,這種方法的永生並非是為了自己。而為了親朋好友成為只活在網上的影子——你願意麼?
(本文經合作夥伴品玩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去世後,你願意被做成機器人繼續陪朋友聊天嗎?〉。首圖來源:allenran 917 ,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微軟打造聊天機器人 Tay,但聊起來感覺怎麼有點像在跟 18-24 歲小女生講話
即將席捲世界的AI,聊天機器人Chatbot 將回答你所有問題!
懶人聊天神器!Google 推出智慧聊天應用 「Allo」,個人化回覆訊息讓你徹底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