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iPod 在過去的確是劃時代的產品,不過短短 15 年就變得乏人問津。在這 15 年內,手機變得越來越多工、網路變得越來越快,得以用線上收聽的方式聽音樂,再加上串流媒體的誕生,不論是 Spotify 或是 Amzon 推出的新服務。這些進步都一點一點地把 iPod 推向滅亡,現在, iPod 的確極少出現在你我身旁。(責任編輯:Matthew Chen)
15 年前的今天,賈伯斯發布首款 iPod,這個薄薄的、看著有些怪的電子產品,卻在未來的幾年徹底顛覆整個音樂市場,也徹底改變蘋果的未來。
第一代 iPod 配備 5GB 硬盤,播放音樂長達 10 小時,10 分鐘內便能從 Mac 上同步 1000 首歌曲,同時 LED 屏幕和獨特的滾輪技術,使用零門檻。
「將 1000 首歌曲裝進口袋」,除了行業第一的存儲量,賈伯斯在外觀設計和營銷上都賦予了 iPod 全新定義,讓音樂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同時,iPod 和 iTunes 的經典組合,讓人們逐漸開始養成為優質音樂付費的消費習慣。藉此,蘋果一舉打開音樂市場,改變整個音樂出版行業的規則。
當時,這款 iPod 播放器售價高達 399 美元,但開賣僅兩個月就售出 125000 台。
蘋果也從一家電腦生產商一躍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隨後的幾年,蘋果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產品線。
2004 年,推出更小、更輕、更薄的 iPod mini
2005 年,推出第一代 iPod Shuffle,價格進入 100 美元區間
2005 年,推出「薄到令人髮指」的第一代 iPod Nano
2007 年,推出 iPod Touch——第一台可以隨機搭載 iTunes 應用商店的設備。
與此同時,iPod 的銷售也節節攀升:
2002 年: iPod 售出 60 萬台;
2003 年:蘋果推出 iTunes 音樂商店,首周賣出一百萬首歌曲;
2003 年: iPod 售出 100 萬台;
2005 年:4200 萬台 iPod 售出,iPod Nano 取代 iPod Mini。
沒落
但隨著以 iPhone 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和流音樂的興起,iPod 逐漸式微,從 2007 年為蘋果創造超過 48% 的收入到目前佔比不足 4%,從 1200 萬台季度銷量到如今已跌到不足過往的 1/6。
作為一款播放器,iPod 也許依然優秀,但作為一款戰略產品,它卻慢慢成為過去式。
2014 年 9 月,在 iPhone6 及 AppleWatch 發布之際,銷售長達 13 年的 iPodclassic 在蘋果官網下架;隨後,蘋果宣布將在財報中停止單獨提供 iPod 業務收入,而將其整合入「其他產品」分類。
與競品相比,第一財經曾有文章指出,無論硬件本身,還是音質和使用的便捷性, iPod 和 iTunes 的組合都已經逐漸和競爭對手同質化,而且過去 10 年中,蘋果並沒有借助自己的領先地位,將數字音樂打造成一個更加獨特性的服務,而僅僅是把它做成了一個龐大的音樂發行平台,iTunes 本身的糟糕體驗甚至將自己置於更加不利的地位。
如此同時,流音樂(串流音樂)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
據 RIAA 數據,2016 年上半年,美國流媒體服務的收入佔據音樂唱片總收入的一半,創下 16 億美元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 57%,成為音樂市場的主流。
價格方面,iPod 和 iTunes 過去每首 0.99 美元的高品質正版音樂,在 CD 時代也許是一大亮點,但如今已不再是任何競爭優勢。今年 10 月 12 日,亞馬遜發布新流媒體音樂服務,價格最低每月 4 美元,大幅壓低了蘋果的競爭力。
存儲方面,高品質無損音樂要佔用大量內存,過去在流音樂未興起時,為不佔用手機內存,消費者可能單獨用另一個設備儲存本地音樂,iPod 相當於兼具 usb 的功能,所以在第一代 iPod 推出時,1000首歌是賈伯斯的利器。
但如今,尼爾森娛樂公司的分析師 Dave Bakula 指出:
流媒體音樂服務無需下載,雲中同步,使用更加便捷,是一種更好的數字音樂體驗。
也就是說,消費者無需下載音樂到本地播放器,iPod 存儲功能弱化,而手機可以替代其播放功能,儲存空間越來越大,而且具有更多功能。這樣一來,iPod 使用需求降低。
曾經顛覆音樂市場的 iPod,看起來已經在被音樂顛覆。
如果想打翻身仗,就要重新找到需要 iPod 的存儲和播放功能的應用場景:沒有無線網,無法使用流音樂,只能採用本地音樂;消費者也不需要手機的多樣化功能,只追求更輕、更薄的設備。
一個典型的場景就是:在運動時聽歌。
但即使是這一場景,iPod 仍面臨另一巨大的挑戰:智能體感設備。如果智能手錶可以記錄你跑步時的心跳、血壓、步數,同時你可以用來接電話、聽歌,誰還會單獨揣著一個 iPod 呢?
能這樣做的,也許真的是真愛吧。
(本文經合作夥伴 36k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15 週年:曾經顛覆音樂的 iPod,在逐漸被音樂顛覆》;圖片來源:Wiki, 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獲得 2016 諾貝爾文學獎的巴布狄倫,曾是賈伯斯崇拜的偶像亦是「情敵」
台灣成為亞洲新創中心的必要條件:改變政府政策、認同台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