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為亞洲新創中心的必要條件:改變政府政策、認同台灣文化

crea

我真的很討厭「亞州矽谷」這個詞彙,聽起來大概跟「陽明山下智久」差不多。為什麼台灣一定要當「亞州矽谷」不可,不能好好發揮長才做自己呢?

Tech In Asia 最近發佈了一篇新的文章,試圖從台灣的優勢與劣勢面給予建議,期望台灣可以成為亞州最大的裸聊中心的新創中心。其中優勢不外乎「宜居城市」、「文化鎔爐」;而劣勢則逃不開最重要也最令人討厭的「刻板文化」、「升學文化」、「政府政策」等。

首先是背景介紹,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後,台灣的失業率不斷向上爬升,由於台灣 70% 的 GDP 倚靠出口,與國際的供應鏈呈現濃情蜜意的不可分離關係,國際性的金融風暴一棒打的台灣久久站不起來。

台灣也在 2009 年推出應該要得諾貝爾獎的 22K 政策。伴隨著升學主義至上的觀念,相較過去較乏人問津的公務員考試,因為其穩定性竟成為了顯學。當整個國家的人都在追求穩定的生活,隨時都有可能找不到錢而倒閉的新創公司,自然不在台灣人的生活版圖之中。

在如此悲慘的前提之下,台灣有許多優勢仍如掩蓋不住的光芒般不斷閃耀。

台灣的優勢

台灣有機會變成亞太地區的創新中心有其道理。首先是全球競爭力,台灣排名全世界 15 名,附帶一提,中國是 28 名,南韓是 26 名。創新方面則排行第 10。

就算上述的數據你都不願意相信,你也應該聽過台灣是世界宜居都市第一名,半夜下樓去便利商店買個宵夜吃竟然是別的國家夢寐以求的事情。

tw1

此外,台灣更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工程師數量,許多國際電子領導品牌都選擇台灣為合作夥伴,包含 Apple、Sony、微軟等。更別說過去台灣曾統治半導體產業 30 年的時間。

總和上述的優勢特質組合,台灣的環境完全就是好棒棒到不行啊,怎麼會沒辦法吸引到優質人才、優質企業,甚至更慘,無法阻止人才外流呢?講到爛了,台灣有兩個需要打敗的大魔王:制度與文化。

Tech In Asia 則提供了兩個建議,由政府與國家文化特質下手,期望台灣可以突破障礙,奪下亞太創新中心的寶座。

政府政策:蓋房子並不能成為矽谷

台灣政府打算投資 100 億台幣打造一個全新的科技中心,aka 亞州矽谷。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希望可以因此為台灣吸引到最高級的海外人才,讓最先進的 idea 在台灣落地生根,增進台灣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請問:新創公司的人才都是寄居蟹嗎?蓋好房子就放在那邊等他們來換殼?

crabs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政府的立意 100% 良善,不過空殼建築並不能為台灣帶來一絲一毫的矽谷靈魂。更別說台灣有太多蚊子館的案例,多花 100 億蓋園區難保成為下一個蚊子樂園。

比起直接砸 100 億蓋房子,不如先學習矽谷新創公司的精實精神,花點預算的屑屑改造舊有的房子,把剩下來的錢拿來補助國、內外進駐的新創公司。

在新加坡,政府將舊有的工廠改造成全新加坡最大的新創中心,也就是知名的 Block 71,現在共有 250 間新創公司進駐。

延伸閱讀:【我的新創公司就是國家】新加坡的駭客部隊,用新創公司的衝勁帶領國家部門

文化:以台灣為出發點想想

直接複製成功的模式,聽起來跟炒短線有 87% 像。舉個例子來說,在對岸的確已經有許多成功的創業案例,同樣的模式到台灣來一定會成功嗎?首先我們的市場規模遠小於中國,更別說政府的政策導向完全不同,就算你都不想理這些事情,好歹也聽過「橘過淮為枳」的道理吧?

台灣的企業家們必須意識到自身國家的基礎與文化,在這樣子的前提之下來設計並創新。Tim Cheng,FlyingV 台灣最大群眾募資平台的 CEO,在看過上千個專案來來去去後分享了他的看法:

台灣在亞州來說也非常特殊,同時揉和了中國、日本、美國,甚至是原住民的文化。在這樣特殊的文化背景之下,台灣人特殊的觀點應該成為台灣每一個企業背後的靈魂與支架。

像是 Gogoro,便是從台灣獨特的「摩托車文化」下手,替台灣創造了創新、適合的產品。

解決問題之後呢?

10 年前,台灣許多最優秀的人才紛紛加入了富士康或是台積電,而現在風向變了,「創業家思維」提升,許多優秀的人才願意拋棄光鮮的頭銜,著手創業。

當我們為了這些優秀的人才解決了上述的兩個問題,然後呢?

然後就是投資人的事了。

台灣政府與民間在這幾年來成立了不少育成中心,都是為了讓優秀的台灣團隊可以找到投資人。不管是國發會的 Head Start Taiwan 計劃、TSS 台灣新創競技場TIEC  in Silicon Valley、AppWorks 都為了台灣的新創環境努力著,不只提供媒合的平台,甚至還手把手地傳遞資源、人脈與創業精神。

保持進步,持續前進,台灣一定能夠成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科技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How Taiwan will become a major Asian startup hub

——

延伸閱讀

東南亞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 Garena:不止代理遊戲,更想成為東南亞的阿里巴巴【叛經離道創業代表】無名小站創辦人簡志宇:台灣不應該做「亞洲矽谷」

台灣該如何跟上世界的腳步?才能避免被淘汰?
從矽谷回來的專家,有他們的心得,即將與你面對面。
一步一步告訴你該怎麼做,詳細資訊請看這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