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2211332_d0cdac425b_z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看到得獎者是 Bob Dylan 時真的嚇壞我了。看完這篇文章又嚇壞我一次。Bob Dylan 不只是賈伯斯的偶像這麼簡單,儘管兩人並沒有太多交集,卻用不同的方式交纏人生。此外,他們兩人間的「情敵」關係也十分令人玩味。(責任編輯:Matthew Chen)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爆出一個大冷門:美國傳奇歌手巴布狄倫獲得了 2016 年諾貝爾文學獎,是的,你沒有看錯,是文學獎。同樣的,村上春樹今年繼續陪跑。

今天我們不去關心村上在陪跑時想寫什麼,關心一下已故的賈伯斯,和跨界拿獎拿到手軟的巴布狄倫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他是賈伯斯的偶像

2011 年 12 月,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賈伯斯被追授為葛萊美理事獎,以表彰其對數位音樂產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在 2012 年 2 月 12 日的頒獎典禮上,蘋果互聯網軟件和服務主管、iTunes 業務主管的 Eddy Cue 代表賈伯斯接受了獎項。

葛萊美獎素有「音樂界的奧斯卡獎」之稱,是美國音樂節的一大盛事。主辦單位美國唱片藝術及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Recording Arts & Sciences)每年會將葛萊美理事獎授予為音樂事業做出特別貢獻的個人。迪斯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也曾榮膺這一大獎。

賈伯斯以 iPod + iTunes 變革音樂產業的成就已無需贅言,驅動賈伯斯引發這一場變革不僅與他「數位中樞」的理念相關,更源於他內心對音樂的熱愛。「早在 iPod 發布的時候,就有人問他為何蘋果要做音樂播放器,賈伯斯寥寥數語:『我們熱愛音樂,做自己熱愛的事業總是很美好的』」Eddy Cue 在頒獎典禮上回憶說道。

賈伯斯熱愛音樂,而巴布狄倫就是賈伯斯最愛的音樂人。

賈伯斯通過 iTunes Store 創造了單曲購買的消費方式,儘管他認為專輯可以且應該被拆分,但具體到巴布狄倫,賈伯斯的 iPod 裡幾乎總是完整無缺的專輯。他的 iPod 中收藏了 12 張巴布狄倫的專輯,7 張 Beatles 專輯,6 張 Rolling Stones 的專輯,以及 Joan Baez(瓊· 貝茲) 的4 張專輯。

1984 年 1 月 24 日,Macintosh 的發布會上,賈伯斯用巴布狄倫的一首歌《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為這款跨時代產品的開場白。

巴布狄倫,永遠一副高傲冷酷的面容,用他的音符和史詩般如箴言的歌詞注入 60 年代美國民族的骨髓中。沉浸在《Blowin’ in the Wind》、《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賈伯斯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賈伯斯身上反文化的烙印、拒絕受規則約束的叛逆 …… 無不來自於這個眉頭緊蹙、嗓音沙啞的狄倫。巴布狄倫儼然成為了賈伯斯早期的精神領袖。儘管他們來自完全不同的領域,卻在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表達相同的理念——摒棄墨守成規,顛覆一切,Think Different

bobandjobs

說起來,作為巴布狄倫的老本行,他個人自然是拿葛萊美獎拿到手軟,多達十數次,終生成就獎也拿了。

除此之外,巴布狄倫還拿過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普利策獎(特別榮譽獎),加上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巴布狄倫獲獎級別之高,跨度之大,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Think Different

除了都獲得過葛萊美獎,賈伯斯和巴布狄倫兩人的精神上的共同點其實要更多。

在賈伯斯 1997 年重新執掌蘋果後,他為喚醒迷茫的蘋果員工而錄製的一則名為 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的廣告。畫面由甘地、巴布狄倫、愛因斯坦、馬丁· 路德· 金等改變世界的人構成。這個廣告有一個賈伯斯的配音版本,這裡面的表述完全可以歸結為賈伯斯對巴布狄倫這類人的概括,以及自況: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訓,他們惹事生非,他們格格不入,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讚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愈,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啟迪,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也許,他們必須瘋狂。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嗎?

你能靜靜坐著,就譜出動聽的歌曲嗎?

你能凝視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輪嗎?

我們為這些傢伙製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在蘋果的發布會上,巴布狄倫的名字出現的次數實在太多了,賈伯斯用他的歌做現場演示、用他的名字演示搜索功能。

bobandjobs2

關於賈伯斯的「傲嬌」故事我們已經聽過夠多了,這裡僅舉兩例來說明巴布狄倫的孤傲: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白宮舉行紀念美國人權運動音樂會,邀請狄倫獻唱《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狄倫依然特立獨行,非但不參加排練,就連音樂會當天與總統夫婦拍照的環節也絲毫不感興趣。歐巴馬說兩人僅有的互動就是禮節性握手和狄倫離開時報以的一個微笑,「如果他做些別的什麼,那他就不是巴布狄倫了」。

對於以「迷弟」身份出現的賈伯斯,巴布狄倫實際上並未與之有太多交集。《賈伯斯傳》裡面有一節其實專門記錄了兩人的關係,其中有個故事很有趣:巴布狄倫問賈伯斯最喜歡什麼歌,賈伯斯提到了《多餘的清晨》(One Too Many Mornings),於是狄倫當晚唱了這首歌。演出結束後,賈伯斯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輛旅行車駛過他身旁,發出了刺耳的剎車聲,車門滑開了,「喂,你聽到我為你唱的歌了嗎?」

頗有些高山流水遇知音,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

賈伯斯和他愛過同一個女人

搞搖滾和民謠的,一般都不會太專情,賈伯斯同樣是的。事實上,賈伯斯的婚姻和感情一直都是他人生中的「黑點」。賈伯斯和巴布狄倫除了有著強烈的精神共鳴之外,就連對女性的選擇也頗為一致。

jone

巴布狄倫的第二任女友是瓊· 貝茲,兩人同為民謠歌手,在他們相好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瓊· 貝茲當時已經是天后級別的人物,而巴布狄倫還不怎麼出名。在瓊· 貝茲還只有二十一歲的時候,她就已經成為《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了。

jone2

在二人分手的十年後,1975 年,巴布狄倫寫下《Diamonds and Rust》這首歌,據說是以此紀念他們無疾而終的感情。而在電影《阿甘正傳》中出現的女聲《Blowin’ in the Wind》其實是瓊· 貝茲唱的。

回到賈伯斯這邊,他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與當時的女朋友分手,目的只是為了和瓊· 貝茲約會。其時,賈伯斯二十多歲,瓊· 貝茲四十出頭了,他們之間有十多歲的年齡差,而瓊· 貝茲與巴布狄倫是同歲。

後來,瓊· 貝茲也承認過,她和賈伯斯有過一段短暫的感情。

Joan_Baez

有人說賈伯斯是因為瓊· 貝茲的音樂才華喜歡上她,也有人說因為她曾是巴布狄倫的前女友,賈伯斯才被她吸引。

令人惋惜的是,賈伯斯在 2011 年去世。在賈伯斯的紀念儀式上,瓊· 貝茲和 U2 樂隊的 Bono 為去世的賈伯斯演唱,那首歌是《Swing Low, Sweet Chariot》。

時至今日,瓊· 貝茲仍是民謠女神,而巴布狄倫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至於賈伯斯,則已經在科技史上封神。

(本文經合作夥伴 ifanr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剛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曾是喬布斯的偶像,亦是“情敵”》;圖片來源:mtarvainen

——

延伸閱讀

追求完美的 Apple,為什麼可以忍受自家的地圖被 Google 海放十條街?
現在就連 Google 都敢在發表會上嘲笑 iPhone 了,Apple 的 i7 到底有多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