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一般來說,如果知名的國外科技公司到另個國家找尋人才,應該是蠻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不過在中國倒是相反情形,反而是國外這些知名公司想破頭也要找到人經營,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就由本文娓娓解析給你聽。(責任編輯:張瑋倫)
在中國互聯網的人才戰場上,國外科技公司已經失去了過去吸引好員工的優勢。
曾經對中國人而言,為這些知名美國互聯網公司工作頗具吸引力。但現在,即使是那些最聲名顯赫的公司,也在為吸引頂尖人才而苦苦掙扎。
Airbnb,這家全球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在一年前接受了來自中國的新投資者(寬帶資本和紅杉中國),根據他們的公開信,這些中方投資人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幫忙招聘 Airbnb 中國 CEO。不過,據說他們到現在也沒招到人。
同樣的,Uber 在過去兩年多裡也一直在招人負責中國區業務,但一無所獲。兩個月前,Uber 中國終於和滴滴合併。
這種國外科技公司在中國招聘的難題,事實上既是結果,也是原因。有實力的職業經理人們不想加入國外公司,因為覺得它們不可能在中國成功,而缺少有能力的管理者,又使得這些外國公司更加難以成功。
「跨國公司在中國成功的概率,已經接近於零了」,曾經在 2005 年到 2009 年管理 Google 中國的李開復說:
「那麼一個有能力的、擁有成功經歷的人為什麼要冒著失敗風險接受一個成功可能性幾乎為零的工作?這並不值得。」
Google 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2010 年,Google 在 Gmail 遭受襲擊與政府就審查問題產生不同意見後,停止了大部分中國大陸業務。包括 Yahoo,eBay 和 Amazon 都嘗試過在中國巨大的互聯網市場中分羹,然而在適應本土消費文化、競爭格局和規章制度中苦苦掙扎。
「我通常鼓勵這些頂級候選人,也許他們能夠成為第一個取得成功、並留下成績的人」,前獵頭公司億康先達合夥人 Bill King 說,他負責中國的科技領域業務,「確實有很強的領導人,但他們最後還是走了。」
當然也有例外。從 2014 年進入中國以來,LinkedIn 就做的還不錯。觀察者認為部分原因是 LinkedIn 成功找到了沈博陽來管理中國業務,沈博陽說他得到了與一般跨國公司相比更多的自主權。
對於 Airbnb 和 Uber 來說,強有力的本地領導人都很重要。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四處求賢,但是大部分候選人都表示不感興趣。還有一小部分合適的人選不滿足這些公司的要求,尤其是英語水平。
Airbnb 和 Uber 拒絕對此置評。
一旦加上英語水平要求,這些國外公司可以選擇的範圍就不大了。即使在頂級經理人中間,大部分也會認為如果在中國公司工作,可以更好地參與核心決策。
「頂級人才更多傾向驅動或者建立他們自己的事業,而不是處於全球管理結構中的一層」,前獵頭合夥人 King 說,「他們想要做出決策,而不是徵得同意。」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前 Uber 和 Airbnb 都向剛剛卸任的前京東商城 CEO、前百度副總裁沈皓瑜伸出過橄欖枝。
沈皓瑜對此拒絕評論,但表示,他喜歡在中國公司工作,因為可以有直接的決策。「我可以直接走到會議室,和創始人迅速交談,然後在五分鐘內做出決策。」而與此同時,跨國企業複雜的匯報線、不一樣的文化則影響了本土經理人的自主權。
沈皓瑜說,不論如何,對於這些跨國公司來說,中國始終是第二重要的市場。
(本文經合作夥伴36氪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頂級人才不再加入外國互聯網公司了,為什麼?〉。首圖來源:ssoosay ,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台灣人才 CP 值超高》從獵豹駐台搶人,看中國企業如何從台灣跳向國際
「為什麼我說台灣人才流失是必然?」中國評論台灣輸南韓的要因
半導體產業最大危機》一味防守沒效,台灣應該開放中國高階人才來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