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時候,告別我們對電玩遊戲的偏見了

C1474596024006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遊戲產業一直都很受到重視,產值也不斷上升。然而在台灣,還是有許多家長一聽到遊戲就皺起眉頭。如果願意試著了解遊戲對孩子的正面貢獻,而不是一味否定,相信台灣會有更多出色的遊戲誕生!(責任編輯:黃筱雯)

作者/張萍萍

最近,大陸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引起一片「虐汪」狂潮(編按:虐汪為中國網路用語,意指情侶(包含螢幕情侶)恩愛「放閃」,讓單身者難以忍受),該劇以電玩、網路遊戲為線索,講述了計算機系學霸系花貝微微、與校草級大神師哥肖奈偶然間在遊戲中相識,並在現實中見面的一段「從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 O2O)戀愛的故事。不過,這部劇除了滿足廣大女性同胞嚮往的「酥到爆炸」的情節,還有能夠引起男性觀眾腎上腺素上漲的網路遊戲。

說到遊戲,這是中國父母的「眼中釘」,遊戲代表「玩物喪志」。而這部劇以電玩遊戲為線索,似乎有為遊戲正名的意味。

電玩遊戲的正面貢獻

比如,在劇中有位殘疾兒童小陽,是女主角的家教對象。女主角不僅給他補課,也教他玩遊戲,用女主角的話說,遊戲為小陽打開了另一個認識世界的窗口,他可以通過遊戲認識更多的朋友,而不會感到孤獨。

同樣地,在劇中,男主角畢業後成立遊戲科技公司,開發網遊。他在向投資商推介自己的遊戲產品《新倩女幽魂》時說:「在很多人看來,遊戲意味著不務正業,但是,在我看來,遊戲和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座博物館一樣,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載體,一種承擔著文化傳播責任的載體,都是向人們展示文化的一種途徑,甚至更潤物細無聲玩家在玩遊戲的同時,可以身臨其境地體會每一個中華文化的細節……我們希望通過我們構建的世界,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我們想建立一個世界,一個原本只停留在文字和想像中的世界。當然,我們不會把想法硬塞給玩家,而是在遊戲的每一個細節中去充實和展現,這就構成了我們整個遊戲的格局和世界觀。」當然,這是屬於遊戲傳播文化的一個屬性。

這讓我想起此前採訪的一位臺灣人,他在泰國擔任一家新加坡遊戲公司的東南亞區域主管。在他加入公司前,從沒接觸過遊戲,在遊戲圈裏摸索一段時間後,才發現了遊戲的魅力。

在他看來,遊戲是一個產業、一項運動。它和電視電影一樣,屬於一種娛樂,也是一種生活的調劑。它和職業運動一樣,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訓練。平均一個專業的電競選手一分鐘內要敲 300 下指令,這需要足夠的靈活度和眼力,也需要邏輯思考和肢體動作的協調。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他說:「對於不太了解遊戲的人來說,你可以不喜歡它、不接受他,但你仍必須了解它,因為它是趨勢,它是未來,是目前發展最快的一個產業之一。」目前,光是線上遊戲,一年就為泰國經濟總值貢獻了接近 60 億泰銖(約 55 億台幣)。

遊戲也是經濟的支流,借助虛擬世界,為現實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這中當屬日本的遊戲產業首屈一指。遊戲是日本笑傲世界的文化產業之一(還記得里約奧運閉幕式的馬力歐首相嗎?),日本開發的遊戲,也讓世界出現第 9 種文化,豐富了人類文明。

存在即合理,遊戲一直委屈地背負著「原罪」,然而,卻有許多癡迷遊戲的人,在遊戲裏「玩」出了另一種人生。

玩遊戲的熱情,養成一個歷史學家

例如,洪維揚的《日本戰國風雲錄》證明了遊戲還可以玩出歷史學家。他在初三那年開始玩有名的電玩遊戲《信長之野望》,雖然當時完全弄不明白那些古怪的拼音,以為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的中譯名是「拖康加瓦以也雅速」。但是憑著遊戲激起的熱情,他硬是每天放學去書店「站崗」,研究每一個戰國武將的日文讀音和準確漢字,然後自此投入日本史研究的世界。

以前有很多歷史學家入行的機緣是兒時讀過《三國演義》和《封神演義》,接著新一批歷史學家是在電影和古裝電視劇裏領會懷古思舊的魅力,而洪維揚,則很可能是第一代在電腦遊戲中成長的史學家。

此外,也有人通過遊戲變成一個餐飲管理專家、學懂醫院的人手分配方法、羅馬帝國公路網的鋪設、鐵器普及在文明進程中的影響,以及斯大林格勒攻防戰的軍團配置。遊戲的教育功能不可小覷。

不是過度吹捧,而是公平看待遊戲的利與弊

然而,我想,不管遊戲具備多大的經濟、教育和傳播文化的功能,它依舊是中國式家長心中的一道坎,因為遊戲的誘惑力太大,許多玩家無法自控,影響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比如最近橫掃世界的 Pokemon Go,有人竟為此罔顧安全、付出生命的代價,甚至泰國的保險業從中還發掘了商機,為玩家提供保險,據說每天有 200 人投保。然而,玩遊戲玩出命,這畢竟是少數。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玩遊戲時,是否做好承擔負面影響的心理準備?家長們能否不要太「大驚小怪」,對遊戲多一些寬容?不管是單純地把遊戲當成像看電視一樣放鬆的休閒方式,還是把遊戲作為一項專業技能培養,尊重孩子的興趣,也許還能別有一番天地。

就如我採訪的那位臺灣人所說:當有人在 20 歲的時候,因為遊戲,可以披著國旗代表國家在國際上比賽,妳可以不認同他做的事情,不認同他玩遊戲,但請不要否定年輕人為國家爭光的熱情與努力。我們的社會,是不是應該多給他們一些理解和機會

《關聯閱讀》
我們沒做到,而日本做到的
電玩遊戲的娛樂文學密碼──《不夜城》與人中之龍

《作品推薦》
一張敘利亞男孩照片的旋風──誰在操縱輿論?
從傅園慧到謝淑薇──政治不該扯運動員後腿

想更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轉型的方法??5/24 中港台三地專家共同解密,要帶你了解人工智慧協助製造業轉型的最強案例! https://goo.gl/Wvkmfj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該是時候,告別我們對電玩遊戲的偏見了〉。)

延伸閱讀

兩個文組學生創業者的深談:「不會寫 App,不代表你不能創業」
【最強轉型案例】被臉書打趴的日本社群網站 Mixi,搖身一變推出《怪物彈珠》大賺特賺
「四點二十分叫醒我」: 一場為期五十天的死亡遊戲,社群媒體的力量是否超乎想像?
挑戰人類極限 2 小時完成全馬:儘管輸了夢想 25 秒,Nike 卻贏了世界最好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