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昨晚我們的「台灣巨砲」,同時也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在美國職棒例行賽有出賽紀錄的選手 ─ 陳金鋒,終於劃下他職棒生涯的句點。
不過在他最後一場告別作前,一座號稱斥資1400萬、為陳金鋒量身打造的「漢白玉雕像」卻引來網友的大量批評……(責任編輯:張瑋倫)
熱血直到謝幕那一刻!陳金鋒引退賽湧入兩萬名球迷
眾所矚目的「台灣巨砲」陳金鋒引退賽在昨晚登場——義大犀牛對上 Lamigo 桃猿的「犀猿之戰」吸引 20,052 人湧入桃園棒球場,熱情球迷不僅要親眼見證這場別具意義的賽事,更要以聲嘶力竭的吶喊向鋒哥致敬,感謝他為台灣棒球帶來的貢獻
滅火器樂團、Donbay懂伯日前也分別釋出歌曲〈曾經瘋狂〉、〈No.52〉,以音樂與影像留下鋒哥在球場上的英姿。
不過,就在「犀猿之戰」賽前,一座號稱斥資 1,400 萬、為陳金鋒量身打造的「漢白玉雕像」展開揭幕儀式,引來大量網友批評……。
誰來說說這座雕像是怎麼回事?
以雕像紀念這位職棒傳奇本是美事一樁,陳金鋒本人也親自參與揭幕,為何雕像曝光後招惹罵聲連連?綜合眾多 fabebook 留言、PTT 鄉民回文,大家對這座雕像主要有以下質疑:
刻得不像陳金鋒本人
許多網友看到這座雕像的第一個反應是「這誰?」、「看不出是陳金鋒」,身為一座紀念雕像卻與本人不夠相像、辨識度不足,難免讓人覺得有點掉漆。
「陳金鋒」三字比贊助廠商名稱還小
此座雕像是由廠商「光隆海洋生技」贊助製作,因此在雕像底座無可避免地也刻上了廠商名稱,但…… 眾人不解的是,怎麼「光隆海洋生技」這六個字比「陳金鋒」三個字還大上許多?
甚至有網友調侃地形容這座雕像刻的是光隆海洋生技,「陳金鋒」是雕刻師傅的落款。
誰才是這座雕像的主角?你不明白、我不知道,問問神奇海螺吧。
號稱斥資千萬,實際質感欠佳
談到錢好像就有點傷感情,廣大球迷應該也不會在心中預設一座鋒哥雕像要用多少錢打造才合理,但既然 Lamigo 桃猿與贊助廠商主動宣稱這座雕像斥資千萬打造,整體質感總不能離這個價格太遠吧?
五官傳神度就不再提了,細部輪廓刻畫不夠精緻、再加上底座與雕像下半身大塊相連的呈現,都讓球迷們不免眉頭一皺:說好的質感呢?
在 PTT 棒球板上更有專業人士跳出來以實際數據分析,從原料、雕工到運費,這座雕像的製作成本推估落在新台幣 60 萬元左右。
罵完了,然後呢……
陳金鋒的傳奇棒球生涯竟然要以一座差強人意的漢白玉雕像作結?忠實球迷當然看不下去,除了勇於批評質疑,也紛紛提出改善的可能,像是請球團再造一座雕像、請桃園市長出面協調…… 其中,藉「群眾集資」為陳金鋒重新打造一座雕像是最多人認為可行且願意以行動支持的方式。
集眾人之力再造一座雕像
由陳金鋒的背號「52」發想,有網友自告奮勇願意捐出 5,200 元、520 元,也有人舉 2014 年 318 學運在短短 3 小時內集資 633 萬、登上紐約時報廣告的例子,樂觀地認為只要某個人物出面登高一呼,以陳金鋒在台灣人心目中的精神價值,集資重造雕像並非難事。
至於雕像擺置的地點,有人提議放在陳金鋒的故鄉台南,也有人認為可以放在桃園機場作為國家門面、打造「棒球城市」形象。
雕像、集資?咦,這好像有點似曾相似啊
如果你有看過我們在今年三月公布的《台灣群眾集資報告》,對群眾集資略懂略懂,想必也曾聽過:全世界最早的群眾集資概念,其實是從那座家喻戶曉的自由女神像開始。
1886 年,法國為了慶祝美國獨立一百週年,決定贈送自由女神像給美國。不料在大眾滿心期待下,修建自由女神像基座的資金,卻因為經濟衰退而遲遲未有著落。
當時,《紐約世界報》的出版商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發起了世界上最早的群眾集資計畫。他在報紙上刊登請每位紐約市民一起參與建造基座的行列,並承諾會在報紙上刊登每位捐款人的名字作為回饋。最後,在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的參與下,每一項平均不到 1 美元的捐款,卻讓修復基座的募集金額高達 10 萬美元。
既然陳金鋒在台灣棒球迷心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這座鋒哥專屬雕像自然也承載了不低的期待,即便要透過群眾集資重造一座雕像有不少執行面上的考驗,有了自由女神像鼓舞人心的前例,再從目前網路上討論的熱度看來,球迷心願成真也許指日可待。
(本文經合作夥伴 CrowdWatch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鋒哥雕像砍掉重練?球迷欲以群眾集資重新打造陳金鋒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