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失敗者年會】貝殼放大創辦人:「失敗無法定義,但放棄就是真正的失敗」

4819177772_8a57b36f76_z

群眾顧問貝殼放大(backer-founder)創辦人─林大涵,認為貝殼放大的團隊,就像廚師,而貝殼放大這個平台,是餐廳內的服務生,上的菜雖然不是他們設計、製作的,但服務生就像門面一樣,這道菜的品質好壞,端看服務生的服務態度、談吐好壞來決定。

失敗如何定義?

林大涵將現實和理想中間區隔一條線來,問:「現實與理想中有條線,你覺得怎麼定義失敗?」,每個人對失敗的定義都不一樣,他認為若要給出一個失敗的定義,說:「如果你的理想和現實有一天大到你無法承受,你想放棄,那就是失敗。

各階段的自己

在國、高中,到大學時期,林大涵表示,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並沒有太多的期待,他認為當時注重的,就是只要是他有興趣、想嘗試的事物,他就會去做。

他的求學時代,很多的時候,林大涵表示他不知道做什麼,所以就開始追求一些獨特的事情來做,但諷刺的是,他後來才發現這些所謂「獨特」的事情,都是因為自己好面子,而驅使他做出這些舉動。

被 flying V 開除的經過

別人的觀點,會認為是因為學運,才讓他成為代罪羔羊,但這並不是主因。從林大涵自身的觀點來看,他覺得當初的自己,認為 flying V 的事務都是他做的,他會在乎這些有沒有人被看見,不過因為堅持自己的想法,也讓他走向被開除的道路。

「那時覺得自己是英雄,覺得別人都是邪惡的。但等到從辦公司的角度來看,才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林大涵這樣說。

14285498_1297698286916601_1908664461_o
圖片上左方為林大涵,右邊為年會發起人趙式隆

如何重新站起?

在最低潮的時候,有朋友、同事的支持,會是幫助你再站起來的重要因素。他也表示:「失敗不會給你任何東西。」若在原地伐步不前,就算別人想幫助你,你也很難有再站起來的機會。

而如何面對失敗的過去,他表示:「人在開始慢慢看過去的時候,其實會感謝他們。」

如何面對期望落差?

全力,不等於,權利。」兩者中間並非等號,而他也表示,你的投資可能會變成機會,但不會變成回報,給自己太大的期望,之後若是落空,那要再站起來,可不是一般的難熬。

迷惘時怎麼辦?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他認為能力會隨著成長逐漸提升,但若太過依賴自己的毅力,哪怕你再會做事,也很可能會失敗。

14315844_1297700260249737_586861233_o

失敗 VS 成功

他說,要小心「認知閉合」這個心態,就是妳在一個問題上找到答案,就滿足了,認為這樣就好,但往往在失敗後,就把所有的錯誤怪在這上面。

「走錯的路,不是浪費,他帶給你的經驗,是有價值的。」他這樣說道。

林大涵表示,現在多數人在做的事情,好像都要經過大家的肯定才去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多數人認為對的事情,就不會有問題,但在遇到問題,受到他人批評時,卻難以接受。

「如何面對別人的批評,就是面對自己的失敗。」他這樣回應。

給學生的建議?

你是真的來玩? 還是來玩真的?」他這樣說道,兩個心態的不同,會決定你之後的成功或失敗。他也表示,可以好面子,但是不要怕丟臉,因為若是只好面子,那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成。

他說,如果在你做的事情上,你以前認為沒有什麼感覺的事情、一般的生活,到現在有變的那麼好一些,就代表是你過去做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即便那是失敗。

而對於失敗經驗有沒有任何的分享,他表示:「世界上沒有最後一根稻草,只是沒有看到下一根。

最後,很喜歡林大涵提到的,他認為做事情的熱情,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的,但在你做了某件事情後,和大眾的回饋是正向的,這時你就會喜歡,然後熱情就由此滋生。

而這份熱情,要讓它變的更有效率、有溫度,而不是在燒完後,就完全殆盡了。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Kain Kalju ,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2016 XFail 失敗者年會,失敗的價值往往高於一夕的成功
X Fail 創業失敗者年會開示:堅持初衷,一時魯不代表一世魯
台灣「失敗者年會」開跑:加速未來成功可能,從暢談失敗經驗開始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