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當年 Google 推出的模塊化手機概念,讓手機界似乎看到了另一個可以發展的方向,不過隨後而來就無消無息,直到今年宣佈將暫停他們模塊化手機的計畫。
在設計手機時,必須要思考「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們能做出什麼?」,站在錯誤的角度去思考,不怕產品設計的不夠精緻,只怕消費者根本就沒有買單的慾望了。(責任編輯:張瑋倫)
最近聯想發布了 Moto Z/Z Play 模塊化手機,與此同時,路透社傳出谷歌將暫停模塊化手機 Project Ara 的消息。
模塊化手機概念的提出 ── 谷歌 Project Ara
Moto Z 的發布把手機模塊化熱度再一次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這個詞最早是由谷歌提出來的——谷歌 Project Ara。谷歌最初設想的模塊化是手機全系統模塊化,如同當年玩組裝電腦一樣,包括 CPU、內存、相機模組、音響模組等等,全部可模塊化定制。
谷歌最初設想的手機模塊化是這個樣子的:
圖 1,谷歌模塊化手機概念圖
可是電腦都玩不好真正的模塊化,手機如何玩得好?體積限制、外觀設計、穩定性等製約了谷歌模塊化手機的研發。
而相對於技術限制,谷歌模塊化手機產品應用定位不清晰的尷尬才是谷歌模塊化手機最大的問題。畢竟,有誰需要一台可以更換 CPU 的手機呢?
而與此同時有傳言流出,聲稱谷歌已經停止了模塊化手機的研發工作,雖然消息的可信度不高,但畢竟空穴來風。
很多時候,偉大的想法不一定能夠在有想法的人手裡實現,但偉大的想法最後一定會實現,比如 2011 年摩托羅拉推出的 ME860 就具有指紋識別,然而當時並沒有紅。那麼這次的模塊化呢?
模塊化手機的嘗試 ── LG G5
在2016年初,LG 發布了自家旗艦 LG G5,這部手機的主打賣點便是模塊化定制。
不同於谷歌的全系統模塊定制化,LG 採用了類似於可更換鏡頭相機的策略,在手機「下巴」的位置做出了一個可拔插的接口。通過這個接口,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更換定制化配件,支持帶電插拔。和手機一同發布的配件包括一個自拍手柄和一個 hifi 模塊。
圖 2,LG G5的模塊更換方式
LG G5 也許是吸取了谷歌模塊化手機設計失敗的教訓。為了對外形設計和體積進行控制,模塊化選擇了相對保守的部件——hifi 模塊和自拍手柄。
這麼做,LG G5 保證了手機依然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而不是谷歌概念手機那樣拆得四分五裂。
凡事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LG G5 雖然避免了手機模塊化給手機本身設計造成的影響,但卻也只能設計出雞肋的功能。產品本身功能定位都不清晰,又怎麼去期待其得到市場的追捧?
LG G5的市場反響也印證了這一點。其相對於谷歌的進步只能說是,谷歌想到了,LG 做到了。
模塊化手機到底為什麼而生?
對於手機設計,我們必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
但很多科技企業會陷入另外一個死胡同——我們能做出什麼?
谷歌的模塊化手機顯然是採用了「我們能做出什麼?」的思維方式。其實一款能夠更換 CPU 的手機,即使是做出來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同樣的,對於 LG G5 來說,帶電池的自拍手柄?我需要這個嗎?
技術從來都是為需求服務的,也只有滿足了用戶需求的技術突破才有可能贏得市場。那麼,模塊化手機設計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它解決了用戶什麼問題和需求呢?
解決的就是消費者需要專業領域更加高素質的硬件體驗,同時又不犧牲手機本身的精緻和易攜性。
智慧型手機在今天,其實已經不能說是一台手機了,其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移動智慧終端。對於智慧終端來說,其主要有四大功能——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通訊和數據呈現。
相機、麥克風和各種傳感器等屬於訊息採集模塊,SOC、RAM 和 Rom 等屬於數據處理模塊,屏幕、音響等屬於訊息呈現模塊,而 wifi、網路通訊等屬於數據通訊模塊。
當手機開始具有這些功能的時候,它受到了足夠的關注度和追捧。一時間,手機成了人們手中的萬能數碼王。而很多曾經的數據採集和呈現終端就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浪潮中,塵歸塵,土歸土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卡片機和 MP3 了。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隨著人們認知的提升,人們不再只滿足於有或者沒有,人們開始追求質量了。手機,因為體積容易攜帶的同時集成大量的功能,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同樣因為體積,手機很難在專業領域做到極致。比如相機、比如音質。
大家都知道手機導航基本幹掉了車載 GPS,但在專業領域,其測試精度還遠不能和專業的 GPS 相提並論,而這其中最大的製約便是體積了。相機領域也是,手機攝影能夠幹掉卡片機,卻幹不掉大底相機,原因就在這。
一方面,為了容易攜帶和美觀,手機越要更加輕薄;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專業級別數據採集和呈現的需要,手機又需要足夠的體積去容納功能。怎麼辦?
模塊化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解決方案,聯想,想要做的就是這個。
談談模塊化手機 Moto Z 的模塊——以哈蘇攝影模塊為例?
這款手機主打了模塊化的設計,隨機發布了五款可更換模塊,哈蘇攝影模塊、JBL 揚聲器模塊、投影模塊、電池模塊、背殼模塊。
在這五個模塊裡面,真正值得關注的只有三個,哈蘇攝影模塊、JBL 揚聲器模塊和投影模塊。
圖 4,魔影模塊
在這三個模塊裡面,如果真的會有一個模塊會成功,應該就是這個哈蘇(Hasselblad)出品的影像模塊了。前段時間,華為拉上徠卡(LEICA)做出來的 P9 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一時間,P9 成了國產手機攝影的標杆。
但實際上,論在相機領域的地位,哈蘇並不遜色徠卡,無論是底蘊還是現狀。底蘊是一樣的深厚,現狀是類似的淒涼。
我們不去扯太多無關的,單就這個相機模塊談談 Moto Z 的創新之處以及未來需要走的路。作為手機愛好者,這個模塊是劃時代意義的,但是作為攝影愛好者,這玩意提不起哪怕一丁點的慾望,為什麼?
圖 5,哈蘇攝影模塊
我們來看看攝影模塊的基本參數:1200w 1/2.3 英寸 cmos,等效 25-250mm f3.5-6.5鏡頭,ISO 最高 3200。大家在看到10倍光學變焦的時候,會驚嘆,wow,這麼誇張!但實際上,在相機領域,40 倍,50 倍的光學變焦也就幾千塊錢,畫質上不去,有什麼用?
這是什麼配置?這就是被手機攝影打下的卡片機基本配置。索尼在2012年的時候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相機黑卡 rx100,1 英寸 cmos,鏡頭規格是等效 28-120 f1.8-4.9。
正是這款相機開啟了大底卡片機的時代。但這款相機的第三代也就是 RX100 3,鏡頭規格由等效 28-120mm f1.8-4.9 升級到了等效 24-70 f1.8-2.8。焦距變短,光圈變大,這才是升級。
圖 6,索尼RX100
也就是說,Moto如果真的想做出這麼一台專業的配件,為什麼要做 1/2.3 cmos,為什麼要做 10倍光學變焦?
如果這次的相機模塊是 1 英寸 cmos,24-70 f1.8-2.8,或許才會真的讓人驚嘆黑科技吧,參考索尼黑卡,其體積還是可以控制在一個能夠接受的範圍的。
當然了,相對於這些,也許對於普通消費者,10 倍光學變焦更具有吸引力。但你既然主打模塊化,既然你把觸角伸到了專業領域,怎麼也得做出點真料吧?而不只是拉個大旗做廣告。
真論卡片機造詣,日系廠商比哈蘇強多了。不過以哈蘇跟索尼的關係,這相機到底出自誰的手,還真不好說。
寫在最後
當年谷歌提出模塊化手機概念的時候,大家以為這會是手機行業的一次巨大創新,無論是否成功,必將引領潮流,現在谷歌偃旗息鼓了,但這股吹起來的風,是不會熄滅的。
今年的 LG G5 就是第一個例子,LG G5 的問題依然在於思想的禁錮,太過於執著手機本身的形態。在手機形態本身的製約下,該如何去解決性能和體積這一對孿生的矛盾體呢?
總的來說,Moto Z 所代表的創新意義要比實際使用價值大得多。但對於其產品,依然是噱頭有餘,誠意不足。
那麼,這股由谷歌提出、由 LG 和 Moto 吹起的手機模塊化之風,會一如當年 Moto 做出的指紋,HTC 做出的雙攝像頭那般,慢慢成為潮流,還是說只是曇花一現的噱頭,很快就消失在人們的記憶裡呢?
這個問題,我們就交給手機廠商未來的行動回答吧。
(本文經合作夥伴雷鋒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模塊化設計會是智能手機的未來嗎?〉。首圖來源:pestoverde ,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模組化惹人愛》Project Ara 帶動模組化應用風潮, 募資平台上創意強強滾
一輩子都用不壞的電腦!Android 筆電模組化讓壽命「無限」延長
自行組裝手機時代來臨!「模塊化手機」將成為下一波智慧型手機新浪潮?